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1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青年教師閱讀課的賽課活動,我選擇的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九冊《生死攸關的燭光》。由於是臨時決定,學生沒有預習,我的準備也不是很充分。但是在教學中,我紮實地滲透了課程標準的理念,大膽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整個課堂顯得張弛有度,和諧活潑。

  我以理解詞語“生死攸關”入手,直接進入文字,要求學生找到能夠理解這個詞語的句子。理解的同時,丟擲金屬管為什麼會在蠟燭裡的問題,把燭光和情報聯絡起來了。透過這個詞語的理解孩子們已經能夠充分了解燭光的重要,情報的重要。然後,透過小組學習(填表),把握母親、兒子、女兒怎樣透過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從德軍手裡巧妙地拿走蠟燭。從母子三人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理解當時情況的萬分緊急。最後,我們一起來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緊迫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展示出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這堂課也是一節原生態的教學課,孩子們沒有預習,而我的準備時間也只有20分鐘左右。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令人欣慰,這節課不但是一節提升學生語文素質和人文素養的課,同時也是一節不怕考試的課。

  一節課的好壞,不在於它有多“精密”,而在於對課標理念的融入和滲透,在於學生的參與,在於課堂上靈動的生成。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2

  《生死攸關的燭光》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母子三人為了保護隱藏在半截蠟燭中的秘密情報,在危急關頭和三名德國軍官巧妙周旋,化險為夷的故事。表現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勇敢機智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頗有戲劇性,為了讓學生迅速理清文脈絡,我從以下教學:

  一抓重點詞語展示鬥爭過程

  本課的故事驚心動魄,扣人心絃,耐人尋味。為了讓學生迅速瞭解文字大意,體會人物精神,我引導學生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再現伯諾德夫人一家和敵軍巧妙周旋的過程。當藏有情報的蠟燭被“點燃”時,伯諾德夫人一家想方設法保護這蠟燭:一是取出油燈,藉機“吹熄”蠟燭;二是大兒子傑克借搬柴生火之機“端走”蠟燭。當他們的行動沒有獲得成功,蠟燭被“重新點燃”和被“奪回”時,就在這危急關頭,小女兒以上樓睡覺為由,藉機把蠟燭“拿上樓”,避免了一場危機。

  二是反覆品讀體會人物心理

  課文描繪的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又緊張激烈的戰鬥。這緊張激烈,主要透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反映出來。文中寫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和敵軍進行了三次周旋,他們一家人隨著蠟燭越來越短而表現出越來越緊張的'心理,雖然情況越來越緊急,但他們依然從容鎮定地想出方法來保護秘密情報,反映出他們那強烈的愛國之心。如:伯諾德夫人說的那句話可作為一個切入點訓練學生反覆品讀體會。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3

  高年級的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並非零起點的,本篇課文篇幅不算太長,故事情節也不復雜,學生讀過一兩篇後,普遍能瞭解大意。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透過抓住重點詞句來分析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以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所表現出的沉著、機智、勇敢。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氛圍,如:在讀到“這時,那位情報部的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後放到長官面前。情況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蠟燭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我提出問題:此時的情形怎麼樣?引導學生答出:十分危急。以體會“生死攸關”的含義。圍繞這一點我又提出:在這危機關頭,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呢?自學課文,要求:畫出描寫伯諾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體會當時的那種緊張氣氛。學生透過交流,理解伯瑙德母子三人是如何與敵人周旋的,學生深入理解了母子三人在敵人面前的表現,感悟了到伯瑙德夫人一家所表現出的沉著、機智、勇敢。

  由於課堂前半部教學內容給學生學習的時間較多,因此後半部教學有些緊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