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導遊詞> 報恩寺導遊詞

報恩寺導遊詞

報恩寺導遊詞

  大報恩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下轄百寺。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報恩寺導遊詞,希望能幫助到您。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您們光臨平武——報恩寺參加遊覽。我很榮幸能夠擔任您們的導遊,陪同各位領略平武人文風光的神韻,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美麗而神奇的平武縣城,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恩寺。它集悠遠厚重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美絕倫的建築、繁富瑰麗的藝術於一體,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平武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時期這裡就是氐人所建白馬國的一部分。西漢初年正式設定縣級政區剛氐道,距今已有2200年曆史。西晉時始有平武之名,北魏孝武帝時置江油郡。西魏廢帝二年置龍州,延至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改為龍安府,所以平武又稱龍州或龍安。

  報恩寺是由龍州宣撫司世襲土官僉事王璽王鑑奉旨修造的。於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年)正式動工,至正統十一年(1446年)主體工程基本建成。景泰三年(1452年)王璽死後,其子王鑑承襲僉事之職,與同僚薛公輔、李爵等多方集資,裝塑點染,繼續修葺。至天順四年(1460年),歷20年方全工告成。距今已有560餘年歷史。1956年被四川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報恩寺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它坐西向東,其主體建築佈局在一條長300米的中軸線上,由東向西次第升高,附屬建築左右對稱排列,分為門前廣場和前、中、後三進院落。由於規模宏大,其設計和主持施工盧禹、郭鼎等20餘名工匠又是王璽從北京等地請來,因而其形制和氣勢都酷似皇城宮殿,故又有深山宮殿之名。報恩寺不僅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其建築還獨具特色。它的建築在風格上由宋、元嚮明、清過渡,體現了承前啟後的特點。其單體建築,既嚴格按照宮式手法建造,細部裝修又靈活地運用了地方技巧,在建築藝術上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每座建築不僅雄偉壯麗,各具特色,並且還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自建立以來,經受了1610年、1630年和1976年等多次強烈的地震,仍安然無恙,完好如初,被中外建築、地震專家譽為“明初罕見之遺構”,“獨具匠心的抗震建築”。這座古老的寺院雖然全系木質結構,卻不腐蛀,甚至不結蛛網,這又是一個奇蹟。原因何在?它的用料十分考究。整座寺院,木村全部選用本地所優質楠木建成,此處僅有,別處絕無,堪稱一絕。

  現在我們來到了山門,山門位於中軸張前端,是報恩寺的正門,為單簷懸山式建築,兩側連以八字形高牆,門上懸橫匾一方,上書“赦修報恩寺”五個蒼勁有力的金色大字。因為這是王璽請示皇帝,經皇帝特別批准而修建的,故稱赦修。匾額周圍鏤空透雕雲龍圖案,立體感極強。山門外稍間內,彩塑兩尊金剛神像。左為密跡金剛,右為那羅廷金剛。山門內兩稍間中彩塑“三頭六臂”、“四頭八臂”明王神像各一尊,頭作焰發,手持法器,體形魁偉,相貌威嚴,令人望而生畏。山門前廣場正中,有兩座形制相同的石經幢。經幢原來是絲帛的傘蓋狀物,上書佛經,於佛前立杆懸掛。相傳幢影映於人身,可以免除罪垢。山門與廣場之間的三角形平臺上,安置雌雄狻猊一對。狻猊身高3米,昂首蹲坐,左右對峙,姿態威武,充分顯示了報恩寺石雕技藝的精湛。

  穿過山門就進入了寺內第一進院落,三座單孔石拱橋並列其間,連線著山門與對面的天王殿。橋面呈弧形,中橋橋面鋪砌團花圖案的白色琉璃磚,兩側橋面嵌以青磚。橋身兩側均安裝雕刻精美的`石護欄。

