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關於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2篇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關於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2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1

  20xx年7月至8月,我們駐村工作隊組成調研小組,深入全村貧戶家庭入戶調查,認真分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結合全村發展現狀,認真分析總結,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條件惡劣,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強,農業收入不穩定。部分村民對新技術、新產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農業推廣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實用技術少。

  二、工作目標

  (一)宣傳政策。注重把宣傳政策與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結合起來,採取通俗易懂、易於接受的方式,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支援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衛生、低保、養老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協助聯絡戶申請辦理“雙業”貸款、婦女小額信貸等惠農貸款,引導農民敢貸款、會貸款、及時還款,及時發現、反映和制止損害農民利益的各種行為,督促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進一步凝聚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與鞏固拓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結合起來,健全完善聽取群眾意見、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群眾困難的長效機制,深入聯絡村召開村組幹部與村民代表會議,商討修訂兩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幫助村委會

  建檔立卡,推行扶貧攻堅“圖表式管理”模式。雙聯幹部深入聯絡戶家中,瞭解村情戶情、經濟狀況、發展願望、存在困難、就醫就學等,提出個人幫扶計劃。要認真梳理歸納幹部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黨支部或有關部門,盡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三)促進發展。注重把促進發展與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結合起來,大力推進以發展養殖業為主的設施農牧業,以種植核桃樹為主的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幫助村委會做好村級道路硬化和自來水入戶工作,積極試點推廣甜高粱種植技術,全力發展千畝優質核桃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協助做好土地流轉、種植業結構調整、勞動力技能培訓、勞務輸轉等工作,幫助群眾找準最適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產業。

  (四)疏導情緒。注重把疏導情緒與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結合起來,及時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深入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幫助開展法律法規及政策解釋工作。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風尚。

  (五)強基固本。注重把強基固本與提升能力素質結合起來,加強村黨支部建設,強化黨員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訓,幫助完善村務公開、黨務公開、黨員培養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指導村內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提升村級黨建工作水平。

  (六)推廣典型。注重把推廣典型與凝聚強大力量結合起來,

  注重發現和宣傳推廣在主導產業發展、基礎條件改善、新農村建設等農村改革發展中湧現出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三、工作措施扶貧入戶調查報告

  (一)摸“準”扶貧物件,確保精準扶貧“靶向定位”。嚴格執行識別標準,把最貧困的戶、最貧困的貧困戶納入幫扶範圍,科學合理制定幫扶計劃。按照“規劃到村、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總體思路,精心編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方案,確立了貧困村主導產業,填寫發放貧困村、貧困戶登記表、扶貧手冊,制定了貧困戶脫貧計劃,真正做到“戶有卡、村有簿、鄉有冊”,對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實行資訊動態化管理。並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村、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透過分析致貧原因,對扶貧物件逐戶確立幫扶專案,建立脫貧規劃明白卡、臺賬,明確幫扶責任單位、幫扶人員。

  (二)創“優”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陽光普照”。深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認真傾聽貧困群眾訴求,耐心詢問每戶家庭情況,深挖致貧根源,逐戶走訪建檔,與貧困戶交心談心、算賬對比,制定幫扶計劃,謀劃佈局產業專案,推進精準扶貧。切實把村民組織起來,把致富能手培育起來,把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隊合理利用起來,負責協助村兩委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把產業培育起來,把土地流轉起來,把村委會建設起來,把醫療體系完善起來,把發展環境最佳化起來,把

