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9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1
今天下午的離園時間我準備請孩子們玩桌面玩具,這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所以孩子們顯得有些興奮,就像是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開始吵鬧了,因此我讓孩子們趴到休息一會,並告訴孩子們老師會請一個小值日生給最安靜的那組小朋友先發玩具,班級頓時安靜下來,可是沒過幾分鐘就有小朋友來告狀說:“老師,楊彬鑫老是玩桌皮。”“老師他老是擠我,老師,他又下座位了,等等”。
楊彬鑫小朋友在我們班是個調皮的孩子,因為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父母陪伴的時間很少,每天都是阿姨負責接送,這個孩子比較任性、自理能力弱,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也容易和同伴發生爭執。陶澤雅小朋友跑了過來說,“老師!老師!楊彬鑫老是按我的手。”陶澤雅小朋友的手因為在暑假的時候受了傷,因此我們會注意不讓小朋友碰她的手。我走近一看,楊彬鑫的小手總是沒有放好,別的小朋友的小手都藏起來了,楊彬鑫依然不聽話。孩子們唧唧喳喳地向我訴說他的“惡行”,這讓我比較頭疼。一方面這個小朋友確實調皮,另一方面他們對同伴也缺乏應有的寬容。在平時,我會引導孩子不將小手塞到桌皮下面,不用小手去“打”同伴。於是,我把楊彬鑫小朋友喊過來,同時也喊了陶澤雅小朋友:“楊彬鑫,你剛剛有沒有去按她的手啊?”楊彬鑫低著頭不說話。“你看看陶澤雅的手上都受傷了,你按她的手,小朋友會疼的”。楊彬鑫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要完全改變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不能靠一時的教育,而是靠平時在日常活動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我也留意到,每當我批評調皮的孩子的時候,我問其他孩子:“為什麼老師要批評他們?”孩子們都會說他們不守紀律、打人、不好好吃飯等等。長期下去,幼兒滿腦子都是同伴的缺點時,會影響同伴關係。因此作為我們老師也應該反思,怎樣向幼兒展示正確的處理方式。首先當同伴間發生問題時,我們要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實在解決不了可以來找老師。對於調皮的孩子,老師要找到管理他的方法,不要心急,要循序漸進的幫助他約束自己,關注到孩子每一點點的進步我們要讓也許我們應儘量不使用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的語言,如“你又這樣啦?你怎麼老是這樣呢?”等等,避免給幼兒消極的暗示。
在幼兒對同伴產生無意傷害行為時,教師應儘量不表現出對過失方的嚴厲指責和批評,而是冷靜地引導幼兒複述事件的過程,找出引起傷害行為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日後應注意的事項。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2
“老師,李樹祥又搶我的玩具了,浩浩又抓我的臉了!”不用猜,這又是我班的張靜文在打小報告了。每當聽到這些,我心裡總是特別煩。因此,我不太喜歡愛打小報告的孩子。
可是,今天發生了一件事,卻讓我對張靜文小朋友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今天下午離園時,小朋友們陸續走出活動室,突然,靜文大喊一聲:“老師,你看李樹祥!”我回頭一看,嚇出了一身冷汗,只見李樹祥雙手抓著樓梯扶手,兩腳在半空中亂蹬,真危險!我趕緊跑了過去,把他從樓梯扶手上抱了下來,那顆懸著的心才落了地。
一場意外傷害事故避免了,我轉過頭對張靜文說:“好孩子,老師謝謝你!”此刻,我的耳邊又響起了一個個小報告,我忽然覺得這些小報告不能忽視,因為它為我提供了真實鮮活的教育素材又為我敲響了警鐘,同時這也是孩子們關心他人的表現,所以,我決定以後要多留心我班的“小報告”。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3
班裡有個叫琦琦的小女孩,聰明伶俐、活潑開朗,而且愛唱愛跳,就像一隻小黃鶯,十分活躍,深受小朋友的喜愛。琦琦很有能力,常常組織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下課後還會主動幫老師收拾玩具。但就是這麼一個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的女孩,卻有一個連老師都有點兒“犯怵”的習慣——愛打小報告。
琦琦對其他小朋友的行為似乎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會馬上跑去告訴老師: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打人,一會兒又說那個小朋友搶別人的玩具;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把圖畫貼反了,一會兒又說那個小朋友把桌子弄髒了……
琦琦媽聽說自己的寶貝在幼兒園經常告小朋友的狀,很擔心這樣時間長了,琦琦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也擔心琦琦太過傲慢,反而不利於她今後的成長。
在幼兒園,幾乎每個班都有一兩個像琦琦一樣愛打小報告的小朋友,那麼,我們該怎樣看待他們的狀告行為呢?
