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讀《司馬遷傳記》讀後感

讀《司馬遷傳記》讀後感

讀《司馬遷傳記》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司馬遷傳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看到這句話我們不自然地就想起了一位在漢武帝時期,忍辱負重歷時19年,終於寫成一本史書,這本書叫《史記》,這個人是司馬遷。他認為自己的死不過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這種信念,使他坦然地接受宮刑。也正是這種信念,使它能夠忍辱負重寫完《史記》。還是這種信念使他明白,從他父親去世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不只屬於自己了,他還屬於父親的遺願,屬於《史記》,雖然他在現實中遭受冷落,但司馬遷在史書中有權利評價每一位帝王將相,他在史書中,自己就是統治者。司馬遷看不起碌碌無為的人,也看不起受宮刑的人。所以當他遭受宮刑,只為了一個願望而苟活,那就是完成《史記》,在他自己眼裡自己只不過是個刑餘之人,可在我眼裡,他是個大人物,因為他是個敢於指責皇帝的人,他是個大丈夫,因為他可以忍辱負重,他是個聖人,真正的大人物,並不是大權大貴之人,而是那些有作為、有事業、有理想,可以忍辱負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馬遷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寫照。生活上的`成功並不在於權貴,而是在於一顆有作為、有事業、理想,看淡名利的心。讀《悲慘世界》讀後感

  比草原更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愛。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的人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個被人嫌棄鄙夷,兇殘孤獨,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的善心人。曾經的他是惡魔的化身;而後來的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冉阿讓,本文的主角,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裡。雖然冉阿讓一次次的被命運捉弄,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社會醜惡現象的搏鬥中還是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但是,那種偉大的,高尚的靈魂和對整個世界的博愛卻是誰也打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