  橋北側是鐘樓。樓高13米,平面呈正方形,總面積152平方米,為16柱重簷歇山式建築,綠色琉璃瓦屋頂。正面簷下懸橫匾一方,楷書“天音醒世”四個金字。鐘樓脊樑懸掛一大一小兩口鑄鐵鐘,大鐘重約5噸,小鐘重約2。5噸。均為明代鑄造,鐘聲宏亮,輕輕一擊,便能聲響數里。

  鐘樓西面有座小小方亭,內有水井一口,名曰“範公井”。此井為明代龍州宣撫司經歷範輅所鑿。範輅原任御史,因直諫犯上而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被明武宗貶為龍州宣撫司經歷。此時距報恩寺建成已有70餘年。他見寺內僧侶飲水困難,便慷概解囊,出資鑿成此井。井成之後,寺內僧侶飲水思源,對範公十分懷念,便在井上建亭樹碑,以為紀念。井深17米,設計考究,工程艱鉅。水味香冽,四季浮澤如露。

  跨過石拱橋,迎面就是天王殿。殿高13米,總面積269.4平方米,為單簷歇山式建築。簷下懸橫匾一方,製作精美。四周透雕雲龍紋飾,兩旁圓雕託匾力士各一,造形極為生動。屋頂覆蓋黑色琉璃色彩,隨著早晚陽光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華光四射,令人稱奇。屋內裝飾華麗,頂部120塊天花板,繪製成“百花圖案”,各種花朵,立體感很強。全都保持了五百多年前的原貌。

  殿內南北兩稍間內建佛臺,臺上彩塑四大天王神像。像高4米,胸寬1米,體態勻稱,造型威武。左邊兩尊為東方持國天王和南方增長天王。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增長天王按劍挺立。右邊兩尊為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廣目天王手託寶塔,多聞天王手杵寶傘。這四位已經完全漢化了的天王。

  走出天王殿,就進入了第二進院落。正面為全寺的中心建築物大友寶殿,左右兩側北為大悲殿,南為華嚴藏。

  先看大悲殿。殿高16米,為16柱重簷歇山式建築,總面積369平方米。殿頂為黑色琉璃瓦蓋面,綠色琉璃瓦剪邊。東西兩側山花各拼裝“群獅戲繡球”圖案,嬉戲的小獅俯仰轉側,姿態各異,生動活潑,天真可愛。簷下斗拱每層裝飾各不相同,門窗裝修古樸典雅,天花藻井製作考究全部繪製龍鳳花草圖案,構圖生動,色彩淡雅,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豐富多彩的斗拱,也是報恩寺一大物色之一。斗拱是古代大型木結構建築物的重要構件之一,具有結構和裝飾的雙重功用。報恩寺除山門之外,其他木建築均大量施用了斗拱,總數達2200餘朵,種類達48種,變化無窮,裝飾各異,被建築專家譽為“斗拱博物館”。

  殿中置須彌座式石砌佛臺,臺上供奉千手觀音菩薩像一尊。觀音像連臺通高9米,全身貼金,赤雙足,穩立於仰覆蓮花寶座上,頭戴花冠,身披菁紗,瓔珞垂地,體態柔媚,造型優美,高大勻稱。觀音正身軀幹為一根巨大的楠木精雕細刻而成,一頭四面,頭頂重塑寶塔式的三面小頭像,肩上的兩隻大手高舉無量光佛,背後呈扇形密佈著1004隻手,每隻手掌分別刻有一隻圓睜的慧眼,分別拿著不同的佛門法器。這些手前後參差,左右環繞,上下重迭,與不遮掩,懸空排列成15層圓孤,宛如一株怒放的金色菊花,千姿百態,美麗壯觀。此千手觀音雕像國內罕見,為報恩寺一絕。