  村幹部積極性調動起來,著力推動貧困村經濟和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三)用“好”社會保障,確保精準扶貧“全面兜底”。把民生改善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認真做好教育、就業、醫療等工作,進一步提高養老金補助標準,健全貧困弱勢群體救助、大病醫療救助等制度,堅決防止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在繼續做好低保工作的同時,堅持“治貧先治愚”,促使更多的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學習實用技術,增強致富能力,紮實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對貧困家庭“兩後生”(初高中畢業後未繼續上學、未就業的學生)免費進行就業培訓,保證每個貧困家庭有一名勞動力掌握1—2門致富技術。加快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著力破解脫貧致富瓶頸制約,充分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四)吹“響”攻堅的號角,打好脫貧攻堅戰。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抓好雙聯行動與“1236”扶貧攻堅行動確定的目標任務對接工作,強化雙聯單位和領導幹部的主體責任,組織引導他們共同擔負起扶貧攻堅任務,動員更多的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社會力量參與,深化拓展定點幫扶、社會幫扶東西協作等幫扶模式。同時加強扶貧專案和相關涉農專案資金的整合力度,統籌考慮各方面資金資源,明確財政專項資金投向,打破行業、部門限制,在各部門專項資金總量原則上不減少的同時,削減專項資金專案數量,放大財政槓桿作用,合理整合財政、農牧、林業、扶

  貧等涉農資金專案資金,集中向重點產業、重點專案傾斜,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著力解決資金安排分散、重點不突出、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使有限的資金、專案和政策能夠進村入戶精準實施。

關於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2

  根據市政協安排,就我市農村扶貧開開發資金投入使用監管等情況進行專題協商。為配合市政協做好此項工作,縣政協主席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對扶貧開發資金投入使用監管的情況進行一次調研活動。我做為一名鄉鎮政協聯絡組組長、縣政協委員也參加了此次調研。在此次調研活動中,深入到扶貧開發區進行了實地考察,走訪了農戶,分別召開了村民座談會和村幹部座談會和並進行了分析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扶貧開發工作面臨的現狀

  浮山縣地處山西南部,臨汾盆地東緣,既是全省57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還是全省59個“兩區”開發重點縣之一。全縣轄2鎮7鄉,185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8萬人;國土面積為9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8.5萬畝,人均耕地2.6畝;20xx年全縣財政收入為4.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020元;全縣共有69個貧困村,貧困戶5886個,貧困人口為23561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22%,20xx年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80元;20xx年、20xx年兩次百人以下自然村調查摸底結果,全縣9個鄉鎮擬移民搬遷人數為17000餘人。

  二、我縣近年來的扶貧開發工作情況

  近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下,全縣的扶貧開發及“兩區”開發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績。

  (一)兩區開發重點專案進展順利。近年以來,全縣12個兩區專案除年產20萬噸還原鐵建設專案退出兩區產業規劃,鐵爐容積換及120萬噸特種鋼專案進入兩區產業專案儲備庫外,剩餘的10個兩區專案手續全部辦結的有8個專案,9個專案完成立項手續,9個專案環評已辦結,7個專案土地手續已辦結。目前,除煤電化綜合開發利用專案手續正在辦理外,其餘9個專案均已開工,其中三通一平專案4個,基建專案1個,安裝裝置專案1個,竣工投產專案3個。

  (二)扶貧移民搬遷工程穩步推進。20xx年省扶貧辦下達給我縣扶貧移民搬遷指標1500口人,涉及天壇、響水河、東張、槐埝、寨圪塔5個鄉鎮,15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332戶。該專案共需投資1992萬元,其中群眾自籌1542萬元,省財政扶貧資金補助450萬元。目前已全部完工,入住312戶1409口人。20xx年省扶貧辦下達給我縣扶貧移民搬遷指標800口人,涉及米家垣、響水河、槐埝、寨圪塔4個鄉鎮,10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167戶。該專案共需投資920萬元,其中群眾自籌648萬元,省財政扶貧資金補助272

  萬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的9戶45口人,完成二期工的42戶,157口人。全部完工的116戶598口人,其中入住的7戶32口人。20xx年扶貧移民專案已完成工程總量的80%以上,完成總投資的70%以上。

