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讀後感(通用7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霧都孤兒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霧都孤兒讀後感1
在這個假期,我重溫了《霧都孤兒》這本書,在高中的時候我就閱讀過這本書,看過相關電影,文中奧利弗的身世讓我感到十分悲痛。這本書的作者狄更斯出生在英國動盪時期的貧困家庭,飽受飢餓和嚴寒的他看到了英國社會最底層人民生活最骯髒,最悲慘的一面,這也是他創作《霧都孤兒》的寫作背景。
書中有一段描寫道;“粥碗從來不需要洗,孩子們總是用湯匙把碗刮到恢復鏗光瓦亮為止。刮完了以後,他們坐在那裡,眼巴巴地望著粥鍋,恨不得把砌鍋灶的磚頭也吞下去,同時十分賣力地吭自己的手指頭。指望發現偶然濺到那上面的粥嘎巴兒—…”讀了這一段以後,我不由得產生了憐憫之情,在物質富裕的今天,這些場景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從一生下來就有富足的糧食,精美的衣服,但文中的小奧利弗卻與我們完全不同,在他的媽媽在生她的時候難產致死,身邊唯一的財產也被在場的老婦人竊取,因此小奧利弗不得不在福利院生活下來,他在福利院吃不飽,穿不暖。後逃亡棺材店,由於不堪老闆娘的虐待逃亡霧都倫敦,剛一到達倫敦就誤入賊窩,盜賊首領費金企圖將他訓練成扒手,一次在街上盜竊過程中被誤抓進了警察局,被偷的那個人恰好是他父親生前的好友布羅朗,後書攤老闆證明扒手不是奧利弗,另有其人,小奧利弗得以釋放。當時小奧利弗重病陷入昏迷,由於小奧利弗與布羅朗好友生擒贈與畫像的女人及其相似,於是將小奧利弗帶回家休養。在布羅朗家,小奧利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作品,資本主義發展時期,使英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在繁華的背景下,是人們的貧窮和苦難,階級衝突越明顯,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越發激烈。在這種矛盾之下,窮人遭受了很多的困難,大多數人都像文中的小奧利弗一樣,過著流離失所,飢寒交迫的日子。現在的我們生活在蜜罐裡,卻總是不知足,總是在抱怨生活的不滿,抱怨自己的家庭沒有別人的富裕,抱怨命運的不公。我們卻不曾想過世界上還有許多的孩子,承受的巨大的痛苦,在物質富裕的今天,仍舊有貧困山區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像小奧裡弗一樣,我們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儘可能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有一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可能不太重要,不值得一提,但是對於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那些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在理解別人苦難的同時感受生活的幸福,對生活知足,透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為將來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礎。
霧都孤兒讀後感2
今年深秋,我讀了名著《霧都孤兒》,感觸頗深!這本書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瞭解當時倫敦最底層人們的生活,也讓許許多多向往倫敦的人們認識到了它的真面目。
文中主角奧利弗·退斯特是個孤兒,出生在濟貧院,正如作者所寫:“作為一個在濟貧院的孤兒——吃不飽,餓不死的苦力——在世上嘗拳頭,挨巴掌,被人藐視,無人憐憫的人。”從一出生,他就受到來自各方的欺侮。他周圍的所有人,以對啊孤苦伶仃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進行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為樂趣。
九歲那年,奧利弗被送進一家棺材店當學徒,棺材店老闆一家和學徒都使勁地以迫害奧利弗為樂。這個可憐的孩子從來沒有感受到一絲一毫來自人類的善意,孤苦無依地處在奸邪與罪惡的包圍之中,在飢餓與驚嚇中長大,成了陰鬱的性格和傷感的氣質。
奧利弗不堪忍受棺材店一家人逃亡倫敦,然而等待他的卻是賊窟罪犯,被迫和兇狠的歹徒為伍,處在犯罪的邊緣。他受到脅迫,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參加了搶劫,成為了罪犯們的犧牲品,最後在好心的紳士的幫助下,逃脫了罪惡的魔爪。
與歷盡艱險、飽嘗人間冷暖的奧利弗相比,我們就幸福多了。學校的老師關心我們,同學也非常友好。大街上,好心人扶著陌生的老太太過馬路;公車上,人們紛紛為素不相識的老人讓座……我們處在和諧社會,身邊都是善良的人。
在家裡,父母親非常愛我,什麼都為我著想。他們按照古人的標準培養我,在課餘時間帶我學習琴棋書畫,想讓我成為才女。而我時常抱怨:“學這麼多幹什麼,你看別人都去玩了,而我連寫作業都時間都沒有了。”我不理解父母,甚至為此發脾氣。可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對我好。記得有一回,天上下著傾盆大雨,眼看著我學古箏的時間就到了,媽媽毅然披上雨衣送我去培訓中心,雨花漫天飛舞,像成千上萬支利劍射向我們,勢不可擋地砸在我們的身上,打在媽媽的臉上;可她只是用手抹了一下,依舊騎著車送我。我原本以為這不足為奇,是父母該為孩子做的,可看了奧利弗的經歷後,我明白了:與歷盡艱險、飽嘗人間冷暖的奧利弗比起來。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卻早已忘了父母的付出,還要埋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讀完《霧都孤兒》後環視四周,突然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愛我,關心我,幫助我,所以,我要好好珍惜這一切。
親愛的朋友,如果有機會,我希望你也來讀一讀這本文學名著——《霧都孤兒》。我深信,你也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的!