她的心思:
1、渴望被關注。很多時候,寶寶打小報告的目的並不是讓老師懲罰其他小朋友,只不過是想借機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罷了。寶寶很喜歡被別人關注,尤其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寶寶在家時,父母長輩都是以他為中心,在幼兒園時,他同樣想借助老師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2、關心班集體。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愛打小報告的寶寶,身體都有很多閃光點:他們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關心班集體、富於正義感,而且他們做事普遍都很認真嚴謹。從這個角度看,寶寶打小報告其實都是出於善意。
3、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寶寶還很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該怎樣解決。雖然寶寶打小報告的方式欠佳,但卻是他們想出來的一個能解決問題的辦法,畢竟老師是一個班集體中最權威的人物,遇到問題找老師解決也很正常。
解決方法:
1、別太以他(她)為中心。現在的家庭,寶寶從出生起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著轉,儼然成了家裡的“小太陽”,這樣很容易使寶寶形成依賴思想。對於過於依賴別人關注的寶寶,在家庭生活中,不去特別關注他(她),或許是個好辦法。可以不用每次都陪他(她)玩遊戲,而是讓他(她)學會自己待一段時間。要教育寶寶,寶寶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有啊,如果寶寶只顧自己,那爸爸媽媽的事情就沒法做了。
2、引導他(她)自己解決問題。當寶寶打小報告時,應該引導他(她)先自己解決問題。爸爸媽媽可以在家裡和寶寶一起玩模擬告狀的遊戲:比如爸爸把圖畫貼反了,可以引導寶寶幫爸爸正過來;爸爸把桌子弄髒了,告訴寶寶,可以提醒爸爸注意,並跟爸爸一起把桌子擦乾淨,而不是向媽媽告狀。這樣,寶寶可以學到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還要讓寶寶體會到,這樣解決問題的效果要好於打小報告。
3、給他(她)一點小挫折。有些寶寶能力很強,在同齡小朋友中很強勢,他們像“小大人”一樣,總覺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優秀,做什麼事都喜歡指揮別的小朋友,這樣的寶寶很容易形成驕傲心理。我們知道,在寶寶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遠是第一、永遠強勢,這樣的寶寶一旦被別人比下去,往往會遭受很大的心理打擊,不利於其成長。對於這樣的寶寶,家長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給他們安排一些比較艱鉅的任務,讓小困難不時挫一挫他們的傲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其實跟別的小朋友一樣,也有做不來的事情。
4、讓他(她)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能夠指正別人的錯誤當然不錯,但如果能多多地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就更好了。對於愛打小報告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當著他(她)的面誇獎別的小朋友:小唯真乖,媽媽來接她晚了,她都不哭;豆豆真懂事,知道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寶寶也能做到嗎?
