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悉達多讀後感(精選5篇)

悉達多讀後感

悉達多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悉達多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悉達多讀後感1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將去向何方、我將如何尋求永恆……這是一本始於佛陀叩問的書。

  青年悉達多厭倦了婆羅門生活,與好友歌文達一道跟隨沙門修行。在舍衛城他們聆聽了佛陀喬達摩的教義,歌文達選擇追隨喬達摩,悉達多則繼續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結識名妓甘瑪拉,並透過她結識了商人卡瑪士瓦密,開始追逐情慾和名利,直至對一切產生厭倦。他再次拋下世俗,決心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河邊,在絕望的瞬間,他聽到河水的聲音……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於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不可摧毀的本性,並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恆之中。

  他困惑於沙門們修行的方式,渴望沉進阿特曼,渴望悟得無以言表的天堂之樂;他困惑於佛陀喬達摩的徹悟,渴望離開所有的教導,希望單獨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尋求解脫;他困惑於自己竟會被世俗所累,熱烈地希求空寂、安寧、死亡,希求從這汙穢的紅塵中解脫……悉達多一直在追求自我,即靈魂,在追求靈魂的過程中,他透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但他永遠得不到滿足,因為那時的他,心中充滿著慾望。

  船伕瓦樹地瓦與那條河,帶給悉達多一生中最長時間的心靈平和。在河水面前,他重新聽到了那神聖的"唵",他在內心默誦,他又感知到了梵,感知到了不滅的生命,明白了所有神聖的東西,所有的、已經愈漸世俗的他已經幾乎忘記的東西——

  他是在歷經了許多歧途之後慢慢從大人變成了孩子,是從思想者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走過的這條路是好的,縱使他沉淪過、放縱過,為了能體會到慈悲,以往的他必須去歷經絕望,為了在"我"中找到阿特曼,為了生活下去,為了真正的解脫。

  每一個真理的反面也同樣是真實的。一個真理,如果它是片面的真理,就只能以文字表達出來,也只能侷限在文字的範圍內。每一樣事物,要是隻用思想來思考和用文字來表達,都是單方面的,都只是一半的真理,它缺乏完全、圓滿和統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考即是一種輪迴,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又仿若涅槃重生。

  世間的每一瞬間皆為圓滿,一切罪孽都承載寬恕。在我看來,存在中的每一樣都是好的——死亡同生命一樣好,罪惡同神聖一樣好,智慧同愚蠢一樣好。每一樣東西都是必需的,每一樣東西所屬於我們的,僅僅是我們的贊同、我們的承認、我們的理解。這個世界本沒有什麼真相,你看到的即是真相,即是結果,即是圓滿。

  悉達多經歷的,正是一個具備正常人格的普通人也都要經歷的。他經歷了從婆羅門到沙門,再到自我,再到擺渡人的轉變,最後找到了信仰,信仰世間的萬物,而不再拘泥於某一種教義和思想。好像不是在看小說,而是在理解一種意境、學習一種大徹大悟的智慧,學會拋開世俗的眼光去尋找真實的自我。

  一切都中我的意,一切都與我相得。我們花費一生去找尋的真"我",在生活中某一剎那醒來,願我們能夠早日發現並熱愛自己。

  悉達多讀後感2

  “一個人在尋求的時候,”悉達多說,“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尋求的東西,結果發現不了任何東西,吸取不到任何東西。因為他一心想著自己正在尋求中的東西,因為他有一個目標,他已經執著在自己的目標上了。尋求的意思是設定一個目標;而發現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設立目標。”

  人生像一條河,學著聆聽,學著發現,學會接受,學會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遵從自己的內心尋找真我、小我,無論何時請跳出肉體軀殼的束縛,思想時間的禁錮。

  從八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說大話、瞎話;不喝酒;不要用高大富貴的床;不穿豪華奢侈的衣服、首飾以及香料;不要前往娼妓之所或聽靡靡之音)和八支(自律、勸制、體位、調息、制感、執持、冥想、三摩地)來看,佛教和瑜伽好像有一定的想通之處,雖然這並不代表瑜伽就是佛教。

  但是佛教也確實和瑜伽有著不解之緣。

  首先,瑜伽和佛教都能夠引人向善,能夠帶領修行者去尋找內心的安寧。

  其次,在佛教的六度中,除佈施和般若智慧,中間的持節、忍辱、精進、禪定就相當於瑜伽敬重的八隻分法的持戒、精進、體式、呼吸、制感、專注、禪定、三摩地。所以你可以說佛教中的實修方法就是瑜伽。

  最後,瑜伽和佛教都產生印度,但這兩樣東東都屬於全世界,甚至超越了人類的範疇,都是為解決世界本源問題而來。

  悉達多讀後感3

  今天把黑塞的《悉達多》讀完了。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為了自己喜歡的人或事都可能犯過盲目的錯。錯不在錯本身,錯的根源源於那是自己喜愛的。

  當一個人在精神上出現危機時該怎麼辦?《悉達多》這本書就是講得如何面對這種危機。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哲學家黑塞。這書之所以寫得深刻,實是作者的親身經歷。黑塞在一段時間出現了精神危機,哲學家的精神危機自是不同於常人,最後在心理學家榮格的幫助下才度過危機。

  悉達多出身貴族,長相俊秀。他一心想去探索智慧的奧秘。城裡來了三個苦行僧,衣不蔽體,身上有傷疤,傷疤處還留著膿水。像是人群中混進來了三隻受傷的豺狼。悉達多要拜三個苦行僧為師,在自己父親的房間裡站了一夜,天明時在夜色的掩護下隨苦行僧走向遠方。悉達多跟著苦行僧開始在不見人煙的森林裡苦修,忍受肉體上的種種痛苦,只為了找到心中的智慧。隨著時間的推移,悉達多發現在這條路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這時候釋迦牟尼出現了,各色各樣的人群像潮水一樣湧向釋迦摩尼的住處。

