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倡議書> 2019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書

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書

2019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書

  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五個節氣,後來兼併了寒食的習俗:清明時節雨紛紛。以下是關於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書,歡迎閱讀!

  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書一

  XX救援隊提醒大家:清明節期間,掃墓祭祖場所、文物古建築、旅遊風景區人流密集,焚香、燒紙、點蠟、燃放鞭炮活動頻繁,加之春季大風天較多,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公安部消防局日前釋出清明節消防安全提示,提請公眾時刻注意防火安全。

  1、祭掃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請清理周圍可燃物,並進行現場守護,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

  2、祭掃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請注意遠離居民住宅、公共建築、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易燃易爆場所、山林、草原,防止引發火災。

  3、掃墓祭祖,請勿在大風天點燭、燃香、燒紙和燃放爆竹;發現火災,請及時撥打119報警。

  4、祭掃活動中,嚴禁佔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家長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讓孩子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

  5、林區、墓區管理單位要嚴格落實消防安全值班、防火巡查制度,配齊配足消防器材,及時發現、處置火情。

  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書二

  清明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是祭祀先祖、先烈和掃墓的日子,寄託哀思,對逝者的敬仰,讓心靈得到感恩、寬慰、淨化。形式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延續清明文化,感恩、告慰一代代為人類文明進步,為民族國家的利益而獻身的人們,還有那些看似渺小,曾經擁有過的生命。然而,當下燒紙錢、紙製品等一些清明祭掃陋習卻比較盛行。霧霾天氣籠罩的今天,我們應深思如何文明祭掃。

  祭掃先祖是一種對先人的尊重和和哀悼,是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很多形式主義的東西依然充斥其中,以往每到清明,鞭炮齊鳴、紙灰滿天,這些都浪費了大量的資源的同時也汙染了空氣,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應該倡導文明參加清明祭掃活動,比如在墓前獻上一束花,敬上一杯薄酒,以寄託哀思,也可以栽上一棵樹,既莊嚴節儉,又綠化環境;以這些方式取代傳統方式,能夠節約資源的同時,使清明節更“清明”,使祭掃活動更加安全、文明、和諧、有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這樣一個傳統節日裡,很多人都選擇駕車出行,這無疑為交通增添了很大的壓力,不僅容易造成交通擁堵,更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所以要避免這種情況,應該聽從交通部門指揮,儘量選擇公共交通或錯峰出行,如自駕出行,及時收聽交通廣播電臺,隨時瞭解景區、墓區周邊的路況資訊,透過時時路況計劃行經路線,有效避堵,完成通行。在和諧暢通的環境下祭掃也是對社會、對自己最好的尊重。

  文明祭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要在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過程中維護城市的和諧和暢通,讓我們的城市真正在“全國文明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