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1
古人云“未得還鄉淚欲珠,一書封了又躊躇。”傅聰身為一名鋼琴家,不斷往返於世界各地,這一封封薄薄的家書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為人處事。一封封家書有的不僅僅是用親情和社會閱歷匯成的字跡,更是無法丈量的愛。
每一位父親都是愛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愛並不是含情脈脈,他,始終將國家放在一地位,對孩子深沉的愛放在第二位。他對孩子的嚴加管教,更是傅聰如此優秀的主導因素。
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裡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正如文中這樣,兒子遇到了極大的挫敗,父親的一封家書,是極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諄諄教誨,在必要時,是不會覺得煩的,它是最有效的強心針。因為它很質樸,令我們不斷越過困難險阻;因為它是親人的期冀,令我們揚起前進的風帆。
在家書中,傅雷曾給傅聰指出他的語法和字詞的錯誤。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為之。我認為,傅雷這樣目的是讓傅聰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人都有神聖的使命去傳承他,維護他,不能有任何差錯。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正是如此,傅聰才開始更加熱愛熱愛音樂,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甚至熬夜練習,以求不辜負家人的希望。但同時,傅雷又告訴兒子“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只有親人才會不厭棄煩的告訴你要注意什麼,減少那些彎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篇,都經過歷史文化的積澱。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2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我很嚮往這種感覺,因此我拜讀了這本《傅雷家書》。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餘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於自己有稜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而著稱,我以為他們父子的關係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讀了此書之後,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絡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透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訊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
掩卷後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研究。
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傅雷家書》全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有時候我還會想,要是我能與父親通上幾封這樣的家書,那該是什麼有滋味呢!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3
我把夜空剪成一個信封,又用星星砌上你的名字,蓋上月亮圓圓的郵戳,然後等待…… ——題記
書信向來是最誠摯而真切的文字,其中沒有矯一揉一造作,盡為作者自然的真情流露。古今中外的偉人們也常以書信為寄託,講述自己的情懷。可記得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便是那對家書系著億萬情結之人,透過家書來抒發他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國家榮辱的思想。也又如外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致韓斯卡夫人》則表現了他對韓斯卡夫人的敬意之心。人心之間,可能會有著一層一層的阻隔,不能很好一交一流甚至不知該如何一交一流。我想,書信便是那最妥當的方法,委託信鴿來傳遞各人之間的情感。
或許過於敏一感的我們與不善言辭的父母不能很好地溝通,心中藏著太多疑惑不能被解決,不妨用書信的方式來書寫自己的煩憂,那麼孤獨的沉默便將款款而去。傅雷便是這般,將原本僵硬的父子情轉變成朋友般的存在。頁頁信紙氤氳著傅雷老先生濃濃的父一愛一。父一愛一有嚴厲、有一溫一和、有倔強、有無情、有原則,但他都是對子女一愛一的凝結,小小的我們用心讀懂就足夠了。
《傅雷家書》是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於它是一位父親寫給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又在於它從兒子的角度出發,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與人生的真理。傅雷所書,語言含蓄、情感真摯,令孩子明白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更是傅雷先生濃濃的父一愛一與全部家書的情義,恰使長子傅聰在異國的漂泊中,得以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困難,最終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
