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糾正孩子摔娃娃這個危險動作
娃娃玩具相信每個小孩子都比較喜歡,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跟娃娃玩,寶寶生氣了就把娃娃往地下摔,媽媽看著這樣的情景該阻止嗎?
海蒂媽媽跟小常媽媽早就約好帶倆孩子一起玩。小常二歲四個月,比海蒂大半歲,是個愛笑愛動腦的小男生。海蒂上升射手,跟太陽射手的小常哥哥有很多相似點,都是愛笑愛表達、性格外向的孩子。倆孩子在一起經常玩兒的很投緣,所以兩個媽媽也時長在qq上交流育兒經,趕上小長假,就帶著娃約著一起聚聚。
這次小聚約在海蒂家裡,恰好海蒂媽媽臨時有點工作上的急活兒,就拜託常媽媽幫忙看一下倆娃。沒過多會,正在書房裡工作的海蒂媽媽就聽到客廳裡傳來“Duang”的一聲,隨後聽到常媽在說,“哎呀,海蒂!別這樣”。緊接著,就又傳來聲“Duang”和海蒂大聲的聲音。
海蒂媽媽趕緊跑出去,發現海蒂正在往地上摔自己的模擬娃娃。一旁的常媽皺緊眉頭不停的說“海蒂你這樣不對,娃娃會疼的!”但是,海蒂卻繼續從地上撿起來娃娃,笑著看著常媽,接著摔。“海蒂,這樣做阿姨覺得太可怕了!”常媽從地上撿起來娃娃,看了一眼,迅速放到沙發上。
海蒂媽媽的確發現海蒂最近喜歡摔模擬娃娃。因為那個模擬娃娃實在太逼真,帶出去都常常被人誤以為是真娃娃,被海蒂一摔的確有點毛骨悚然。跟周圍的育兒達人聊過這個問題,海蒂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少說“不”去強化孩子的行為,透過告訴她正確的辦法來彌補。
於是,她一直會以提建議的方式跟孩子溝通,比如說 “娃娃摔在地上會疼的,我們把它抱起來放在沙發上或者地墊上玩好不好?”事實上,這種方式剛開始湊效了,但是並未徹底改變這種行為。之後再用,海蒂會順著說,“那就讓它疼著吧。”
小常媽媽在當時並沒有再次提這件事。隔了兩週在跟海蒂媽媽聊QQ,很正式的提起這件事。在小常媽媽看來,海蒂摔娃娃的做法是一種對生命的“不敬重”,於是在如何培養孩子的敬畏心上,大談了一番。
講真,這一番溝通真心讓海蒂媽媽大吃一驚。海蒂媽媽仔細地回想了一下孩子之前摔娃娃的細節。後來發現,最開始孩子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狀態,也就是因為沒抱好不小心掉在地上。但是,因為周圍人的反應太多激烈(因為模擬娃娃太過逼真,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哎呀,糟糕!娃娃摔了!快點抱起來”),傳遞給孩子的資訊不是“我錯了,我應該同情娃娃,趕緊照大人說的去做”,而是覺得原來自己只要把娃娃摔在地上就會讓大人們關注我呀,原來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激怒大人。對於渴求自我價值感的孩子而言,她會強烈感覺到這種“權力”的威力,覺得自己贏了。
另外,“娃娃疼了,你看它哭了,快點把它抱起來,哄哄它吧”以及“海蒂,你在把娃娃摔在地上,我就要揍你的`屁股了(事實上沒有揍)”,這兩種方式會讓海蒂對家長失去信任。因為在她看來,娃娃並沒有真的“哭”,我摔了你們也沒有真的揍我屁股,都是在騙人。另外,“娃娃疼了”這種話,也會讓孩子覺得你關心娃娃的感受比關心她的感受更多,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變本加厲的報復迴圈。當然,海蒂還是會時不時表演一出“摔娃娃”。
海蒂媽媽決定換個法子試試。面對孩子再次把娃娃摔在地上博取關注或爭取權力的時候,她忍著內心的煩躁,把娃娃撿起來,和善的跟孩子商量,“娃娃被摔在地上,媽媽會認為你不喜歡玩兒了,那下次我看到這樣,就幫你收起來好麼?”
先說一下,海蒂的玩具真的是太多了,媽媽提議之後,她點頭並欣然同意。沒多久,娃娃被摔在地上了。家裡的其他人配合海蒂媽媽,不給予過度關注,該幹啥幹啥。海蒂媽媽撿起玩具,很和善的告訴孩子,“遵照約定,我要把娃娃收起來啦”。只告訴孩子自己要做什麼,不多嘮叨或者說教、批評。
海蒂最開始愣了一下,之後一副很想拒絕但又很委屈的樣子。不過因為玩具太多,很快她就忘了這茬。
But,大概一週之後,她突然想起來這事兒,跟爸爸聊起來,還慫恿寵她無底線的爸爸翻箱倒櫃去找。當然,她沒能如願。於是,她來找媽媽要,“媽媽,你可以幫我把娃娃拿出來嗎?我以後會照顧好它,不摔了。”
主動表態?!海蒂媽媽按捺住心花怒放的心情,微笑的答應了。孩子也很開心的抱著娃娃去玩了。事情看上去就這樣完美的解決了。
隔了很久,有一次海蒂跟爸爸在客廳玩,剛從廚房出來的海蒂媽媽看到海蒂把娃娃翻了個個兒,頭朝下摔在地板上,心裡立馬燃氣熊熊怒火。於是,沒有說話,走過去撿起來就準備轉身。
這時候,小海蒂嘴角下撇,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這是爸爸教我這麼玩兒的”。仔細一問,原來是海蒂爸爸帶著她在玩兒情景劇,娃娃表現暈倒的公主。腦袋的三根黑線之後單獨找爸爸擦,海蒂媽媽現場跟孩子道了歉,但是依然收回了娃娃,“抱歉媽媽誤會你了,不過娃娃還是得收起來一陣子。不過,你和爸爸以後可以選擇讓娃娃暈倒在沙發或者床上。”
雖然這次經歷並不是很愉快,但是,現在已經一年多了,這種行為再也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