  殿內壁上,塑有反映觀音生平事蹟的《香山壁記》。壁塑生動地記敘了觀音由人到神的生平事蹟。佈局嚴謹,主題突出,造型生動,情節感人。是不可多見的壁塑藝術精品。

  我們再看與大悲殿相對的華嚴藏,其面積和建築結構與大悲殿相同,殿內正中設定輪輪經藏一座(道教稱“星辰車”)。轉輪經藏是用於藏經和供佛的佛門法器,它還象徵佛教因果輪迴。信徒將它轉動一圈,猶如唸誦“六字”真言一遍,可消災除禍。轉輪經藏自地面起通高9.5米,系楠木製作。其結構複雜,製作奇特,工藝精巧,雕飾繁雜。既是精緻的建築模型,也是出色的工藝品。藏體上各種神像、木雕彩繪、佛像經典,都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此轉輪經藏為國內儲存最好的一座,也被稱為報恩寺一絕。

  轉輪經藏周圍的四根大柱各懸泥塑蟠龍一條,龍身長約7米,遍體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異。有的張牙舞爪,怒目而視;有的引頸長吟,氣勢逼人;有的呲牙咧嘴,奮擊長空。宛如活龍再現,大有離柱騰飛之勢。報恩寺乃是群龍聚會之所。寺內柱額梁枋、天花澡井、脊飾瓦當,乃至香爐、匾額、鐘紐等處,或雕或塑,或刻或畫,到處都是龍的形象。傳說有9999條之多,因而又被稱為“深山龍宮”。此亦為報恩寺一絕。

  現在我們來參觀寺院的正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報恩寺的主體建築及精華所在,為重簷歇山式建築,高19.6米,總面積571.2平方米。殿的左右兩側斜坡通道上,各有如意斜廊一重(俗名四不挨)。斜廊為四方柱支承大式捲棚頂建築,建立在傾斜10度的斜坡上,不用釘栓,四周不挨任何建築,還經歷了多次強烈的地震,仍安然獨立。這在建築史上堪稱一大奇蹟,為報恩寺所獨有。

  大殿裝修頗為繁富。殿內地面墁以黑色琉璃方磚,磚面浮雕淺刻,畫面以雲紋、靈獸為主,構圖生動,技法高超。殿內後槽,築有面闊3間的高大佛壇,壇上端塑三尊主佛。佛像連臺通高7.5米,中間為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左為過去佛(迦葉諸佛),右為未來佛(彌勒諸佛)。正中的釋迦牟尼佛,頭戴寶冠,闊面方頤,鼻高耳垂,身披袈裟,前胸袒露,肩寬腰細。三尊塑像全身著金,雙目俯視,微笑欲言,顯得肅穆而又慈祥,各自結跏跌坐於仰覆蓮花寶座上。佛像背後,各有泥塑貼金蓮瓣背屏式背光一道,高約8米。上面以瑞雲、靈獸、大鵬、蛟龍排成圖案。邊緣為火焰紋,製作複雜精巧,富有強烈的神秘色彩。殿內供桌、香爐、木魚等製作無不精巧,工藝絕倫。釋迦牟尼佛前,供有“當今皇帝萬萬歲”的九龍牌位一道。這是王璽及龍州漢番官民,向皇帝“祝延聖壽,報答皇恩”的標誌。左右牆壁上是珍貴的明代壁畫——“十二圓覺”像。

