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關於雙序結合整體教改外語的實驗報告

雙序結合整體教改外語的實驗報告

關於雙序結合整體教改外語的實驗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外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從初中開始上外語課,上幾 學期外語課之後就迅速地產生 了對外語課的厭煩情緒,即使研究生畢業之後, 絕大多數人也只能書面翻譯和閱讀本學科的外文資料,而不能 流利地與外國專 家進行口頭學術交流。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語教學方法與指導思想 有誤,另一方 面是學生接觸外語太晚,錯過了口頭語言發展的敏感時期。雙序 結合整體教改實驗力求改變這種局面,從改革 傳統的設課方式入手,遵循"語 言發展先於數理思維發展"這一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改革傳統的結構語法教 學思想:從學前中班始開設英語說話課,小學,一、二年級不開設數學課,而開 設以培養學生日常交際能力為 目標的英語課,三至五年級進行認讀、讀寫能力 的培養,初中側重閱讀和語法教學,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能 力。

  二、實驗方法與步驟

  1.實驗的階段劃分

  幼兒階段側重聽說和語感的培養,堅持讓幼兒在遊戲中多方感知語言材料; 小學階段,要求在學生五年級 畢業時能比較流利地運用外語交談,掌握基礎讀 寫技能和一些基本語法知識;初中階段進行以閱讀、寫作為主 的系統訓練和語 法知識學習,實驗班學生初中畢業時達到高中畢業水平。

  2.教師、教材與教學方法

  在實驗教師的選擇上比較注重教師自身的口語水平。

  從幼兒園中班到小學二年級,使用山東師大教科所與實驗教師共同編寫的 《少兒英語教材》,從小學三年 級開始,使用L. G. Alexander編寫的《Look, Listen & Leam》(簡稱3L)教材,為迎接中考,初中二年級開 始用兩年時間學 完"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材"6冊。

  由於我們的實驗目標是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在低 年級較重視聽、說訓練,到了 小學高年級特別是從初中開始,才強調對寫和語 法結構的學習,教學方法上比較注重交際教學方法的運用,以 培養學生運用英 語的交際能力。

  3.實驗結果的評估

  (1)在實驗結束時對這生聽、讀、寫和語法知識進行全面的測試。測試所 用材料為高中二年級期末高中統 考題。

  (2)結合本班特長,對實驗班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摸底考試,試題由課 題組編寫。

  (3)對學生學過的單詞、片語、句式做全面考查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幼兒段實驗結果

  實驗班幼兒經兩年英語學習,平均掌握單詞476個,日常用語215句。英語 歌曲20首,發展了幼兒外語聽說 及口語能力。幼兒普遍發音準確、清晰,培養 了良好的語感。幼兒段結束前,透過師生對話、看圖說話、聽錄 音找圖片、漢 譯英、英譯漢等方式,對幼兒英語水平進行全面鑑定。測試題目涉及213個單詞, 300句日常語。 測試結果是及格率100%,優秀率86%。

  2.小學段實驗結果

  二年級實驗班學生平均掌握英語單詞1037個。學生已具備良好的聽力及會 話能力,能進行日常會話,能與 外賓進行簡單交談。聽、說、會話程度相當於 初中畢業生。三年級實驗班學生能閱讀簡單課外英語讀物,會唱 英語歌曲28首。 四、五年級實驗班學生的聽力及會話能力相當於高中畢業生,五年級學生認識單 詞2000個左右 ,提前完成了實驗預期目標。

  3.初中階級段實驗結果

  (1)實驗班學生綜合測試結果

  實驗結束後,我們對實驗班和高中二年級的一個普通班同時進行了測試。測 試結果表明,實驗班學生的總 成績優於高中二年級普通班的成績,在閱讀理解、 寫作等各分項能力上成績與高二普通班成績持平,聽力、讀 音、語法成績高於 高二普通班,語法知識中close test的成績最好(實驗班平均分11.93; 高二普通班平 均分為6.14,t=14.59,P<0.001),說明實驗 班學生語感強,語言經驗積累得多,語言材 料掌握得更熟練。

