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得咎成語
【成語】:動輒得咎
【拼音】:dng zhé dé jiù
【簡拼】:dzdj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示例】:小廝因~,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近義詞】:跋前躓後
【反義詞】:八面圓通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英文】: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韓愈學識淵博,被任命監察御史,因反對宦官利用“宮市”敲詐百姓,觸怒了唐德宗被貶,後在唐憲宗時調回京城任吏部員外郎,他又因華州刺史之事被貶為國子監博士,他作《進學解》感慨自己:“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動輒得咎 成語接龍
【順接】:咎有應得 咎由自取
【順接】:動輒得咎 既往不咎 進退惟咎 括囊避咎 無譽無咎 盈滿之咎 責躬引咎 自取其咎
【逆接】:按兵不動 按甲不動 昂昂不動 蠢蠢思動 蠢蠢欲動 待時而動 風吹草動 觀機而動
【逆接】:動不失時 動中窾要 動中肯綮 動之以情 動人聽聞 動人心絃 動人心脾 動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