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8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有關於哲理的書。主人公蘇菲,是一個十四歲的平凡少女。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來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哲學知識,並從此和信中的神秘導師學習,她對世界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改變。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下,她開始思索。她用她原本的悟性及後天的知識,企圖瞭解和解開世界的謎團。但是,從導師的信中可以看出,事實真相比她想得更加怪異和離奇。

  這一本書,是智慧的世界。它的作者是橋斯坦·賈德。橋斯坦·賈德1952年出生在挪威,寫下了這本喚醒對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這本書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在書中蘇菲思考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問?可是,我就是我,為什麼不是其他人呢?我的名字叫伍喻恆,那麼從古到今一共有多少個伍喻恆呢?未來又會出現多少個伍喻恆呢?這些伍喻恆可以代替我,繼續生存下去嗎?不,我就是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擁有獨立的人格,帥氣的外表,強健的體魄,發達的頭腦,我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沒有人能夠替代。或許,這就是我活著的意義。

  第二個問題也是十分有趣:世界從何而來?這是一個一直困擾著世人的問題,從來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而地球也只是太空中的一顆星球,那麼太空從哪裡來的呢?在某一時刻,世界從無到有,這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嗎?有些人認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帝能創造出自己嗎?那個時候他自己也不存在。每個事物都應該有一個開始,而那個開始的事物又有另一個開始,這不是很神奇嗎!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為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秘。

  在探索這些奧秘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說實在太陌生。

  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寒假前爸爸在網上幫我定了一本書,名叫《蘇菲的世界》,但是我一直沒讀,寒假到了,爸爸規定讓我讀一本書,我從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我覺得不讀這本書,有點對不起它,於是我就開始讀這本書了。

  《蘇菲的世界》講述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遇到的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我。之後作者化身為艾伯特,為蘇菲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扣一環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這樣神神秘秘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後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麼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小說。直至到《柏客萊》這一節,才開始揭秘。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

  讀《蘇菲的世界》讓我受益非淺。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今天,我拿起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怪異而又神秘的書,讀完後,我想了很多很多……

  這本書主要講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上面寫著: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就像跡團一般在她的眼底下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讀完後,我覺得蘇菲就是代表著人類本身,她對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著人類對哲學和世界的認識以及探索。所以優秀的世界觀是人類的探索活動提供正確的引導。我們應該像蘇菲學習,要做一個勇於探索,勇於嘗試,敢於發現的人,說不定你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探索,需要經受種種的挫折。一個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漸漸成長。新東方學校的俞敏洪曾經歷過兩次對自己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連續兩年高考失敗,一次是出國留學夢的破滅。不過,正是這些磨難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於是他抓住了生命中的一次機會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鍊人們的意志。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樣能夠生長新鮮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樣能夠為植物提供豐富的營養。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讀完《蘇菲的世界》還是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喜歡,這也是我所有單個書裡面花費最長時間看的一本書。

  《蘇菲的世界》雖然是沒有結局的結局,但這就是哲學,就像問問題一樣,哲學家一定不會錯,留給我們的是追尋內心和思辨。以前希望有個所謂結果,但如果真有了個結果那不就成了一部小說嘛,我想這應該不是喬斯坦對於這本書的定位吧!所以結局只在於我們每個人心中。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裡面即涉及到了從古至今的各哲學流派與其代表人物代表思想和發展史,又穿插了一個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哲學故事,寫的很有深度。我在看書時也一直在想,這些哲學能為我們帶來什麼?說實話看完了之後對於那些哲學家的思想我只有大約1/10的印象,不敢說吸收了。

  剛好今天下午寫日記時,我借用紀伯倫“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經典短文對我最近一些不好的思想做了反省,如寫日記實質上是為了磨鍊我的毅力,但最近思想上明顯處於懶惰和放縱的狀態;佛學中的修禪即為專注和靜心,但我這兩天透過休閒後明顯感覺自己收不住心,看書中哲學部分時明顯不如前幾天時的專注,心浮躁了;還有就是虛榮心,人性中還是逃不開世間物質慾望的浮華和人心的貪婪虛榮。

