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赤壁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赤壁讀後感1
《赤壁之戰》講述的是曹操想帶領十五萬大軍搶奪東吳江南的地方。龐統的連環計成功後,周瑜決定用火攻來對付曹操,先讓黃蓋寫信詐降,讓曹操毫無防備。曹操不知有詐,黃蓋的船藉著東風飛快地衝進曹軍的水寨。
赤壁之戰是靠了團體的智慧戰勝了曹操。因為先是龐統出了連環計,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諸葛亮前來借東風,最後是黃蓋寫詐降書來攻打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團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團體可以互相幫助,把缺點彌補。日常生活中,我們還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難是不能直接不 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動腦筋,想出化解困難的好辦法。考卷上有一道難題,我們不能空著不做,得透過腦子的思考來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
我們也需要勇氣,如果沒有勇氣的話,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麼抓住他,可你們沒有勇氣不敢與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
生活中既要有勇氣,又要有智慧,讓我們做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赤壁讀後感2
蘇軾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他曾被譽為是最浪漫的詩人,最豪放的詞家,最灑脫的文人,最瀟灑的過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師~~烏臺詩案後,他被貶黃州,寫下了《赤壁賦》。被貶謫離京,對於一個處在官宦生涯的人來說,是莫大的苦悶失意,但是,從蘇軾那“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順,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中,我們不難發現出,他曠達開朗的胸襟,超脫的人生態度。有人說這是他政治失意後的精神苦悶的自我排解。但是,潛藏的是作者內心深處的抑鬱和悲傷,誰能看出來呢?
現在的我們,處於一個新時代,雖不曾有那麼多動盪不安,但充滿了人世險惡。社會是現實的,是殘酷的,是美好的,是需要我們慢慢適應的。我們不能逃避,只能無理由的選擇面對,與其整天面無表情的度過自己的一生,還不如每天對自己微笑,對他人微笑,開心的面對生活,面對不開心,面對困境~~~生命是短暫的,累,只是一時的,傷心,也總是會過去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只有它才是真正屬於我的,我會好好珍惜!
赤壁讀後感3
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容十分豐富,其中“火燒赤壁”一文使我深有感悟。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由於蜀國、吳國勢單力薄,所以就打算聯盟共同對抗曹軍。孔明、周瑜決定與曹軍進行水戰。龐統假裝前去投奔曹操,並獻計將戰船相連,這樣可以解決曹軍不識水性的困難。孔明算中了三天後會起東南風,就假裝借東風。周瑜和黃蓋假裝鬧不和,決戰當天黃蓋前往曹營詐降,船上載的都是柴火。靠近曹營時,點起火來又藉著東南風火燒曹營。曹軍的船又連在了一起,一時無法分開。曹操這時才知中計,帶著殘軍敗將狼狽的逃跑,直接放棄了所有據點,回到了自己的領地。
這一文讓我感受到了曹操的愚昧,如果他識破能力稍微好一點,就不會有如此下場。
我很同意曹操的感受:“哎,如果奉孝在的話,就不會中如此明顯的圈套了。”這句話也給我很多感受:當你最迷茫的時候,你最信任的人是最可靠的,也千萬不要輕信敵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赤壁讀後感4
《赤壁之戰》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周瑜採用部下黃蓋火攻的計策,在赤壁以三萬的兵力大敗曹軍八十萬大軍的故事。這是我國戰史上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在這次的戰爭中,我們可以學習黃蓋的三個優點:一.要正確估計雙方的力量,用對方的.弱點,發揚自己的優點。黃蓋懂得利用火攻來對付曹軍。二.能綜合利用天時、地利、人和。懂得選擇吹東南風的這一天去進行“投降”,利用火船去攻打毫無防備、民心疏散的曹軍。三.考慮周密,準備工作安排有序。還懂得利用曹操疑心重的這個致命弱點,用信來表達“投降”,而不是親自去告訴曹操,讓曹操消除了有陰謀的想法;帶兵士和糧草去“投降”,就是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誠意”,讓曹操對自己更加信任,從而輕易地帶上火種實施火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抓住對方的弱點,發揚自己的優點,就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赤壁讀後感5
想象一下:你一個人在大街上行走,你剛得知你高考失利,又接到男朋友的電話要和你分手,家裡的鑰匙又丟了。你獨自在茫茫的夜色裡徘徊,無家可歸。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會怎樣呢?你看到的月亮還會皎潔嗎?你看到的湖面還會平靜嗎?你感覺到的清風還清爽嗎?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此是的東坡不是一個春風得意,有著"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興致的人,他現在正經歷著人生的艱難時期,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自己的政治抱負得不到實現,卻還遭到小人誣陷,被貶黃州。其實我剛才是想說他不是那個怎樣怎樣得意的他,但一想他好像沒有特別得意的時候,也許是我知識的不足,也許是我太過膚淺。反正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不在乎,以前不在乎,現在不在乎,將來也不會在乎。"縱使萬般尋路無,不墮野地隨人居"這是他的自勉之言。多麼無奈呀!卻又多麼清高呀!這就是他,一位出世的仙人。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那麼,你現在在天宮嗎?