  悉達多要辭別自己的老師,當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老苦行僧發怒了。悉達多微笑著看著老師,老師慢慢垂下了頭,讓悉達多離開了。

  悉達多在釋迦摩尼那裡也沒找到答案。他開始墮入紅塵,開始享受世間的權利和金錢。隨著年歲增大,悉達多開始懷疑自己,心底的那個聲音又響了起來。在一個深夜,悉達多丟棄了屬於自己的一切,再次踏上了求道之路。他曾試圖自殺卻被人救了下來。最後在一條河邊和一個擺渡人住在了一起。

  悉達多在這條河邊學會了傾聽。他每天都在聽奔流不息的河流給他講各種各樣的事情。他俯身看河,河裡出現了很多人的面孔,還有他父親的。悉達多離心中的路越來越近了。老擺渡人給悉達多講各種故事,悉達多認真地傾聽著,就像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悉達多的兒子來這裡過河。悉達多的兒子和悉達多住在一起,可他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他想回城裡過優渥的生活。在忍無可忍後,在一天夜裡偷偷回到了城裡。悉達多想去城裡把兒子帶到這裡,可他心裡知道兒子不喜歡這樣的生活。老擺渡人也勸他不要去。悉達多不聽,一個人跑到了城裡的郊區,徘徊再三還是沒去。悉達多忽然發現現在的兒子很像多年前的'自己。笑了一聲,悉達多放下了心裡的執念。頓覺輕鬆了。

  世間的萬物不再是一種幻影,愛世間可愛的東西。悉達多的臉上出現了一種少見的安詳的光芒。

  悉達多讀後感4

  斷斷續續看完這本書,感覺意猶未盡。故事應該從一個巧合開始,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有一個一起讀書的小姐妹推薦的,當時她說,看完會讓人通透,懷著期待的打開了書;當看到譯者的前續時,說作者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看到了當時的社會,也看到了自己對於德國的失望,我以為這會是一本描寫戰爭題材的書;當看到婆羅門是,我頓時停了,也許是因為失望,覺得它不是我想要看到的,也許是當時這本書還沒有完全的吸引我,但是由於對婆羅門有一點了解,知道這是在古印度的封建等級制度中的地位較高的一個家族。

  曾經一度放棄繼續看這本書,但是懷著好奇,也想要了解一下古代印度,這個佛教的發源地,當時社會中,貧苦大眾對於宗教的信仰到底達到何種程度。

  悉達多,從一個勇敢追求新知識,新渴望的孩子,他經過自己一生的嘗試,終於,在他晚年,他懂得了:自己一直追尋的到底是什麼,佛宣揚一切仁慈,但卻不主張弟子有愛,而愛才會給給空寂的心靈以完美的寄託,突然覺得,我還不能很好,很透徹的讀懂這本書,還不能如此草率的去寫書評,請原諒我的魯莽,我還想再次拿起這本書,繼續深深的,一字一句的去拜讀,也許我只是瞭解了書中的一部分內容,但是,我卻深深的愛上了它

  悉達多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是黑塞寫的《悉達多》。哈哈,事先也沒有看見這本書的介紹,不想先入為主,於是就傻呵呵地看下去,直到最後才知道悉達多原來就是佛祖!哎媽呀,我自己都笑了,我這是盲目地讀書啊,也是自己太無知了。不過書中關於悉達多對生命、歲萬事萬物的思考及參悟,書中所描寫的景緻和內心的活動,真的是精彩絕倫。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在黑塞的書中,喬達摩和悉達多卻變成了兩個人,喬達摩成了歷史上的釋迦牟尼,而悉達多卻成了一個獨自探尋真理的浪子。他經歷了出家苦行的沙門生活,後來和同行的朋友果文達遇見了喬達摩佛陀,果文達皈依了佛陀,而悉達多卻選擇繼續獨行。為了探索真理,他又拋棄了沙門身份,還俗成了一名商人,最後擁有了巨大的財富,享盡了世間的榮華富貴。後來他幡然醒悟,拋棄榮華富貴,找到了他內心一直要尋找的精神家園。

  “沒有什麼過去沒有什麼將來,一切都是現實,一切都有本質和現時存在。”,“一切的煩惱不就是時間嗎?一切自我折磨和自我恐嚇,不就是時間嗎?一旦克服了時間,一旦從思想裡摒除了時間,世間的一切艱難困苦,敵對仇視,不也一掃而光了嗎?”這句話太精闢了。時間是施加在我們身上的咒語。無論是佛祖還是人類,豐富而敏感的內心,無止境地探索,才是幸福的終極。

  我們這個地球上以及社會中,有很多人都在追求榮華富貴、有權有勢,貌似這樣的擁有才是成功和榮耀,才是追尋到了“最好的自己”,可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明白,人的物質追求永無止境,這樣的追求會讓人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陷入到一種難以自我控制的恐慌、焦慮、煩躁之中,難以自拔。這便是痛苦。

  如果你讀了《悉達多》,你會跟隨佛祖悉達多去體會他對人生的思考,對幸福和痛苦的思索,對人生道路的抉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不會重複悉達多的路途,但是這本書至少會讓我們停下對物質追求的腳步,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我們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活著才會獲得最大的快樂,以及時間對於我們自身的意義。

  也許,你會獲得一點答案,這就是生命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