  (2)學生聽力與口語方面的測試結果

  實驗班學生對熟悉單片語成的短文的聽力正確反應已達90%以上。小學階 段已基本掌握了語音、語調, 能就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及簡單的英語會話。 經過初中階段的教學,學生的口語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測試 表明學生英語的會 話能力亦較高。但會話能力低於聽力的發展水平,聽力較好的,相應的口語能力 也較強,在 會話時反應迅速敏捷,回答問題正確率高,但仍達不到聽力所能達 到的水平。而那些聽力較差的學生,口語能 力則更顯不足,單純考查語法知識 尚能應付自如,而應變能力和組織材料的能力則不足,顯示出外語學習中語 法 知識的掌握易於聽力的提高,聽力提高易於口語的發展這樣一個順序。

  (3)學生掌握詞彙和句型的情況

  實驗班學生現已學習和認知了近4500個單詞,約1200個相關的慣用 語及固定搭配,其中領會式掌 握3200個單詞,複用式掌握約2000個單 詞。動詞時態句型方面,已學了12種時態中的8種,對其中 有4種(一般現 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已能在寫作和會話中應用,各種 詞類、句型都 已接觸過並能運用自如。

  四、討論

  1.關於開設外語課時間的思考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學習母語的關鍵期是從出生到6—7歲的幾年 裡,如果在這幾年裡尤其是早期 ,人被剝奪了學習語言的機會,那麼這—損失 將是終生難以彌補的。有研究表明,學習外語口語的最佳期也在 學前的這幾年 裡。因此,國際上有外語教學低齡化的趨勢。這種低齡化體現了近年來教育界的 研究成果,即低 齡兒童比大齡兒童或成人在外語學習上有優勢。其優勢體現在 一是語言模仿、接受貫通和運用的能力強、速度 快;二是文化傳統與心理積澱 的定勢小,因而能夠較快地熟悉、理解與語言發展密切相關的異國文化背景和民 俗風情,易於接受語言的薰陶。另外,在學前階段,兒童的母語還沒有得到穩固 的發展,這就可以避免大齡兒 童和成人在學習外語中的"翻譯"過程,可以直 接吸收和貫通外國語言的結構框架。關於認知發展的心理學研 究也表明,0— 1.5歲是感知發展階段,1.5—5歲前為運算階段,5—11歲為具體運算 階段,11歲 以上是形式運算階段。在5歲至11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已 能夠認知一個具體事物多方面的特點(Case, 1985)。我們順應人類個體心 理髮展的這個客觀規律,在幼兒園中班(5歲左右)就開設英語課,讓兒童 在 活動中從各個方面認知、熟悉英語,積累外語語言知識經驗,在積累了大量感性 經驗的基礎上認讀字母及學 習語法結構,實驗結果證明效果是好的。說明及早 開設外語課有利於掌握地道的外國語言,尤其是在聽力與口 語方面其效果更好。 因此,及早開設外語課是學習地道外語、發展語言能力的前提。

  及早開設外語課會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呢?“雙序實驗”所採用的方法一是 在幼兒階段開設英語,早期只 讓兒童聽、說和認讀,兒童學習語言的積極性非 常高,兒童年齡越小,頭腦中語言潛在模式的可塑性越大,掌 握語言越容易。 二是在小學期間遵循"數理思維發展落後於語言發展"的規律,推遲了數學課開 設的日期,為 系統的外語口語學習和聽力訓練贏得時間,因而沒有加重學生的 學習負擔。

  2.改革傳統的"結構法"教學,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

  外語的"結構法"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先教語音、詞彙和語法,後教口語 和聽力,這種教學順序違背了 人類學習語言的規律。人類掌握語言的正常規律 是:口頭語言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只有當口頭語言發展到一 定水平之後,書 面語言才能得到順利的發展。如果將這3個部分割裂開來或者是在學生還沒有獲 得一定的語言 經驗之前就講授語法知識,其結果必然不會理想。基於上述思想, 實驗班的外語教學運用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 觀:先教口語後教認讀,進而達到 聽、說、讀、寫、譯5種能力齊頭並進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實驗班遵循 了 以下幾條原則:

  (1)階段側重,綜合訓練

  學習外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在學習的不同 階段可以有所側重。在小學低 年級,以聽說訓練為主,同時進行適當的讀寫訓 練。當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和習慣,掌握了一定數量 的'詞彙,並初步 接觸了大部分的基本語法之後,應在繼續進行聽、說、寫訓練的同時,側重培養 閱讀理解能力 。