尋常的親情充滿了感一性一,很少像傅雷這般理一性一的親情。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一交一流,給全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這種情感魅力日顯珍貴。
以此看來,書信的魅力是無窮的。可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以各種通訊裝置來獲取聯絡,卻忘記了通訊這種古老又高雅的文學情趣,有一段時間,我也沉戀過書信,在素色的紙張上,我將一點一點情感寫下,一點一點成熟記下,每個黑字都是印在白紙上的靈魂,我用情感接觸它,它便活了。寫信、寄信、收信、拆信、讀信,每一個過程無疑充滿著神秘與興奮,就連挑選信紙,也可能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傅雷家書》讓我認識到了不一樣的親情的一交一流,父母對孩子的一愛一,孩子對父母的理解令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那句話更信服:書信是生命的慰藉。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4
漫畫《父與子》所描繪的是父親與兒子之間的趣事,流露出的是父親與兒子之間深厚的父子情。有一本書也是如此,它雖然沒有像《父與子》那樣精彩的故事情節,但是,它所包含的父子情卻不亞於《父與子》。這本書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書信編匯而成的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書中父母的耐心教誨,與孩子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字字句句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和對祖國的崇敬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恩。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先生在兒子消沉時給予的勸慰與在兒子成功是給予的告誡。
一九五四年一月,兒子傅聰去波蘭求學,離開家的日子是煎熬的,思念、孤獨、迷惘集於一身,度日如年,但他卻安然度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話,人生的道路會有坎坷,情緒也就會跌宕,坦然面對,泰然處之,才是妙計。
一九五五年,傅聰在鋼琴比賽中,取得了成功。在信中,無處不張顯著父親的喜悅和對兒子的鼓勵。兒子的成功源於父親,兒子帶著父親的理解與支援,在藝術路上前行,不畏艱難。成功之時,他告訴兒子要堅強,面對勝利堅強,面對困難也要堅強,堅強是一把利劍,要時刻佩在身上。
傅聰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的關愛和諄諄教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少之又少。少年暴力已不是稀罕物,離家出走、打架鬥毆,在青少年的世界裡無處不在。然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父母。如果父母多給孩子一些關愛,或許他們就不會交上不良朋友;如果父母很多花點時間聽孩子傾訴,或許他們就不會用極端手段發洩;如果父母多留在家裡一會兒,或許他們就不會離家出走……但這都是如果,不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父母是孩子最親的親人,一份愛可以拯救一個孩子,爸爸媽媽為什麼不換呢?就像傅雷先生一樣,無論何時何地,都儘自己所能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愛護,教導,鼓勵,告誡……也正是這樣,他造就了一個鋼琴大師,一個特級教師。
父與子的情意是偉大的,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的父親與孩子都是一對“父與子”,都有一片“父與子”的天地。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5
平凡的語言,瑣碎的事,無聲的教誨,濃濃的愛,從《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給傅聰傅敏愛的教誨,也看到了一位家長給自己孩子應有的那份愛的教誨。
首先,愛是成長中無微不至的關愛。
從孩子走後第二天就忍不住思念而開始提筆噓寒問暖到夫妻間對孩子們童年樁樁小事的迴圈回憶,從專業上一個曲子,一個旋律的"自我陶醉",對每筆生活費開支的"瑣碎羅列"指導,我們都可以看出,傅雷夫婦對自己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這份關愛是在生活上的,也是在學業和精神上的。反觀我們同學們的現狀,留守兒童居多,爺爺奶奶能給的僅是生活上的照料,教師僅能給則更多的是學業上的教育,而我們的孩子們更是缺少了父母在生活和精神心靈上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
其次,愛是成長中長情的陪伴。
《傅雷家家書》中,傅雷夫婦並未因傅聰遠洋留學導致空間距離上無法時時陪伴,就缺席了自己孩子的人生成長,相反,他們採取了更具有愛心的陪伴——心靈陪伴。從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對自己孩子的專業,傅雷竟能就其中的一樂曲,一樂,一位元組發表自己的體會和看法,這即都是對自己孩子的一種關愛,更是對孩子在深處迷茫中的一種指導。反觀現實,學校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有多少能做到不缺席自己孩子的人生成長呢?
