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陋室銘》讀後感作文

《陋室銘》讀後感作文

《陋室銘》讀後感作文

  《陋室銘》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後來被收進《古文觀止》,全文共81個子,成為該書字數最少的一篇文章。

  劉禹錫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曾於貞元九年(793年)考上進士,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運動,被德宗皇帝貶至和州(今安徽和縣)當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在衙門裡三間三廈的房子,知縣見他被貶而來,百般刁難,安排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政治上的打擊,生活上的折磨,但他抗歷不屈,遂憤然提筆寫下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陋室銘》,並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流傳千古。

  所謂“陋室”,即斗室,蝸居也,人不堪其憂,詩人把它寫成人間樂園。他想求得一方淨土,找一個世外桃源。在這裡,一切是那麼和諧、恬靜、閒雅和怡然,對於身心疲憊的詩人來說,也是一種特有的享受。儘管是“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牒之勞役”。詩人把陋室寫得如此優美,一方面表現出詩人的豁達大度,氣量恢宏,另一方面也是對當時官府的抗議和控訴。

  住房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當今世界,老百姓住房條件的好與差,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民生的一把尺子。人們不會忘記,在抗戰時期,國難當頭,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哪有蹲身之處?即使是大學教授也難以安身。當時華羅庚和聞一多在西南聯大任教,兩家合住一間16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中間用一塊木板隔開。他們夜以繼日工作,在教學、科研兩方面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就在這個時期,華羅庚先生寫出了《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兩本專著及十幾篇論文,讓他成為數論學領域的'新星。

  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振興,離不開國民的共同奮鬥。第二次大戰後,德國的城市幾乎變成一片廢墟,當時有兩個美國記者到柏林區採訪。他們走到一個地洞裡,採訪一家工人,看到此景此情,一記者說:“我看德國沒有希望了。”另一名記者卻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我看德國人還是有希望的。”“何以見得”?前一位記者問。另一名記者說:“剛才你沒有看到,住在地洞裡的工人,還中了一盆蘭花,這就是德國的希望所在。”

  戰後,德國人勵精圖治,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經濟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政府造了大批的廉租房。據報紙披露,從1977年以來的三十多年,房價平均每年上漲僅為1%,創世界奇蹟。另外,據說德國年輕人77%租房住,老百姓安居樂業。

  《陋室銘》一千多年來在我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即使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我們知道,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會遇到挫折或處於逆境,就應該有一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爭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受到別人的尊嚴,詩人劉禹錫值得我們學習。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