  轉到三世佛塑像背面,屏壁上還有一堂面積125.3平方米的壁塑。壁面採取泥塑、懸塑、壁畫相結合的方法,塑造了“三大士”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情景,造型極其生動。壁面共分3鋪(組):中間一鋪為南海觀音菩薩,她頭戴花冠,肩披輕紗,袒胸露懷,面相清秀,眉目傳神,左手撫膝,右手屈指於胸,下乘獨角麒麟,身後飾以波濤滾滾的海水,周圍並有善財童子和韋馱侍奉;左邊一鋪是文殊菩薩,她面相文靜秀麗,體態嬌柔、窈窕,乘坐青獅,前後並配以供養陪侍和馴獅人;右邊一鋪是普賢菩薩,他面目端莊,肘懸衣帶,下乘六牙白象,周圍也配以信士、供養人和馴象奴。整個“三大士”周圍都襯以林立的假山、浩淼的雲水。山中又綴以花草竹木、龍獅虎象、善男信女。身軀碩大的“三大士”凌空高懸於“梵天佛地”之中。古代藝術家們突破了一般寺院塑像的常規,賦予了塑像以鮮活的生命力。連“三大士”皮膚的彈性、眼睛的顧盼、肌肉的紋路,都表現得形象逼真,真可謂“誇張適度,益真其美”。給人以呼之欲出、百看不厭的感覺。外國友人稱之為“中國的維納斯”。

  步出大雄寶殿後門,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座寬敞幽靜的庭院,這是寺內第三進院落。庭院西端是高大雄偉的萬佛閣,院中的南北兩側,有兩座造型奇特的碑亭。

  兩碑亭均為16柱重簷八角攢尖頂式建築,亭高15米。南北對稱,結構一體。兩亭之間,有古柏兩株,枝繁葉茂,夾道聳立。亭樹相映,蔚為壯觀。亭內各有石碑一通,分別矗立於巨大的?背上。傳說它是龍之九子中的龍大,力大無窮,被派來馱碑。碑身用雲霧墨石製作,通高665釐米,寬113百米,厚42釐米。碑首浮雕雲龍,高120釐米。北亭碑正面刻“既是土官不為例,準他這遭”的御筆聖旨,背面刻“敕修大報恩寺碑銘”。南亭碑正面刻皇上準修報恩寺下屬14處小寺院名稱,背面刻“敕修大報恩寺記”。這兩通碑是研究報恩寺歷史的重要資料。

  處於寺院中軸線末端的萬佛閣,是報恩寺最高、面積最大的一座建築。閣高24米,總面積572.5平方米。平面呈回字形,為30柱5開間三簷四滴水樓閣式建築。裝飾華麗,雄偉壯觀,在建築學、力學、工藝學及抗震等方面都達到了驚人的水平,是集建築、雕刻、泥塑、壁畫藝術為一體的藝術之宮。

  進入閣內底層,迎面是一座長長的佛壇。正中彩塑如來佛講經說法佛像一尊,佛像、蓮臺通高5.5米,左右兩側又塑“十大高僧”立像,像高3米。他們凝神靜聽,若思若慮,表情多端,容貌各異殿中佛壇前面尊官人塑像,為修建報恩寺的主人王璽、王鑑父子之像。他們左右侍立,恭聽講經說法,神情十分虔誠。

  殿內佛壇前這座石雕圓香爐,是報恩寺各殿石雕香爐的代表,是精品中的精品。香爐通高1.8米,共分6層,上面刻有手持各種樂器的樂伎,千層百瓣的奇花異草,活蹦亂跳的群獅,還有張牙舞爪的雲龍,真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整個香爐造型新穎,玲瓏剔透,精巧別緻。

  閣內樓上樓下的壁畫,滿繪壁畫,面積達328平方米。畫面內容為“護法圖”,人物高達3米。有神情溫肅的“帝君”,也有凝目欲語的“玉女”,還有張口怒目,威武雄壯的“金剛力士”。各種人物高低錯落,左顧右盼,周圍再襯以雲天縹緲的背景。顏料以硃紅色為主,服飾間描以金線,色澤鮮豔,內容豐富,為明代壁畫遺產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樓上有楠木整雕而成的7座佛像,佛經上稱為“七佛”。分別是毗婆尸佛、屍棄佛、毗合婆佛、拘樓孫佛、拘那舍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樓座四周設定迴廊,遊人可以憑欄遠眺,盡情欣賞古寺佳景和小城風光

  各位朋友,今天的報恩寺遊覽即將結束了,歡迎您及您的朋友再來平武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