最後,愛是成長中的互相理解。
傅雷夫婦讓我們看到父母與子女之間,並非是你尊我卑,你令我從的關係,而是你說我聽,你心我知的朋友關係。在家書中,我們處處可以看到"你是我們的孩子,也是我們的朋友"等言語,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孩子面對困難時,傅雷夫婦並不是直接出面代孩子戰勝困難,而是鼓勵孩子,引導孩子自己去勇敢克服困難。在這過程中,他們給孩子解釋人生的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勇敢面對,需要自己努力拼搏。而在這樣的教育下,傅雷的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在自己深陷迷茫、困難時,父母並非"出手相救",而是理解自己的父母是為讓自己更好、更快成長的良苦用心。互相理解,才能互相融合,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關愛、陪伴、理解,這是傅雷夫婦對自己孩子的愛,更是我們每位家長,每位教育者應對自己孩子、學生的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6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句話我已經太過熟悉了,這語句摘自傅雷老師寫的《傅雷家書》。每一個字眼都流露出了傅雷老師對兒子深切的愛。
《傅雷家書》充滿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和嚴格的要求,瀰漫著濃濃的父子情。其實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平安長大,卻不忍心讓孩子遠離自己。可是孩子長大後怎會一直躲在屋簷下,他們都有著自己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作為父母,即會為此高興,也會為此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啊!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美好的未來報答父母。
合上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獨特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但凡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造詣。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有相同之處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一心為我著想。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是有必要仔細閱讀這本書的,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尤其在為人處世方面能給我們很多指導。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7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所以最近我拜讀了《傅雷家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透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當時傅聰正在“得意”之時,傅雷勸戒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首先,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冷靜客觀的分析前因後果引以為籤,從而越來越堅強。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鬱而超然。這封信寫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兒子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
”堅強“是貫穿這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a不怕挫折,b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可以學到的。還有,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同時,這也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現在的我,正是努力奮鬥的時候,絕對不能有半分驕傲或是軟弱,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向傅雷口中”卓越人格“努力拼搏!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8
這兩天剛剛看完傅雷1954年的家書,也就是傅聰剛去波蘭那段時間傅雷夫婦寫給他的。我以前從來沒有看過家書,一直都以為家書都是父親訓兒女,成天說一些大話來教訓兒女的那種,但今天只看完了傅雷寫給兒子家書的一小部分,我就被家書的內容,語言和情感徹底感動了,迫不及待地來寫讀後感。我一直以為,像傅雷這樣偉大的翻譯家,像他和他的夫人這樣偉大的教育家,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應該成天在信中督促兒子幹好本份的工作,練好琴,跟著老師好好學習什麼的,但看過之後我才發現,我是多麼的庸俗,天底下的父親母親都是一樣的,都對子女懷有深深的關愛,都會對背井離鄉的兒女噓寒問暖,而不只是說大話,滿嘴教育的口吻,甚至他們比普通的父母還要關心孩子的身體,情緒。唯一不同的是,在書信裡,他們會用比普通人的書信更精湛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感受,詮釋他們內心無法抑制的思念和關懷。
