關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讀後感1
在唐代的送別詩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疑是其中的名篇,在王勃自己的文章中,這也是他的一首非常重要的作品,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他的《騰王閣序》交相輝映,流傳千古而不衰。
王勃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初唐著名詩人,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 王勃少有才名,有“神童”美譽,他雖然只活了短短的27個春秋,但卻在唐詩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外,作為初唐的一位重要詩人,他用自己的詩歌創作為盛唐詩歌高潮的到來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般而言,送別詩中總是充滿著離別愁緒,大都為一種傷感氣息所籠罩,惟獨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寫得別開生面。這首詩歌詩首聯對仗工整,“三秦”對“五津”,“望”對“輔”,詩人在城闕上送即將到遙遠的五津蜀地遠行的朋友,而風煙二字,又烘托出了一絲離別的哀愁,在風煙迷茫中為朋友送別,感傷再所難免。在頷聯中,詩人開始勸慰朋友: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之人,大家又何必感傷!頸聯則是全詩的精華所在,詩人想到的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既然是知己,那麼就算是遠在天涯也有若比鄰的,那還有什麼好傷心的呢?前面的哀愁一掃而空,意境變得明朗起來,因此詩人在尾聯告訴朋友說,我們不能像小姑娘那樣哭哭啼啼的掏出手絹來擦眼淚。
總的說來,這是一首各方面都已相當成熟的五律。尤其是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使得這首詩歌的格調明顯的高出其它的`送別詩,也初步顯示出一種盛唐詩歌的風骨,預示著唐詩高潮的到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讀後感2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另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是一位少年才子,但是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王勃年未及冠就出仕為修撰,但是不久因寫了《檄英王雞文》觸怒了皇帝而被革職。后王勃遠走蜀中,得到機會補為虢州參軍,但是又在任期間犯了死罪,雖饒幸被赦免與一死,可是他的父親因此受到連累改任交趾令。王勃在前往探望父親的.途中因溺水受到驚嚇,竟然在驚悸中死去,時年僅二十七歲。王勃才華橫溢,作品題材廣泛,詩風中帶著豪邁之氣昂揚的情感,更因在詩句中巧妙運用韻腳,開闢了唐代詩歌寫作的先河,因此被稱為初唐四傑。《全唐詩》裡收有王勃的兩卷詩作。
這首詩寫出了王勃的感受。他認為四海一家親,真正的好朋友無論什麼時候都近如鄰居。這也是王勃在和朋友離別時所寫的,表達了他和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樣在和友人離別時所寫,但也表達和友人感情深厚的詩很多,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前我有很多好朋友,有了她們在我身邊,我就會非常的快樂。即使她們都陸續轉走了,可我總覺得她們還在我身邊,陪著我。朋友之間的深厚感情,也是令人羨慕的。也許這就應證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話了吧!
透過這首詩,讓我明白了:友誼比路寬,比海深,比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