家長要教育寶寶,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和優點,寶寶要多學習其他小朋友的優點,對於小朋友的缺點,也要儘量包容,要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狀。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4
產假結束後,我被安排在小班任教。班上的一個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瑤瑤,細聲細語,非常文靜。班上其他兩位教師都說她特別內向、膽小。平時,我總是向她投去鼓勵的眼神,及時在集體面前表揚她的點滴進步。慢慢地,她跟我親近起來了,她爸爸媽媽也告訴她如果有不開心的事可以馬上告訴老師。對此,我感到我的付出頗有成效。
出乎意料的是,新的問題出現了,瑤瑤開始不停地向我打小報告了。比如,晨練後,孩子們在洗手、喝水,瑤瑤不到一分鐘就跑過來找我:“文文和軒軒在洗手時把水濺到我身上了。”我一瞭解,其實也就濺到了一兩滴水珠。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在意,可瑤瑤打小報告的行為並沒有停歇。這一天下來,她一會兒跑來跟我說某個小朋友在走路時碰了她一下,一會兒來報告某個小朋友做操時偷懶,一會兒又來告狀小朋友拿走了她最愛看的圖書……我開始招架不住了,因為瑤瑤打小報告的頻率實在太高,有時甚至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我該怎麼辦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天,我開啟一位專家的微博,剛好讀到這一方面的內容。專家認為,愛打小報告是四五歲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很在意大家是否遵守規矩的正常表現。我茅塞頓開。後來,遇到瑤瑤打小報告時,如果瑤瑤說的是關於別人的事情,我就不動聲色地回答:“我知道了,謝謝你告訴我。”以滿足她想要獲得關注的需要,淡化其告狀行為。
如果瑤瑤是因為和同伴產生了很小的矛盾而告狀,我就鼓勵她自己獨立解決問題,並給予她具體的方法的指導。我還與她父母溝通,告訴他們瑤瑤的情況以及我的教育策略,以取得他們的配合。之前瑤瑤父母認為瑤瑤內向、膽小,怕她在幼兒園被欺負,所以告訴她如果被欺負,立馬告訴老師。經過溝通,瑤瑤父母也意識到瑤瑤需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並表示會配合教師對瑤瑤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瑤瑤終於不再整天打小報告了,而是積極愉快地沉浸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了。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5
小磊在升入大班後,愛打小報告的毛病還是一點也沒有改,週三到了衛生大掃除的日子,我在忙著擦桌子……小磊又來打小報告了,我在一旁忙沒有理他,他見我沒有理他就回去了,誰知從那次之後他就沒有再打過小報告。
其實,小磊愛打小報告的原因就是為了吸引老師的注意力,對於表現欲很強的孩子來說這種不理不睬的教育方式很有效,孩子打小報告時如果你表現得很在意,他就不會就此罷休,因為他的“小陰謀”得逞了!反之,如果你不理不睬,他就不會再用這種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力了,因為他們知道那根本沒有用,但不理不睬並不代表不理睬、疏遠、隔離等‘冷暴力’對待方式。
用關愛的語言感化孩子的心靈,無論是老師還是孩子的父母,若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因材施教,關注好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6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有孩子到我這裡來報告,“老師,__小朋友褲子沒有塞緊,我提醒他,他還不塞好”“老師,__小朋友在廁所裡講話”“老師,__小朋友跟人家在吵架”等等。聽得多了,我就開始注意起這個問題來了。照理說,中班階段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但是為何在大班階段依舊頻繁出現呢?對此,我對經常報告的孩子名字進行了梳理,並決定對他們的行為進行了追蹤,希望找到真正的原因和對策。
片段一:這天,孩子們在廁所裡如常地盥洗,我則悄悄地躲在門邊觀察,不一會兒就情況出現了。嘉曄小朋友三下兩下就把手洗好了,給值日生檢查。小藝檢查的非常認真,他仔細看了嘉曄的手,馬上指出來說:“你的手沒有抹肥皂,而且手很溼,沒有擦乾淨。”嘉曄無奈的說:“好吧。”於是他又胡亂地洗了一通,結果可想而知,第二次又被值日生退了回來,於是嘉曄失去了信心,開始耍起脾氣來了說:“是這樣的呀,我已經洗好了。”說完不顧值日生的反對就要跑出來,值日生當然不肯,兩人由此發生了矛盾。