傅雷寫信的開始,是傅聰剛離開上海,去北京等待出國到波蘭的訊息。在那段時間裡,傅雷幾乎是幾天一封信,偶而他的夫人也會寫一兩封,不重傅雷沒有提到的內容,可見他們夫婦倆對剛剛離開上海卻還沒有出國的兒子是多麼懷念。家書裡,他們無所不提,從傅聰當時的學琴與學樂理,俄文的進度,告訴他應抓緊樂理的學習,俄文倒可先放放,並且語重心長地告訴他樂理對他在國外的學習生涯是多麼重要,且在心裡提的不止一次,有時甚至一封簡訊裡就提醒兩次要抓緊時間學樂理。可見傅雷對孩子的學習和今後的事業是很看重的。除了學業,傅雷長提的就是傅聰的愛情,告訴他他現在年紀還小,應及早的現將學業,事業穩定,將基礎打牢,愛情這事兒暫時不要談。
他還告訴他: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甚至傅雷夫婦還拿他們自己的愛情勸說傅聰,不要太早談戀愛,要把心思供給自己的第一個偶像:巴赫,貝多芬,肖邦等等。心中的話語,儼然一副朋友的模樣,完全不像長輩。做為父母,傅雷夫婦也沒忘教孩子一些出國的禮儀,例如"搔頭的習慣務必革除,飯桌上勿忘伸懶腰"等等。當然還有一些練琴別太累,練琴時要學會收束自己的情感,多出去走走等等類似的囑咐。家書中無不透出一對父母對兒子深切的愛子之心,這對管得寬父母,不停對出國在外的兒子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對兒子進行遠端監控,語氣卻又那樣平緩,溫柔的像一對多年的老友,以至於讓人不時地生出無限的感動。
我想傅聰,這位中國著名的鋼琴家,應該會為他有這樣一個理解他,關懷他的父母感到溫暖與自豪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9
暑假裡雖然作業極多,還要補課,但我還是忙裡偷閒地讀了《傅雷家書》。起初只因是語文老師的推薦,擔心他開學時來抽查我們的讀書情況,但真正翻開認真品讀時,才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傅雷先生對於兒子傅聰的那份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深切父愛……
傅雷老先生是一位翻譯巨匠,一生譯著宏富,對於外國作品的翻譯更是要求自己用字準確豐富,並且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自然地,對待兒子的教育問題十分重視,嚴格中透著深深的關切。
傅雷先生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卻培養出了飲譽海外的音樂家兒子傅聰。在那一封封寄給兒子的信中,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他對於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到的心靈的歷程,是體會的多麼細緻,多麼深刻。兒子在數萬裡之外,正準備一場重要的演奏,爸爸卻好像對即將赴考的身邊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視著他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應如何對待,陪著兒子一起緊張,一起興奮。也讓我們讀者被這顆崇高的父親的心所感動。
深刻地記得傅老先生在某一封信中,對兒子說道“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而社會上,家庭裡,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他勸導兒子,作為一名藝術家,而不是演奏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韌。假如一個人永遠能開墾自己心中的園地,瞭解任何藝術品都不應該有問題的。這也是傅雷先生自己為人坦蕩的做人原則。
書中自然還有傅聰給父母的回信,裡面有自己對藝術的不解,對生活寂寞枯燥的抱怨,對家裡人的強烈思念,但都在親愛的爸爸媽媽那裡獲得瞭解答,父母的愛總像春風化雨般的化解孩子心頭的一絲焦躁與不安,那份父與子的深情同我們常人家庭是沒什麼兩樣的。
讀了此書,突然有一種想給父母寫信的衝動,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我們,總覺得與父母沒什麼共同語言,甚至有很深的代溝,自以為父母不會懂得了解年輕人的世界而拒他們於千里之外,殊不知父母正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包容著我們的自以為是。或許我們也應換一種方式與父母相處,比如鋪開一張潔淨的白紙,在首行寫上“親愛的爸爸媽媽”,讓彼此的心更加接近呢?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10
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答:“我,就是風暴。”——題記
時光作渡,眉目成書,從此深情都不被辜負。每一段青春都會老去,但是,總會為夢留一抹空域,記憶,永遠會因夢而綺麗。
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取得成就後,於信中,將心中的千言萬語融在寥寥數語之中。難以控制的激動驕傲,不加隱藏的表揚鼓勵,平靜後的語重心長,那些父母在子成龍時的種種情緒,自然地從紙間流露,淌入心中。一縷欣喜又平淡的情緒隨傅雷先生的筆觸緩緩飄出。在信末,他對兒子更高的期望——無法得到卻終生追求的完美,引人深思。從字裡行間,隱隱體會到,這個小夥子,面對過多少險阻,經歷過多少磨難,掙扎過多少矛盾,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終於換來自己的成功,家人的自豪,老師的認可,聽眾的稱讚。時光,從不會辜負每一個有心人。
這讓我想起這世間另一位有心人——羽生結弦。
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羽生就是這樣一位驚豔的男花選手,在2018平昌冬奧會上,成為66年來奧運歷史上第一位蟬聯冠軍。
羽生在14年中國杯預熱時不慎摔倒,頭部留血,卻依然不顧眾人勸說,頭裹繃帶入場。因為受傷造成的失誤,羽生一次次狠狠地摔在冰面上,卻依然固執地完成了整個自由滑節目。在冰面上犀利如舊他下場後卻步履維艱,疼痛難忍。他對比賽的尊重,讓人想勸他放棄卻又忍不住給他打氣。解說員陳瀅在採訪中表示,她解說花滑這麼多年,頭一回看到裹著繃帶上場的.選手,讓她由衷感動。
今年的冬奧會,面對四周跳小將們的挑戰,羽生絲毫沒有退縮,拼盡全力完成了五個四周跳的高難度節目。他今天的成就,值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為他起立鼓掌。但在比賽()的背後,每個運動員都有無數的不為人知的血與汗。腳踝的扭傷,身體上斑駁的紫青色摔痕,頭部因摔傷而晃盪的感覺……在常人不知處,他們獨自奮鬥。為了個人,為了國家,一切咬牙堅持,不懼流血!