  所以當我寫到這些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哲學,我知道我們只要還活著那就逃不開世間各種慾望、惰性、貪婪、虛榮等等的誘惑,其實有了這些才能被稱為一個人,但哲學讓我學會了思考,讓我們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從生命起源到宇宙形態,從因果關係到辯證主義再到歷史唯物辯證法等等,就是讓我們能夠更加健全的思考“做人何為正確”,哲學教會了我站在更高的層次和角度思考自己,我想這就是我學習哲學的目的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我們身邊處處是哲學,卻只有少數人有會發現的慧眼,不斷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麼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我想世界上沒有明分的對與錯,一切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按照整個地球的標準去做哩,如果在一個沒有明分對錯的世界裡,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在宇宙的世界裡,有一個想象力被侷限的星球,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於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

  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裡變出的一隻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長,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舒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一段驚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麼會說話?魚為什麼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讀這本書之前,《蘇菲的世界》這個書名給我帶來的感受並不是小說題材的文章,而更像是《安徒生童話》這樣的童話的文章。

  閱讀之後,我才發現,它就像《寂靜的春天》一樣,文章內容和書名給我的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讀下來,《蘇菲的世界》給我帶來的感受就是“哲學與邏輯”這兩個詞,故這本書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我很喜歡裡面的句子,就是那些常常出現的哲學性句子,蘊含著很深奧的道理,而我也樂於去收集它們。

  《蘇菲的世界》從開頭講述小女孩上學的路途,到後來更加深層的事件,故事開始的非常平凡,一個小女孩去上學,你可能都開始認為這本書就是講這個女孩的日常的生活,但到紙條,到神秘人的出現,這一個個匪夷所思的人和物,展開了這本書的真正威力,那些事物就是作者設下的一個又一個伏筆,你知道他會派上用場,但你就是不知道他會派在什麼東西上,但不管放在什麼事物上,他總是按著邏輯來,絲毫沒有凌亂,就是這樣的未知,牽引著讀者繼續讀下去,戀戀不捨地讀下去。

  充滿文學性和哲學性的文字,道出了每個經歷不同的人的生活經驗,而文中,許多人物都講出了讓人驚異的哲學道理,這些道理有的懸而未決,還充滿著疑問,有的比較直白,但也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不管怎樣,他們也都牽引著讀者繼續思考下去,讓我們去思考這句話的道理,而這些思考,則帶我們進入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文中的場景。

  讀完這本書,我發覺,如果沒有讀這本書,我可能真的會像書中寫的那樣認為世界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體會不到世上的美妙,也不會有這麼多哲學的思考,書中還有一段,我印象很深,那就是對“我是誰”的思考,我們自己就單純的是自己的主人嗎,但是在我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就已經做出了答案,但是自己卻還是在思考著,想著要是自己是蘇菲,而身邊出現一個像作者一樣的指路人就好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在一個陽光的明媚的下午,我懷著好奇,輕鬆的心情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去認識這個神秘未知的世界,探索其中無窮的奧秘。

  這部小說是講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引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羅佛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有點羞愧的是,作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公認的最優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我二十六歲才第一次讀到,作為一個對哲學無感的人,書裡的許多比喻讓我對哲學有了好感,比如,魔術師的帽子,白兔子,開篇絕好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被這本書吸引了,然後是各大哲學家的登場,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如果把他們的哲學理念全都鋪陳開來講的話,想必我就看不下去了。這本書歸根結底,是一門哲學入門書,不適合哲學家看,適合我們普通人看,看完了對哲學立馬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可以說,《蘇菲的世界》是用來長見識的,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基本的哲學知識,比如:蘇格拉底的反諷,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區別(之前我都不知道亞里士多德是看不起女性的)、希臘文明時期的四個學派、史賓諾莎的永恆的觀點,黑格爾的沒有永恆的理念……

  這麼多哲學觀念我們一一看下來會發現,有許多哲學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我覺得這一點很精彩,作者由此告訴我們應該辯證她去看待歷史哲學。

  這就好像黑格爾說的“人類認知的基礎代代不同,世間並沒有永恆的真理”,從前的真理,也許過些日子就不是了,現在不是真理的,也許過些日子就是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