片段二:自由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分散在各個地方盡情的玩。哲哲和一凡兩人一起在玩“變形魔尺”,哲哲提議來比賽:看誰變得像,一凡同意了。一番變形後,哲哲變出了一座樓梯,而一凡則變出了數字“2”,到底誰變得好呢?於是兩人爭吵起來,哲哲就用手去戳戳一凡的額頭,一凡不樂意了,也用小手去還擊他……。哲哲看自己佔不了便宜,於是向老師來報告。
片段三:午睡時,小朋友做好盥洗活動後陸續進房間。傑傑一看老師還沒進房間,於是他圍著小床來回的奔跑,一邊跑一邊還開心的笑著,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滿,於是有小朋友來向老師報告了。
大班的孩子,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明顯增強了,在日常生活中能很好的約束自己、控制自己,從而較好的遵守遊戲規則和集體生活規則。但是班中總會有一部分孩子,行為習慣偏差,和其他孩子有所差距。對此我們老師要正視這樣的情況,面對這樣一些孩子採取了一些措施:
1、舉一反三。事情發生後,讓這些孩子一起來說說事情的經過,問題出在哪裡?應該用怎樣的一種方法來解決是妥當的。我們知道,這些孩子還缺乏一些自我解決的能力,因此我們採取透過同伴榜樣示範的方法,老師闡明道理等來幫助孩子建立起一些規則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生活中舉一反三,引發孩子對問題的思考,從而能較理性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舉動,從內心形成自律,學習與人和諧在一起的處世之道。當然要形成他們良好的個性,需要反覆進行,堅持不懈。
2、擴大範圍。我發現:往往習慣類似的孩子喜歡在一起,而正因為這樣,他們產生的矛盾或是問題也越大。我們可以要有意的幫助孩子擴大一些交往的範圍,有時可以特意的在學習、運動、遊戲等環節中安排,透過與不同個性孩子的接觸,同伴孩子的良好特質慢慢會對他產生影響,久而久之改變孩子一些習慣。
3、關注引導。作為教師,對這樣的孩子要在各個環節給予關注,多用肢體語言來暗示孩子,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動作等,讓孩子有意的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改變經常打“小報告”情況。
打“小報告”可能不是一件壞事,他是孩子成長的轉折點和關鍵期。我們教師要善於觀察,有針對性的採取策略,讓孩子在環境中習得交往表達等能力,為他們今後適應新環境而提前做準備。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7
小雅是班上愛打報告的孩子,大都是芝麻綠豆的小事,比方說有一次她說瑞瑞摳鼻子,還有次說豪傑打人,等等這樣的事。
這件事使我知道孩子們愛打小報告有各種原因,有的時候小報告的內容幼稚的令老師很是無奈。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老師面前打小報告更多的是想讓老師注意到他們,與老師親近,以及被別人關注。但也有時候,有些孩子是在尋求幫助,特別是被人欺負後,想尋求老師的保護;有的孩子則是希望被老師看到他好的一面,給他更多的肯定。這會使他得到滿足感,自豪感。
我們所能做的是首先,對於她給別的小朋友告狀時,我們要耐心的聆聽,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隨便的敷衍,這樣對孩子是不尊重的、不禮貌的。不管孩子打小報告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我們都要告訴孩子,很高興她願意將這件事與我們分享。
其次,在弄清事情真相後,我們不急著告訴孩子的做法是對是錯,而是要幫助他們分析這件事,讓他們獨立思考,鼓勵他們自己去解決。如果他們自己解決了事情,那我們也不吝嗇讚揚他們,給他們一個鼓勵的擁抱,或者親吻。
最後,讓她多學會發現別的小朋友的優點。能夠指正別人的缺點這是對的,但是如果能多多發現別的小朋友的優點就更好了,比如:你看尤尤跌倒了,都沒有哭,這是勇敢!你看昕昕吃飯又快有乾淨……等等。
愛打小報告的孩子,身體其實都有很多閃光點:他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關心班集體,而且他們做事都很認真嚴謹。但是,他們畢竟已經長大了,應該學會要處理一些簡單問題,這樣才能使他們逐漸堅強、更加懂事。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8
愛打小報告的小朋友,真是令幼兒園老師又愛又惱。惱的是,他們把芝麻綠豆大的事情都誇張的不得了,讓老師花費許多精力去解決小朋友之間無關緊要的“錯誤”與糾紛;愛的是,某些時候孩子的“通風報信”也是必要的,因為有了這些小眼線的監督,老師會更迅速的瞭解到孩子的狀況,更好的保證他們的安全。在幼兒園,幾乎每個班都有一兩個愛打小報告的小朋友,那麼,我們該怎樣面對他們愛打小報告的現象呢?
觀察一:
今天給小朋友上音樂課的時候,我正在彈琴教小朋友學唱新歌,其他小朋友學的很認真,就在這時,我聽見旁邊有個怯怯喏喏的聲音:方方姐姐,璇璇正在玩髮卡,沒有跟著唱歌!”“噢,是嗎?我很高興你告訴我!那灝灝你學會了嗎?”灝灝說:“我也沒有!”“那老師先教你們唱歌好不好?"