在賽場上,音樂、跳躍、旋轉、步法,哪個不是運動員重複過無數遍的?但從羽生的眸中,總能看到他獨獨在冰場上才有的眼神——對花滑無可比擬的熱愛與敬重。那樣堅毅的情感,足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在一次次死亡後果敢地重生,點亮更亮麗的天上虹。
何不如傅聰先生一般,將自己投身於音樂,用潺潺流水般的音符,滋潤人們幾近乾涸的靈魂;用濃烈似火的熱情,點燃聽眾內心深處的火把。
這類人所共同追求的,何不是那“完美”二字?讓人心動,甘願為之畢盡一生。作者:2016級11班:越繹芝
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感謝在我們最美好的年紀遇到的你們,在我們心底埋上一層夢的種子。總有一天,它會發芽開花,指引我們在塑造完美的路上翩翩起舞!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11
與其把世界上的人分為男人和女人,倒不如分為熟人與陌生人。根據最新的統計,截止20xx年,全球共有73。47億人,並且持不斷快速增長的趨勢,全球每天有38萬人出生,平均每年增長7757萬人。
世界這麼大,陌生人總是無法忽視的存在。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兩個陌生人僅有的,也是最好的默契,便是修養。
《傅雷家書》很久以前便有耳聞,母親也是近乎狂熱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將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編纂而成,在文壇中也是轟動一時並且暢銷不衰,擁有極高的地位。十二年間通訊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從出國留學、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這些家書並沒有華麗的辭藻或是絕妙的文筆。它們很樸素,不經脂粉釵環的妝扮,卻飽含著一種種鮮明而真實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傷。傅雷作為一位父親的複雜心理在寥寥數筆中浮現——他身為人父,需要在兒子面前樹立威嚴。但威嚴就勢必會減弱父親對兒子的慈愛,他會去打、去罵,可他又想好好去愛、去呵護。
但最讓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對兒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裡不僅有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著其個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經驗,可能你活完這一輩子也領會不到。
家教好壞的最集中體現在修養上。一個人的修養能完美折射出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境遇、交際圈,乃至人生。
在中國,日本好像並不受人待見。也的確,他們在戰爭中的暴行確實令人髮指。但無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國民修養絕對是要比我們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從我們中國傳過去的,但區別在於我們把大部分都拋棄了,他們卻傳承了下來,並演變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他們會在稱呼彼此的名字後加上敬語“君”;“謝謝”二字更是不離口;初次見面會想對方鞠躬,並說上一句“請多關照”。或許有些形式主義,但修養也正體現在這裡。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經說:“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區間,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這種心照不宣地為對方考慮,是善意,是默契,是修養。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養是最好的名片。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12
最近在備課的時候翻到《傅雷家書兩則》,距離我第一次讀這本書,已經很久了。
可能是年紀大了,比較能夠感受家長的角色了,每每讀到父親掛念親兒卻得不到回應的段落,心裡只覺得難受。然而年少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在忙碌工作或學業的同時兼顧父母的愛?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希望和學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課文只摘錄了來往家書中的兩則,第一則寫傅雷在兒子傅聰遭遇生活挫折時,對他的諄諄鼓勵;第二則寫傅雷在得知傅聰演出成功之後,對他表達的興奮與讚美。文中父親與兒子同喜同悲,傅雷以過來人的身份,理解傅聰的心情,鼓勵他面對,支援他發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們看來,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樣。
但是,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個擁有遠大理想抱負、已經展翅高飛的年輕人,在與父母的來往當中,真的就如此“循規蹈矩”嗎?