  (三)群眾參與、整村推進專案執行平穩。20xx年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專案,規劃了張莊鄉葛村1個村,共扶持702人,投資9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0萬元,主要用於建設千頭豬場1個,豬舍面積20xx,吸收100餘戶450餘人入股開發,預計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另有70戶250餘人利用互助資金採取自建自養的辦法分戶開發,預計年人均增收250元以上。截止目前,該村已到位資金60餘萬元,建圈舍20xx,購買仔豬及種豬800餘頭,種草100餘畝。在專案實施過程中,三類戶的確定,專案內容的確定,資金分配辦法的確定,專案實施方案的確定都分別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大會討論透過,並進行了張榜公示。縣、鄉、村三級都分別成立了專案實施監督小組,切實做到了嚴格政策,規劃操作,跟蹤監督,民主管理。互助資金試點工作進展也比較順利,到目前試點村已成立了機構,確定了人員,完善了制度,摸清了底子,進行了公示,待支援金融機構市裡統一確定後進入正常實施程式。

  (四)勞動力培訓轉移及科技培訓工作勢頭強勁。今年省下達我縣勞動力培訓轉移任務572人,截止目前,已實際

  培訓2個專業572人,完成任務的100%。從省爭取勞動力培訓轉移專項資金20萬元。08年省下達我縣科技培訓任務1328人,截止目前,已實際完成1500餘人,完成任務的113%。

  三、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存在問題

  (一)移民開發工作存在的問題。我縣的移民式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和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一是移民式扶貧開發這一新模式的持續性問題。我縣自20xx年開始啟動移民搬遷扶貧工程,到目前為止能夠遷移的貧困戶、貧困人口分別佔總數的9%、10%,距達到貧困地區資源合理承載能力需要遷移貧困人口的4050%,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二是貧困戶遷移資金的承擔能力問題。需要搬遷的貧困戶絕大多數經濟困難,儘管政府已經補貼了房價,但是仍有部分貧困戶還是難以支付入遷購房資金,給移民專案的持續實施以及各級政府對移民搬遷的投入增加了壓力。三是實現搬遷貧困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要使已實現移民搬遷的貧困戶真正穩下來,富起來,真正融入城鎮社會環境,實現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效解決他們面臨的就業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社會保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還需要政府做出大量的努力。

  (二)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緩慢,返貧現象嚴重。近年出現的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緩慢,返貧問題嚴重是一個普遍現象,以北韓鄉為例,11個行政村20xx年人均純收入為963元,

  20xx年為922.9元,20xx年為824.9元,三年來人均純收入呈絕對負增長,分別下降了4.15%、10.61%,北韓鄉目前返貧人口增加了854人,佔當年脫貧人口的54%。造成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緩慢,甚至出現返貧現象,既有各級政府扶貧工作自身的問題,也有這些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原因,同時也有這些地區的生產方式落後、勞動力轉移滯後的原因。

  四、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扶貧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此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扶貧措施。建議在今後的扶貧開工作當中,應當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對於已實現移民搬遷的貧困戶,政府要為他們創造條件努力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使他們能有穩定的收入保障,真正能夠穩下來,富起來。

  (二)對於願意移民搬遷,但由於經濟條件差不能實現搬遷的貧困戶,政府能根據每個貧困戶的具體條件,加大對他們的扶持和幫助力度。

  (三)移民扶貧開發工作要和其他模式的扶貧開發工作相結合,繼續搞好非移民扶貧地區農民的扶貧開發工作,要解決這些地區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和農民勞動力轉移問題。能和實施退耕還林政策相結合,真正做到封山育林,再造秀美山川,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快速增加收入。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把勞務輸出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落實以工代賑專案關於“勞務報酬”管理的規定,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五)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脫貧致富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和家庭手工業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專案制度,保證貧困戶戶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

  (六)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確保社會扶貧工作紮實有效。堅持“聯絡到縣,定點到鄉,幫扶到村,受益到戶”的原則,一要加強社會扶貧力量的整合配,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