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讀後感(精選5篇)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讀後感(精選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家鄉孩子一封信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1

  巴金,一個穿越了世紀的老人,他生前凝聚著畢生的激情、智慧與對祖國的滿腔熱情。

  在《給家鄉的孩子的信》中,巴金老人告訴我們:他的一生普通、平凡。而他對文學道路,充滿了感情,他有才華,對自己的祖國和同胞擁有無獻的愛,對文學著道路為祖國揮灑下一部又一部的驚世之作!他曾經思索過,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人活著為了給生活其中社會添上一點光彩,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能力。

  巴金爺爺充滿了祖國無限的愛他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巴金爺爺那種再次為祖國作出貢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巴金爺爺一字一句在我們心中闡明瞭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意義。

  巴金爺爺,對祖國的愛是他創作的動力與源泉。巴金爺爺引導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地學習,希望在我們身上。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更是祖國的棟樑,我和我的祖國,我們要愛惜我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努力學習,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打造美好的夢想,未來的重任的揹負在我們的身上。

  古往今來,多少愛國的人為祖國揮灑下不同的詩篇。“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對祖國至死不忘的憤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詳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五十六個民族,我的我的祖國與同胞,愛我中華!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2

  “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這是巴金爺爺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寫到的一句話,也是這篇文章中令我最感動的一句話。

  巴金爺爺在寫給家鄉孩子的這封回信中,表達了他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他那種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啟迪。巴金爺爺的心裡有一個願望: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乾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一根頭髮。多麼偉大的理想啊!巴金爺爺想讓每個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他選擇的是用寫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觸。透過他的作品,我們知道了巴金爺爺是多麼想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

  在期中測試那天晚上,我揹著書包蹦跳著跑回家。考完了試,好舒坦啊!我心裡喜滋滋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好好地犒勞我一番,真是越想越開心,我又加快了腳步。可一走到家,我的心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桌上也只放著幾盤冷冰冰的菜,我鼻子一酸,忍不住掉起“金豆豆”來。他們也真是的,怎麼都不講一聲就出去了呢?不知過了多久,他們回來了,看到我兩眼通紅,滿臉陰雲,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就一個勁兒地給我道歉,可我卻對他們依然不理不睬。

  現在,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後悔,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他們呢?爸爸媽媽看見我雙眼通紅,他們肯定是自責的,要不然不會給我道歉?今天,我一定要向他們道歉。哎,我太沖動了!

  為什麼在同一個世界上,人與人的差別就這麼大呢?也許這就是奉獻和享受之間的天差地別吧?奉獻的願意更多地奉獻,而享受的卻認為理所當然。這多麼不應該啊!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3

  讀了巴金爺爺的《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使我受益非淺。這篇文章主要是巴金爺爺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回信,信中表達了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巴金爺爺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感情。

  這篇文章語言純樸,語句真摯感人,真的很值得我們反覆推敲。巴金爺爺不僅寫作很有才華,而且人品比他的才華更高尚。他在別人眼裡很偉大,在我眼裡更偉大,但在他自己眼裡他卻很平凡,因為他認為他寫作不有才華而是有感情,在我眼裡很偉大是因為:他的高尚品質,他年事已高,但仍要生命開花。他覺得自己以前浪費了不少光陰,因此以這件事來勸誡孩子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正意義。

  不錯,若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少年時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上,那麼這將有可能改變他一生的'命運,讓他在老年時少一點憂愁和抱怨,多一點傳與愉快。巴金爺爺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我們真誠感謝巴金爺爺所給予我們的啟示,使我們終生受用不盡。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4

  著名作家巴金曾給家鄉四川的孩子們寫過一封信,信中主要闡述了他對生命價值的見解和觀點:“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

  是啊,我們曾讀過高爾基說過的名言:“給永遠比拿愉快!”人活著就應該時刻想著別人,想著集體,應不斷進取,不能做一個自私,心胸狹窄,只知道貪圖享受的人。

  漢朝司馬遷,忍辱負重,用14年時間撰寫了名垂青史的編年史——《史記》。他用自己的言行,為後人樹立了無私奉獻的豐碑。他的千古佳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曾激勵了多少代中華兒女為了民族捨身忘死。還有大醫學家李時珍,翻山越嶺,花費一生心血寫出了對後人有重大幫助的藥物鉅製——《本草綱目》,現仍被後人所讚揚……這些偉人的身軀雖然早早地離開了,但是他們的美名將像那天空閃爍的星星永遠高高掛在中華大地的上空,讓世世代代的後人敬仰、學習。他們生命的價值是無限的!

  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既然有不斷進取的,那固然就有貪圖享受的。

  “賣國賊”秦檜,為了自己的利益,竟拋棄了做人起碼的良心——賣國求榮,這種人雖然得到了一時是安寧、貪婪,但是最終只會永遠讓後來的天下人恥笑,唾棄罷了。汪精衛也是一樣的,在祖國陷入危險時,不挺身而出,還和妻子一起投靠日本人,做了叛徒。最後他們這些人都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真是罪有應得啊!

  同學們,歷史這本教科書教導我們: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

  好好珍惜你的生命吧,好好利用你的生命吧,用它來創造你心中的宏圖大志,建設我們的祖國。讓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戰鬥”中去。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才不枉你到這世上走這一遭呀!

  給家鄉孩子一封信5

  今日我重新拜讀巴老您的作品,被您真誠又廣博的愛深深地打動了。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被自私、浮躁、功利矇蔽了雙眼。經常聽到這樣說:“給我多少錢,做多少事。”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想難道真的是“鳥為食亡,人為錢亡”嗎?我們是賺錢的機器嗎?工作僅僅是謀生的手段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人們活著到底有多少樂趣?我不願意這樣做。我要將工作視為自己價值體現的橋樑,儘可能讓生命變得有意義。

  我從事教師職業。這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工作10年來,我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當教學上出現種種無奈時,我的情緒很低落,覺得工作毫無意義,毫無樂趣。因為自己像您一樣,把滿腔熱情傾注給學生,然而他們無法理解我,絲毫沒有改變。就在我想放棄時,您的話語就在我的耳畔響起:“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您雖然歷經艱難,但是由於您“對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所以您沒有放棄追求,一如既往地奉獻著。與您相比,我是多麼渺小!於是我會重新振作,重新尋找學生的可愛之處。同時,我心釋然,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他們畢竟是孩子,錯誤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經歷,也是一道又一道美麗的風景。孩子們就在這樣的道路上走向成熟。

  也許自己沾染了現代人的浮躁,播下去的種子想立即讓它們生根發芽。要知道學生不是一般的生物,無法用催化劑來助長,必須是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這是自然之道。我為何要恨鐵不成鋼呢?相信用我的愛心與熱情澆灌這些幼苗,肯定會有所欣喜的。

  我會追隨您的腳步,用滾燙的心,火熱的情呼喚藏在學生心靈深處對知識的追求,對學習的熱愛,對世間萬物的探索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