我很好奇。
在更多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總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聰可以多寫家書,說說自己近況。而傅聰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一定都與父親商量。每當傅雷從報上、朋友處打聽到兒子的訊息,他總是深感自責,不斷地問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見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願意聽?
可見,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天下之大,卻是那樣類似。
孩子長大了,父母的牽掛不會斷,無論多遠都想遙遙牽著風箏的那一頭,哪怕只有一點點,哪怕只傳回一點點訊息,父母為之喜,為之悲。
而作為孩子呢,渴望自立、獨當一面,加之生活忙碌,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父母越推越遠。殊不知,父母的心卻因為這種漸行漸遠無力著,落寞著,放不下,握不住,處處不知如何是好。
說了這麼多話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們未來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對於父母的嘮叨和說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們生生地拒之門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樣把話說清楚的並不多,更多的時候,他們滿載著愛卻不知如何表達。他們說的話也許不如人意,卻很真,很真。
龍應臺在《目送》裡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是不斷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它還告訴你,不必追。
只消數一數,你就會知道相處的時間那麼那麼少。
我的準則是,凡事不留遺憾。而父母,則是我一生最不願意對其有遺憾的人。
——
另附閱讀時做的摘抄二則: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你波蘭第四信和許多照片,郵程只有九日,比以前更快了一天。”
“耳朵裡聽的是你彈的音樂,可是心裡已經沒有把握孩子對我們的感情怎樣——否則怎麼會沒有信呢?——真的,孩子,你萬萬想不到我跟你媽媽這一個月來的精神上的波動,除非你將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13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兒子傅聰的家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沉的愛。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有傅雷先生寫於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這就如細雨款款相待;還有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和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這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
在書中收錄的第一封家信中,傅雷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為人極為嚴肅,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梅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就連她也說有時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備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後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信裡,傅雷表達了一個父親真誠的愧疚之情。
在整本書中,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體會、文化的感悟,都毫無保留地貢獻了出來。他以親身經歷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讀後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種達觀的心態坦然面對人生的諸多痛苦。這或許就是傅雷想告訴大家的,生活再苦,也要笑對。
把自己的兒子塑造成符合於自己理想的人物的家庭教育相當危險,可傅雷成功了。
跟樓適夷說的一樣:“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我們能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與藝術修養。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14
讀了《傅雷家書》一書,我對藝術家傅雷在藝術方面的高深的造詣感觸頗深。