觀察二:
這天,我們剛做完早操回來,小朋友們都在自行整理自己的外套,這時灝灝跑過來對我說:“方方姐姐,你看我疊的衣服,整不整齊?”“嗯,不錯,表揚灝灝,衣服疊的又快又整齊!”這時其他小朋友也相繼跑過來向我展示他們疊好的衣服,我一一表揚後,這時灝灝又跑過來說:“方方姐姐,你看我疊的衣服就放在這,整齊嗎?”邊說著邊拉我走到他的櫃子跟前,“整齊!”邊說著我邊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觀察三:
準備午睡時,小朋友們有的在脫衣服,有的在蓋被子,這時灝灝跑過來給我說:“方方姐姐,政陽他揪我的被子,還打我的手!”我走過去,抬起他的手檢查了一下,“沒事,你的小手還是又白又嫩的,一點也沒受傷!”這時,政陽爬起來說:“對不起……”“好啦,大家都是好朋友,睡覺起來以後我們再一起玩好不好?”邊說著邊給他們蓋好被子,這時他們也都乖乖的閉著眼睛躺著。
觀察分析:孩子們打小報告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候小報告的內容幼稚的令老師很是無奈。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老師面前打小報告更多的`是想讓老師注意到他們,與老師親近,以及被別人關注。但也有時候,有些孩子是在尋求幫助,特別是被人欺負後,想尋求老師的保護;有的孩子則是希望被老師看到他好的一面,給他更多的肯定。這會使他得到滿足感,自豪感。
觀察指導:首先,對於他給別的小朋友告狀時,我們要耐心的聆聽,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隨便的敷衍,這樣對孩子是不尊重的、不禮貌的。不管孩子打小報告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我們都要告訴孩子,很高興他願意將這件事與我們分享。
其次,在弄清事情真相後,我們不急著告訴孩子的做法是對是錯,而是要幫助他們分析這件事,讓他們獨立思考,鼓勵他們自己去解決。如果他們自己解決了事情,那我們也不吝嗇讚揚他們,給他們一個鼓勵的擁抱,或者親吻。
最後,讓他多學會發現別的小朋友的優點。能夠指正別人的缺點這是對的,但是如果能多多發現別的小朋友的優點就更好了,比如:你看小毅跌倒了,都沒有哭,這是勇敢!你看雯雯吃飯又快有乾淨……等等。
愛打小報告的孩子,身體其實都有很多閃光點:他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關心班集體,而且他們做事都很認真嚴謹。但是,他們畢竟已經長大了,應該學會要處理一些簡單問題,這樣才能使他們逐漸堅強、更加懂事。
愛打報告的幼兒教育隨筆9
許多孩子喜歡打小報告來親近老師,向同齡孩子彰顯自己與老師的關係更好。其實這是幼兒吸引他人注意的行為,也是打擊別人突出自己的做法,如果不能正確加以引導,孩子會日漸形成愛揭露別人缺點以滿足自己的自負心理。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好預防工作。從孩子入園開始,老師必須儘可能的給與每個孩子大量個性化的關注與鼓勵,讓每個孩子都意識到在老師心中他是特別的、被愛的。我所採取的具體措施為:
1、在小朋友中間引導他們表揚自己的同學,可以一天集中表揚一個同學,讓每個小朋友都來說一下他的優點,他為其他同學做過那些事,以此來增加孩子之間的相親相愛,一個月下來每個孩子都得到了表揚,獲得了老師的關愛。
2、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幫助他人的小朋友一定的得到感謝與獎勵,做錯事情的孩子要學會道歉,受到委屈的孩子要得到安慰,旁觀的孩子必須學會寬容而不是借題發揮。這些美德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養成的,老師要用直接的、形象的方式進行,例如發小紅花,老師帶頭表揚。
3、對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不予理睬。孩子的這些行為就是為了喚起老師的關注,如果老師給與過分的關心,下次就不只是一個孩子來打小報告了,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受關注的,“我說的話老師都相信”。對那些特別熱衷於此事的孩子,老師必需及時加以適當的批評來規整孩子的言行。當然最好是與家長一起,學校家庭雙方共同努力,跟孩子角色互換,讓孩子體驗被告狀的心理感受,促使孩子認識的自己的行為會帶給他人傷害
3至6歲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在學校裡對老師的依戀十分強烈,他們渴望成為世界的中心,自己的言語行動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成為老師心目中的乖寶寶,所以他們會極盡可能的表現自己,當尋不到合適的方法時,打小報告就成了一種溝通媒介,他們認為自己會因此增加在老師心目中的重要性。
作為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與生理需求,儘量做到公平做到對待每個孩子,給與他們展現自己的舞臺。愛打小報告不是問題,其背後隱藏的資訊才是關鍵,對此,我們老師一定要合適引導,幫助每個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