這樣失意的他,泛舟於赤壁之下。你以為他會看到波濤洶湧而遮住了月亮的光華嗎?如果你那樣想,你就錯了。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多麼大氣的景象啊!只有這麼大氣的人才寫得出來。他的確是個大氣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我對他最真實的評價。真的,我覺得我做不到他那樣。超出世外,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化作彩雲飄去。只有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他孤獨嗎?也許不,有江上清風和山間明月與他作伴。但我覺得他孤獨,孤獨如幼童的靈魂。我該怎樣才能與這靈魂接近?逝者如斯,我希望你來世仍作這麼曠達的人,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邊雲捲雲舒。
我們是滄海一粟,與神奇奧妙的大自然相比,的確算不了什麼,但我們有思想。雄偉的大山存在著,也許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或許還將存在個幾千年,但它們卻不知道自己存在著,好悲哀呀!這樣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生老病死是我們必須經歷的,現在我已經能夠看開了,不開心就努力讓自己開心。既然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歸結於死亡,而生命的過程卻又是那麼的短暫。我們怎麼活就是怎麼活,每一分每一秒,下一秒就會成為歷史。時間永是流駛,等我們老了,伸出手來,看著掌心糾纏密集的曲線。你會想到那曾經年輕的歲月裡留下的什麼痕跡呢?所以把每一秒過好,每一分過好,每一小時過好,每一天過好,每一月過好,每一年過好,把一生過好。珍惜時間,昇華價值。
滾滾長江東逝水 白髮漁樵江楮上 浪花淘盡英雄 慣看秋月春風 是非成敗轉頭空 一壺濁酒喜相逢 青山依舊在 古今多少事 幾度夕陽紅 都付笑談中...曾經的我,曾一度迷惘,為自己也為他人。現把我以前的一篇小日記打給你看:我覺得我是一個壞女孩。上帝作證,我絕對是一個壞女孩。我自私,我脾氣暴躁,我喜怒無常,我常常喜歡埋怨別人,卻不檢討自己,我好吃,我懶惰,我對別人要求嚴格,而那些要求我自己都做不到,我喜歡無端生氣,我喜歡無端感傷。我也不知道我是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壞女孩的,也不知道是怎麼變成的。我也不想知道。壞女孩就壞女孩吧!我覺得我很累,很累。即使是和朋友在一起。我希望我能變成一個冷漠的女孩,真的很希望。(呵呵,現在不希望了。)那樣,我就能少卻很多煩惱了。我不要再為別人的冷漠煩惱,我也不要在為自己的真誠付出得不到真誠的感謝而煩惱,我不要~~~~~~記憶是一切惆悵的根源。如果有一天我離去了,就永不再回來。一個被冷漠包圍的人,是最堅強最無堅可摧的嗎?(我覺得是)微笑並不是最美的表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隨時可以洩露心裡的秘密。所以,無論你在想什麼,讓眼睛微笑。
赤壁讀後感6
曹操率領大軍佔領荊州,雖然威震四海,勢如破竹,但是卻十分驕傲,警惕性不高,認為孫劉聯軍不堪一擊,一舉就可以擊破。所以,曹操對孫劉聯盟估計不足。
而孫劉聯軍水陸兩軍人馬不足五萬,雖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軍民團結一心,所以士氣大增,並在周瑜的正確指揮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幫助下,找到對方的弱點。
11月,曹操率領10萬大軍,進攻劉備。周瑜、黃蓋等人發現連環船有不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幾天是反常吹東南風;為方便放火,周瑜、黃蓋使出“苦肉計”,曹操矇騙上當。而聯軍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贏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赤壁之戰,曹操的所有水軍全部喪失,而劉備、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實力大大增強,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國的機會。
曹操為什麼會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他的十萬大軍還勝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是曹操輕易信人,是曹操太輕敵,仗著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掉以輕心。
赤壁之戰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制勝的根本在於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
曹操率領大軍佔領荊州,雖然威震四海,(.)勢如破竹,但是卻十分驕傲,警惕性不高,認為孫劉聯軍不堪一擊,一舉就可以擊破。所以,曹操對孫劉聯盟估計不足。
而孫劉聯軍水陸兩軍人馬不足五萬,雖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軍民團結一心,所以士氣大增,並在周瑜的正確指揮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幫助下,找到對方的弱點。
11月,曹操率領10萬大軍,進攻劉備。周瑜、黃蓋等人發現連環船有不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幾天是反常吹東南風;為方便放火,周瑜、黃蓋使出“苦肉計”,曹操矇騙上當。而聯軍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贏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赤壁之戰,曹操的所有水軍全部喪失,而劉備、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實力大大增強,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國的機會。
曹操為什麼會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他的十萬大軍還勝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是曹操輕易信人,是曹操太輕敵,仗著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掉以輕心。
赤壁之戰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制勝的根本在於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
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
赤壁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歡其中《火燒赤壁》這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誰都想當霸主,可是都不具備足夠的實力。最強大的是魏國的曹操,他名為漢相,實是漢賊,一直想消滅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於是,孫、劉兩家就聯合起來對付曹操。因為北方人都不習慣乘船,走在船上搖搖晃晃的,很不適應。孫權的謀士龐統就給曹操出了一個“餿主意”——如果用鐵環把戰船都連起來,在上面鋪上木板,別說人可以在上面走路,就連馬都可以飛速地奔跑。然而,曹操沒想到,中了人家東吳的計啦。蜀國軍師諸葛亮為了能使東吳的“火攻曹賊”順利進行,故弄玄虛“借”來了東南風。東吳的三軍統帥周瑜就讓大將黃蓋藉著東南風,帶上火船前去詐降,其實是想用火船燒曹操的連環戰船。果然,孫、劉兩家取得了勝利,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如果孫權和劉備不聯合起來,怎麼能打敗強大的曹操呢?這充分說明了團結力量大。曹操為什麼沒有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呢?原因就是他太粗心,沒有認真分析龐統的計策是不是對自己有利,這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動動腦子。劉備和孫權勢單力薄,為什麼把強大的曹操給打敗了呢?這說明只要想出好力法,多難的事情也不怕。