回過來說:寫實可學,浪漫底克不可學; 放杜可學,李不可學;國人談詩的尊灶的多於尊李的,也是這個緣故”,如此,和兒子傅聯在信中探討李白、社甫的分別,都能體現傅雷的藝術造諧極為深厚。說他是著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這是位偉大的父親,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隨著更深入的閱讀,我腦海中就蹦出了這樣的句子。“百多件近作,雖然色調濃黑,但渾厚深沉得很,而且好些作品遠看很細效,近看則筆頭仍很粗”和“蘇聯鋼琴專家的個人演奏從頭至尾呆板,詩意極少,沒有細膩柔婉之美,沒有光芒四射的華彩,也沒有大刀闊閱斧的豪氣”是傅雷對繪畫,音樂的研究,不難看出他有很深的探索。因此,在這些書信中所透露的,不僅僅是傅雷高深的藝術造詣,而是一顆更崇高的充滿父愛的心靈,和一位學有所成的藝術家,將他所受的陶冶和教養都毫無保留地傳給後代。
傅聰回信道“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須是有創造性的演奏家。”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傅聯在異國求學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讓他不斷地完善自我,更加刻苦地練琴。戰勝各種磨難,走上更高的音稱殿堂。
數百封的書信中傅雷對傅聰的教育是高度負責的。那一絲各抒己見的話語,那一些充滿哲理的看法,都是傅雷對兒子的精神灌溉,傅聰才有勇氣去挑戰一切,傅雷對藝術、對愛情的教養,恰是春天,給予傅聰這朵花最好的肥料。
書信是紐帶,使傅聰與親人間、也與國家緊緊聯絡在一起。傅聰深受父親的影響,讓我震撼。
這讓我想到宗璞的《三松堂斷憶》,她的父親,愛中國、愛哲學,對哲學有著極深的造詣。他最後關於哲學的話是:“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他的生命就是不斷地思素,頑強地,永不放棄地,這也給宗璞的思想帶來不小的影響。
我的父親很固執,但他的文筆極好,時常和我一起探討文章的寫作之道。我的寫作也常受他的影響,道理成篇。
但在現實生活中像傅要一樣給予孩子最好養料的家長越來越少,家長需要以身作則,他(她)自己的思想、行為會深刻影響到下一代,好的是養料是春光,孩子這朵花能健康成長,壞的則是毛毛蟲,蛀穿孩子的心靈。靜待花開,沒有養料,何以開花?
讀完《傅雷家書》,讓青年一代在春光下,盡情綻放!
讀《傅雷家書》有感900字15
傅雷,多麼熟悉的名字,家中的書櫃上有他早年的譯本,爸媽有時也會隨口提到他——在戰亂的年代,在紛雜的革命運動中,反而卻塑造了為數不多的真正的學者,可惜,傅雷的結局充滿悲哀,但他將外國文學化為精神養料滋潤國人的功績,卻最終為人們所承認。
傅雷其人,自幼喪父,在艱難中度過童年,磨礪出嚴謹的精神和不動搖的決心,同樣,他對待自己的孩子也從來不會心慈手軟,傅敏、傅聰,或許不知因小事遭斥責多少回,這樣的情況無書可查,又不計其數,他們也一定在暗地裡怨恨過自己的父親吧,可是在這種環境下,他們兩兄弟早早繼承了父親嚴謹的治學作風,兩個兒子一個早早留學海外,一個教書育人,或許此時,他們感謝的,或許也是他們嚴格、嚴厲,甚至是嚴苛的學者父親吧!傅雷所為或許辜負了他們的童年,但絕沒有辜負他們的人生……
然而,呈現在家書中的傅雷卻又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傅雷:他的家書,並非辭藻華麗,並非空談道理,並非滿篇斥責,而是像每個人的父母一樣,包含著父母對子女熱切的期待與鼓勵——或許是傅聰年少離家、漂泊海外的經歷讓他聯想到了自己吧,他在信中彷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懷舊、囉嗦,向傅聰講述自己的經歷,講到動情處,還會落下淚來……身為翻譯家,他總不忘在自己的中叮囑兒子外語的重要性,身為音樂愛好者,他也會信中穿插音樂術語,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信中既有古典詩句,又有英文單詞,足見其文采與博學,他也不忘給身在異鄉的兒子傳授人生的哲理,給漂泊海外的遊子之心送去溫暖——然而,在這些家書中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就是心懷對祖國、對家園的熱愛,正如傅雷所說:“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永遠能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想擁抱。”足見傅雷依然是一個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依然講究對祖國的忠誠與愛戴,講究“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這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力量,傅雷早早地看到了這一點。
或許,從傅雷一人看去,能看到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之心——他們或許嚴厲,或許慈祥,或許貧窮,或許富裕,但不管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總會將全身心奉獻給自己的子女,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的將來,他們此時的嚴厲,或許不僅在強迫我們,更在強迫他們自己,所以,請體諒他們,如果父母犯了錯誤,請向他們道歉,因為我們,他們才會暴露出自己的弱點,只是為了讓我們成長……
對於我來說,這就是我從影響了我的父母那一代人的偉大的父親處所學到的,傅雷,對事業的嚴謹,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的熱愛,讓他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