霧都孤兒讀後感3
層層霧氣瀰漫在繁華都市,散在房屋之間,樹枝之上,小巷盡頭。從光亮繁華的城區,飄散到昏暗髒亂的角落。它見過繁華掩蓋之下的罪惡滋生,也嗅過汙濁無法淹沒的花開幽香,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有美的誕生,這個美就是人性之美——善良。
《霧都孤兒》講述了失去雙親的男孩奧利弗如何在倫敦掙扎生活,陷入犯罪偷竊團伙,最後被拯救的故事。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不是小奧利弗,不是慈祥的老紳士布朗洛,而是犯罪團伙中的南希。
南希是賽克斯的情婦,是小團伙中的一個良心未泯的女子,她看見與自己的命運相似,都痛失雙親的小奧列弗時,便下定決心要拯救他。南希很愛賽克斯,但善良依舊佔了上風。她冒死給老紳士傳遞資訊、打探同伴的密謀,竭力守護年幼的奧利弗。奧利弗最終擁有幸福的家,她功不可沒。但她的命運卻如此不幸,在她傳信被發現後,死在了她深愛的男人手下。
老紳士布朗洛厲聲喝道:“連那個女子,也因為善良誕生了一種近乎美德的品質!”要知道一個地位高貴、名望極高的老紳士,會如此評價一個情婦女子,不論階層差別,可見南希是多麼值得敬佩與尊敬。
她雖從小生活在那個堆滿汙垢。染著黑暗的角落,但依舊儲存著那顆善良的心!她不枉活這一生,她為奧利弗的勇敢付出為她自己洗去了一切汙漬與黑暗,將自己帶到了明亮的陽光下。
倫敦逸散的霧見證了一切,看見了在世界拋棄的角落,那一朵野百合的綻放,人性之美的幽香飄在霧濛濛的城市,即使遍地的汙濁,也掩不去那抹幽香,南希如那朵百合,身處汙濁之中,卻嚮往光明,選擇光明。正如<<哈利·波特>>中的女食死徒納西莎,她為了光明冒死對黑魔王及一群兇惡的夥伴撒了謊,救下了正義最後的希望。最終,依靠這個,哈利·波特打敗了黑魔王,使巫師界脫離了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她們都身處黑暗,她們掙扎著爬出了沼澤,她們為的是一個信念,一個善念,它像一隻巨手將她們推出沼澤,推至溫暖的陽光下,她們選擇了善良選擇了正義,渡過個個沼澤,她們撥開重重迷霧,踏過層層荊棘,她們循著淡淡幽香,離開了黑暗,終於站在了陽光下。
所以,她們堅守的善良,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也許我們有時也會陷入層層人性矛盾的迷霧之中,但只要堅持人性之善,循著淡淡幽香,總能衝出沉重的'迷霧,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
霧都孤兒讀後感4
全書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離奇的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平民教養所中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兇狠的兇徒為伍,歷經無數心酸,最後終於算好心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
在第一遍看霧都孤兒的時候。全書給我的第一個印象,首先肯定是我們的主人公的悲慘的命運。看了簡直讓人心碎。其次就是情節的大起大落,情節的真實性。如果說是人物傳記,也能令人信服。奧利弗的形象刻畫的深入人心動人心絃。最終作者是將結局設計的皆大歡喜的。可讀完後不禁會想,如果遇不上羅斯女士等人呢?會是怎麼樣,奧利弗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再假如奧利弗沒有在沒有要餓死的時候遇上機靈鬼呢?或一生就當個教養所裡的貧民呢?惹人深省。
要說主角塑造的扣人心絃,那配角也是塑造的近乎完美。書中我最討厭的人不是賽克斯等人,而是邦布林。一個為了自己利益不顧他人死活的傢伙,最終也是悲劇了。畢竟像賽克斯那樣的人,一共也沒幾個,且殺人搶劫就是殺人搶劫倒也直率(雖然十惡不赦)。可是邦布林卻表面高尚私底下幹著見不得人的壞事,而且像邦布林這樣的人也數不勝數、不可列舉,難道到了現在不是嗎?書中的邦布林被罷官了,可現實中的邦布林呢?