  (2)聽說領先,全面發展

  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外語能力,尤其是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我們不 僅從教學實驗總體設計上遵循 "積累語言感性經驗,提煉形成語法知識"的原 則,在開始讀寫和系統講述語法知識之時,我們也仍然堅持這 一思想。具體授 課中我們採用整體感知、分段掌握、精講語法點的方法教學。首先,採取視聽導 入的方法,先 放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大意;其次,用學生已經學過的單 詞、句子把課文內容形象生動地講述一遍,並 且板書key words,讓學生跟著 老師和黑板上的key words 試著複述所聽到的內容,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 英語的興趣,而且也鍛鍊了學生聽、說的能力:再次,讓學生整體上快速瀏覽課 文內容。回答老師就課文提出 的問題,在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老 師分段精講語言點和講解語法知識,讓學生先造句,然後朗讀 課文、說出段落 大意、整理課文結構,接著根據老師設計的話題,就課文內容自由提問和會話, 最後進行寫的 練習。

  (3)聽、說、讀、寫注重實用

  "結構法"教學使學生產生對學英語的厭煩情緒,其主要原因是語法知識枯 燥乏味,學生在沒有語言積累 的前提下必須死記硬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就 必須在積累語言經驗、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上下功夫。讓學 生聽讀一些他們 感興趣的材料,談論他們熟悉的話題,寫一些學生熟悉的題材,在說和寫中遇到 問題會使學生 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於是主動地尋找能確切地表達思想的句 型、語法等。例如,課前進行5分鐘講演,學 生講述身邊發生的事情;大部分 學生用英語寫日記。為了準備講演材料和進行寫作,他們常常主動問老師、查 字 典,這時教師再教相應的語法知識。他們就很感興趣,而且因為學的東西一下子 就能用上,進一步激發了學 習外語的興趣,提高了運用外語的能力。

  (4)流暢性先於準確性

  傳統教學所教出來的學生之所以只會"啞吧外語",是因為大齡兒童自我意 識較強,加之語言經驗少,總 是用語法結構來套要表達的句子,因而不能很流 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我們提出在口語能 力方面堅持"流 暢性先於準確性"的原則,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幼兒階段和小學低 年級我們試圖 模仿母親教孩子母語的方法,增強孩子的語感和流暢性;當學生 對英語聽力和口語達到相當程度之後,再教給 他們相應的認讀、語音、詞彙和 語法等方面的知識;當學生的語法知識逐步積累起來時,再進一步規範口語的 準 確性。我們認為,改革傳統的"結構法"教學,按人類語言發展的自然順序教學。 是發展語言能力的教學保 證。

  3.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

  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本 形式。因此,課堂教學要增加 語言實踐活動的廣度和密度,堅持“大密度、快 節奏、多重複、滾動式向前發展”的原則,提高每分鐘的效率 ,以減輕學生的 課外負擔。堅持在課堂上精講多練,也就是先操練,使之在操練過程中感知語言 結構特點;然 後引導學生歸納,加深理解。在這種語言現象的反覆程序中促進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在課堂上我們從"精講"中擠時間,讓學生進行操練活動,這也為進行豐富 多彩的課外活動提供了基礎和 素材。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課外 活動,如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書法和簡筆畫比賽、英語歌曲比 賽以及英語會話 比賽;組織學生改編課文並自編自演、參加大學生的英語角活動,課外閱讀英文 報刊《China Daly》,讀—些簡易英漢對照故事等,有的學生已能借助字典閱讀 英文原著。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方面激發 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 也培養了學生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習慣,鍛鍊了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測試 表 明學生的會話及閱讀能力均達到或超過高二水平。因此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 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 ,是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必要條件。

  五、小結

  1.經過幾年的實驗,實驗班學生的外語綜合成績超過了高中二年級的水平, 在口語和聽力方面能力的發 展尤為突出。

  2.我們認為,及早開設外語課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前提:改革"結構法"教 學、按人類語言發展的自然順 序教學是發展語言能力的教學保證;提高課堂教 學質量、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必要條 件。

  參考資料:

  [1]Lenneberg. E,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Wiley.

  [2]Case, E. 1985.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Birth to Adulthood. rlando, FL:Academic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