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讀通讀懂讀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讀通讀懂讀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讀通讀懂讀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特級教師王崧舟先生說,古詩詞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由於古詩詞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而小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詞)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於古詩詞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有語感相去甚遠,多數古詩詞教學僅僅滿足於詩詞義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至於詩詞的文化底蘊則往往無暇顧及;不僅於此,古詩詞教學的模式還相對比較陳舊和保守,難有突破。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讓讀者不僅直視到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原風光,而且會自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妙感受。對於這樣意美情濃的詩詞怎麼教?我以為讀字當頭,讀讀議議,議議讀讀。一方面要透過讀,走進文字,走進作者,走進那些獨特的歷史時空;另一方面要透過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形,讀出神。

  [設計理念]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確,閱讀既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有效的對話過程,又是學生收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對於這樣意境幽美的詞,要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中,加深對詞的理解與感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並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設計過程]

  一、讀通————與文字對話

  1、閱讀積累:《如夢令》(李清照),《清平樂 村居》(辛棄疾)等。(可在課前完成)

  2、以讀入手,通讀文字

  (1)揭題: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新詞,一起來讀讀看。(.課件或小黑板出示)

  (2)知背景:這首詞是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相信大家對辛棄疾並不陌生,誰來說說你對詞人都有哪些瞭解?(附小資料,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汙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詞就是詞人閒居江西上饒時所作。)

  (3)自由讀,要求讀正確。(生讀)

  (4)指名學生讀。(2至3人)

  正音:見(讀xian)

  (5)男女生比賽讀

  (6)展示讀,讀通順。(誰願意讀,就站起來向同學們展示展示)

  [設計意圖:“書不讀熟不開講”,對於古詩詞教學尤其如此。在教學伊始,力求透過閱讀積累喚醒孩子們心中的古詩詞積澱,讓他們在閱讀賞析《如夢令》、《清平樂村居》這些美好的情境中陶醉,並以此引發學生學習新的古詩詞的內在激情。當學生面對文字,不急於理解與分析,而是仍以讀入手,透過對文字的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互讀、展示讀等形式,從而真正意義上使學生與文字之間建構一種無聲的對話,並真正做到讀正確,讀通順。]

  二、讀懂————與作者對話

  1、過渡,引入第二教學環節(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裡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你能讀懂它嗎?)

  2、自由分組,討論交流。(請同學們自由分組,討論討論你能讀懂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組內交流,做好筆錄。

  4、全班交流,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點撥。

  相機出示下列語句。(或者.課件或者小黑板)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師引導:明月無語,但流瀉的'是清幽的月光;樹枝不動,但鵲兒飛起,引起枝兒搖曳;鵲兒在動,從枝上飛起,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甚至邊舞邊鳴。明月之夜,鵲兒沒有霜滿天的哀傷,它難道能關閉著歌嚨?清風無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來,令人神清氣爽,覺得那是細語呢喃;蟬兒一改酷暑的喧囂鳴叫,或許是被枝的顫動驚醒,送來幾聲悠長而又涼絲絲的蟬聲?)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師引導:作者行走在黃沙嶺的道途之中,沐浴著清風、明月,嗅著晚風送來的稻花的清香,那種輕鬆與愉悅之情已經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從心湖之中溢位來,流淌出來。“今年是一個豐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樣的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