我覺得最可憐的人物肯定是南希了,本身他心底不壞,可是生下來和盜賊們在一起。結局就很悲慘了,在向正路轉變時被殺害(慘遭賽克斯殺害)。且南希還是奧利弗的一面鏡子,如果奧利弗沒被救出來或許會和南希一樣悲劇。
如果說南希是可憐的最壞的肯定是塞克斯。
賽克斯也是書中很有爭議的一個人。因為他,麻木不仁,頑固不化已經壞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殺人當兒戲,搶劫的事情更是信手拈來。可是我覺得或許世上真的有那麼一種人,想塞克斯那樣的人。他們是始終生活在同一時間和同一環境之中,不會由於一時的外界作用表現出一點人性。究竟是人性已經在他們身上死亡,還是那根可以觸動的心絃已經生鏽,因此難以找到,我不知道,但是那種人確實存在。
當年時代的黑暗也是令人髮指的。都是些極端的人物,讓我感受了當時時代的殘酷,基本沒有普通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不是為了利益出賣朋友的人;就是心底善良,如同菩薩一般的人。不是溫文爾雅的老紳士;就是為了利益奮鬥的官府。
總之,書中的每個人物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有血有肉。並且也刻畫出了時代的黑暗。狄更斯真不愧為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
霧都孤兒讀後感5
各位同學們,你們也來讀一讀這本文學名著《霧都孤兒》。每當我享受美味佳餚時,腦海裡總浮現出奧立弗那又瘦又小的可憐身影,不知他現在過得好嗎?我真想把一切美好的事物與他一起分享。現在,我格外珍惜我所擁有的,相比奧立弗,我是無比幸福的!
查理·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最偉大、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我拜讀了他的作品——《霧都孤兒》,從中感觸很深。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取得輝煌成就和個人創作高峰時期的作品。它以犀利的筆鋒,幽默風趣的手法,和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描繪出了一幕幕出人意料的故事情節,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
奧利弗是一個出生在濟貧院裡的孤兒,剛一出生,母親就不幸病逝。他被濟貧院收養,9歲時,奧利弗踏上了他漫漫的求生之路……
書中情節跌宕起伏,文字相互照應,謀篇佈局天衣無縫。主人公奧利弗·退斯特的傳奇身世,令人看後興奮不已。
全篇文章的內容是以小奧利弗為中心和線索展開的。透過奧利弗流浪和求生的經歷,帶出了形形色色的周圍人物,從側面反映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陰暗面,以及作者對“快樂英格蘭”的嚮往。猶如一場背景時時更迭的戲劇,將人性的本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霧都孤兒》中的人物眾多,但特點鮮明,每個人代表了當時社會的一類人。如:性情暴躁、兩面派的邦布林;老奸巨猾的猶太人費金;兇猛殘暴、猶如野獸的塞克斯;狡詐陰險的蒙克斯;善良可愛的露絲;毛手毛腳的羅斯波力醫生;聰明機智、辦事果斷的布朗羅;瘋瘋癲癲的格林維格;還有心地善良、出淤泥而不染、命運悲苦的南茜;更有天真活潑、純潔善良,令人憐憫的奧利弗。
值得一提的是,全篇文章中還詳細刻畫了每個人物的習慣性動作和口頭禪。比如邦布林總是戴著一頂三角帽,手握藤杖,走起路來大腹便便、大搖大擺,一幅不可一世的樣子;再如,老費金計上心來時,總愛撫摸鼻子;塞克斯的口頭禪:“天打雷劈”;格林維格的口頭禪“我寧願吞掉自己的腦袋”等等。真是妙趣橫生,頗有意思。
文章的結尾,狄更斯給每個人都設定了一個歸宿。所有正面人物均迴歸田園,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所有反面人物都被繩之以法,或流浪,或客死他鄉。由此說明,作者是崇尚善良的。
雖然奧利弗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我們仍然要崇尚善良,不要去做壞事,善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霧都孤兒讀後感6
前幾天,我讀了狄更斯的《霧都孤兒》,現在,說一下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感受。這本書主要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孤兒奧立弗因為一出生母親便去了天堂,並且沒有父親,遭到了大家的歧視。他在濟貧院裡受到了理事們的歧視,並且把他對這種歧視的放抗看做罪惡,看做壞。他被賣到了一個棺材鋪裡當學徒,卻被其餘學徒以及老闆娘欺負得忍無可忍,他打算離家出走,卻意外地被人誘騙,去學做小偷,他意識到這一行業的罪惡,在一次意外中被一位紳士收留,但他又被那些強盜拐走了。在一次入室行竊活動中,他制止了這行為,並且不小心捱了一槍,事後,被一家好心人收留,那家好心人透過一個懺悔的女人口中得知他的身世,並且找到了那位曾收留他的好心人,聯合為奧立弗討會公道,還找到了屬於他的一份遺產。