赤壁讀後感8
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瀾壯闊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隨著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許多運籌帷幄,出奇制勝的戰爭故事,我的思緒一下子就飄向了那個英雄倍出的遙遠年代,而蘇軾的這首千古絕句更是令我心靈震撼,久久無法釋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者一開頭就描繪了奔騰洶湧的長江水,並且把江山,歷史,人物合寫,將讀者從眼前壯景帶入千古興亡的歷史氣氛中去,感受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作者佇立江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對江山,人物的感想,歸到赤壁之戰的具體史蹟上來。
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令人聯想到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詞人不由得發出感嘆:錦繡的河山,美麗如畫,那時候,出現了多少英雄豪傑!
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下闋從周瑜寫起,寫得具體,豐滿:剛剛娶小喬為妻的周瑜,春風得意,英姿煥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中揮著羽扇,頭上繫著綸巾,一身儒將裝束,風度翩翩。談笑風生中,就使曹軍船艦燒為灰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三句,作者由懷古而轉入個人身世的感慨。“故國”,指赤壁古戰場。“故國神遊”,即神遊故國,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像靈魂向古代遊歷了一番。
赤壁大戰的時候,周瑜才三十多歲。蘇軾寫這首詞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謫居黃州。此次遊覽赤壁,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他豪邁奮發的感情,故謂“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華虛度,壯志難酬,自己又能怎樣呢?故說“多情應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華髮”,即白髮早生,表面上是說年歲已大,實際上是感嘆光陰虛度。
赤壁讀後感9
前天,我懷著疑惑的心情有一次閱讀了<赤壁之戰>這個故事。這個故事選自羅貫中寫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是歷史上最典型的以少勝多的例子。我的疑惑就是:不明白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曹操一心想奪取江南並消滅孫權和劉備一統平原。另一邊,孫權則和劉備聯合在一起,由周瑜率三萬大軍駐在赤壁,與曹操的兵相對。曹操不識水性,把所有的軍船都連在一起,中間有木板,像一塊陸地一樣。周瑜手下有一員老將,名叫黃蓋。他看中了曹操把所有的船連在一起這點,獻上火攻之計,曹操的船連在一起,不易逃走。最後,諸葛亮算中那天會有東風,配合火攻以三萬軍大勝曹操八十萬大軍。曹操只得逃走。
曹操呀你到底為什麼會失敗?兵力不夠嗎?八十萬和三萬的差距,這可不是1加1等於2這麼簡單的。難道是士氣低落嗎?想當年你破袁紹,斬呂布,一路高歌,勢如破竹,士氣肯定非常高。那到底是因為什麼?我猜想:也許是你不識水性,也許是你水土不服,也許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不過,我最相信的還是曹操的生性多疑,不相信別人。因為我也有過親身經歷:
一次,我的鋼筆丟了,我就一直懷疑是我同桌拿的,但我的同桌去一直說不是他那的。最後,不歡而散。直到我的鋼筆在床底找到,我才後悔當初為什麼不相信別人。其實相信別人也是一種美德,不相信別人,就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有例外)我想曹操也後悔當初。
直到現在,文學界中的名人也還在討論:曹操的失敗到底是為什麼?是人為?還是天意?
赤壁讀後感10
《後赤壁賦》作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波瀾。
《後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格局,抒發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美景色。全文駢散並用,情景兼備,堪稱優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昇仙的標誌,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現了那種超越現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後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壓迫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徵了他積鬱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於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於世外的象徵。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鍾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西去。這隻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徵,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隻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結,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於世外的隱逸者。“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結尾處寫自己夢醒後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並無道士。一筆雙關,餘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嚮往自由的念頭找到了對應。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後赤壁賦》中的孤鶴形象,說明了蘇軾對苦難並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醜惡,消解黑暗。這種執著於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正規化蘊涵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很容易就讓我們知道為什麼蘇軾在逆境中能夠依然保持著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