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個暑期,我在哈爾濱一邊陪我兒子打球,一邊翻閱了學校發的韓興娥老師《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當我一頁一頁、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往下讀時,我發現《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的字裡行間充滿著智慧,韓興娥老師用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她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讀此書不僅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的教育觀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在書中,韓興娥老師的"氣定神閒笑對一年級新生"、"寫話、作文教學"、" 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幾個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韓老師的 "高深之處",就是把握住了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學的規律,那就是——"讀".透過大量的閱讀,連我們學生覺得最累的作文對於韓老師的學生來說都好像是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看到學生寫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讀後感,真讓我覺得自嘆不如。韓興娥老師樸實的語言,樸實的教學方式告訴我們:老師的"精講",讓學生一遍遍的重複性的.作業,以及老師疲憊不堪的批作業,使語文教學變得苦、累。而真正的語文教學"讀"才是硬道理。
現在想來,其實學生不愛讀書是不是和老師的引導有關係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我現在班級學生來說,一學期結束了,可在朗讀上效果並不好,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過不了口語這一關,很多上課的時間都在"講"而不是"讀",因為不能耽誤了進度,所以往往因趕進度而忽視了朗讀,只顧講課了,而在學生讀不好的基礎上講課,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朗讀當作業讓學生在家讀書的話,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讀。我也覺得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朗讀,然後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在"精"而不在"多".
韓老師的海量閱讀實驗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啟示。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離不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積累。閱讀是學生獲得幸福的基礎,老師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無須老師有多大的才學,只要引領得法,多動腦筋,教學相長,普通教師也能幹出令名師們瞠目的成果。說和做相比,定是說說更容易;自己做和別人評相比,定是評評更省事。文字表達可以如此簡約、如此簡短,但其中的心血、包含的付出,不容猶疑,必是一路辛勤、一路堅韌、一路跋涉!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