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狼爸體罰教育後代作文

狼爸體罰教育後代作文

狼爸體罰教育後代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狼爸體罰教育後代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被眾多網友拍磚“奴性教育”,“狼爸”蕭百佑辯稱:雞毛撣子之外,還教授愛和善

  蕭百佑當年高考獲得廣東省第八名,被暨南大學錄取。他認為,這主要受益於母親“動輒就打”的教育方法。

  蕭百佑說,他並非是公眾眼中的“野蠻父親”,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打孩子要打得科學,打出藝術,就要明家規、定尺度。”

  蕭百佑說:“從三歲起,我就和他們溝通好家規,一旦犯規,他們就清楚地知道,爸爸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用什麼方式打哪個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一週受罰的次數會超過三次。我會把雞毛撣子反過來,用藤條打。會留疤痕,但不傷身體……打前會講一個小時的道理,讓所有孩子一起聽訓。”

  質疑

  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是否在倡導“奴性教育”?

  回應:年幼的.孩子不需要獨立思考

  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朱強:用“打”的體罰方式讓孩子懂得服從,本質上是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只會成為唯唯諾諾、沒有獨立思想的人,是一種“奴性教育”。

  回應:孩子12歲前,動物性佔主要成分,很多行為都是在無意識的,所以要用雞毛撣子立規矩。12歲至18歲,孩子的“人性”漸漸占主導地位,懂得是非曲直。18歲後,孩子才有社會性的表現,有社交需求。蕭百佑定的家規中,子女上大學前不能與其他孩子交朋友。

  如此家教,孩子怎能快樂?

  回應:孩子並不理解什麼是快樂

  “南京市十佳家長”、作家張姬雯:蕭百佑定的“嚴苛”家規:不允許看電視,除了新聞;不允許隨便開啟冰箱門;甚至不能開空調等。孩子們只要觸犯任何一條,就會捱打,不可能有快樂的童年。

  回應:蕭百佑知道三女兒曾在日記中寫過“我沒有快樂童年”,但他並沒有理會女兒的想法。他認為,孩子對快樂或痛苦的認識建立在與其他孩子對比的基礎上:別人不能玩,自己能玩,就快樂;反之,則痛苦。所以,孩子並不真正理解什麼是快樂。

  不要在意光鮮的表面,而要關注孩子內心

  回應:會多和孩子溝通,但不會放棄“打”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黃侃:“狼爸”的三個孩子考上北大,但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不一定如外表那麼光鮮靚麗,他們心裡也許比較壓抑、痛苦。無論怎麼“打”,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一個成年人打一個孩子,在我看來,就是以強凌弱的表現。

  回應:蕭百佑說,上世紀90年代,他為教育年幼的孩子,幾乎放棄了工作,始終沒能被提拔。“我敢說,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最負責任的父親。”他表示,會反思自己的家教方式,日後與孩子做更多溝通,但不會放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