當我讀完這個故事後,我真的沒想到,這個世界上有如此多的人可以為自己的利益,可以為了錢,不惜欺騙,不惜以別人的人生作為得到金錢的代價,他們的良心去哪兒了?是被金錢腐蝕了嗎?古代有一句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是的,多少人就是這樣。他們給自己蓋上了一個善良的面具,當揭開面具以後,就是猙獰的面目。勢利,對窮人的歧視,以及那些對上帝假惺惺的崇拜······為什麼崇拜?也不過是為了自己以後能上天堂,不受自己所幹過的虧心事的影響,那種崇拜也不過是一種偽善的手段而已。真正能上天堂的人,其實根本不需要崇拜上帝,他們已經踏踏實實地過好了自己的一輩子,不作虧心事,濟貧救困,難道這種人不足以上天堂嗎?所謂的濟貧院的紳士們,也不過是勢利以及歧視窮人的卑鄙無恥的人罷了,其實就是牆頭的一根弱不禁風小草,哪裡風大就往哪裡靠,恃強凌弱。且看書裡的邦布林先生,他所做的也不過是專門欺負窮人,他哪兒配得上濟貧院理事這個神聖的職位呢?大聲地喊著別人有多罪惡,大聲地喊著別人有多無恥,大聲地喊著仁慈的上帝,然而,他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利用各種各樣卑鄙的手段,把一個個孤兒賣的別人家,減輕他的負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說一套做一套”。
善與惡之間的區別不大,它們也無非是兩條路,就擺在所有人的面前,有的人選擇了惡,然而面前的是一片漆黑,但是有利益一直在誘惑著人,一直誘惑著人向前走。有的人選擇了善,他的面前永遠是光明的,從來不怕會有烏雲,雨。當不經意中走上了惡,只要願意懺悔,重新堂堂正正地做人,公公正正地看事,仍然可以得到原諒,回頭是岸。
霧都孤兒讀後感7
在這個酷熱的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名叫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書中主人公奧利弗的母親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生下他後便離開了人世,從此後奧利弗被孤兒院收養,從小在孤兒院生活。然而孤兒院的生活遠不如我們想象的溫馨,孤兒院所有的人們都不喜歡奧利弗,經常受到各種各樣的欺負與嘲笑,後又被棺材店的老闆收留,卻依然受到欺凌,忍飢挨餓,不堪受罪的他獨自逃亡了倫敦,卻不甚進入賊窩,頑強的他不願意與偷盜有染,在經歷了重重磨難之後,終於遇到好心人的幫助,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霧都孤兒》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雖然書中的主人公奧利弗最後得到了幸福的生活,但他的經歷和不甘墮落的精神讓我十分震驚,他沒有父母,從出生開始,這個善良的男孩沒有得到哪怕一個人的愛,可他依然堅強的活了下來,即使忍飢挨餓,即使每天都提心吊膽,也不願做不道德的小偷。而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關懷下,我們擁有溫暖的房間,好吃的食物,穿不完的漂亮衣服,這其中的任何一樣都是奧利弗渴求不到的,而我們雖然擁有這些,卻依然不知足的要這要那,依然放縱著自己的慾望,把青春與金錢揮灑在各種娛樂場所,跟奧利弗比起來,我實在擁有的太多,我應該好好珍惜,認真學習,不讓父母失望,對得起這種生活。
奧利弗在生活中連飯都吃不飽,每天擔心著能否吃飽飯,會不會被賊窩的不良少年和兇漢抓走,和他每天的生活比起來,我們平日裡面對的所謂壓力都變得那麼微不足道,我們享受著父母給我們帶來的優質的生活,卻依然無病呻吟的覺得自憐,想起這些,我心中不禁慚愧,我經常做事三分鐘熱度,拖拖拉拉,有時候也會把作業留到假期的最後一天才火急火燎的開始趕作業,一邊寫一邊還會抱怨作業太多,現在想起來,這樣的我是多麼的讓人失望,有時候想起爸媽看到我考試高分的試卷,臉上露出的滿意的笑容,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風景。我想我應該從今天開始,改掉那些壞習慣,在初中的最後一年裡,努力學習,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最重要的一年裡,度過不讓自己後悔的青春。
謝謝狄更斯,謝謝霧都孤兒,謝謝奧利弗,讓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我一定會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回報我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