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2篇)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2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為了讀書,我甚至會廢寢忘食。

  四年級時,全國掀起了朗讀《弟子規》的熱潮,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小故事,我便喜歡上了這本書,被它所吸引。因為這本書影響之大僅次於《三字經》。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很多,學會了控制自己,懂得了做人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

  然而,我並沒有堅持下去……

  五年級時,班裡選班長,老師用投票的方法,我並沒有選上。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對我說:“崔志穎,你知道為什麼大家沒有選你嗎?這些日子你的成績不容樂觀。”我愣住了,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放學回家後,我走到臥室,拿起《弟子規》,讀了起來。熟悉的語句,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一切。難道我真變了嗎?突然想起了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我做到了嗎?“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我又做到了嗎?我欺騙了我自己。

  我又開始讀《弟子規》了,又看到了那些昔日的朋友。代父從軍的花木蘭;酷愛學習的杜林;孝心感天的王祥;處事大度的虞舜;賣葬父的董永;重義輕財的卜式;誠心所至的裴度;學識淵博的司馬光…。

  他們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我從中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方法,增長了知識,獲得了人生的啟迪《弟子規》,它使我受益非淺!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2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這本書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這本書說了許多我們從小就要明白的道理,如:孝敬父母、關心兄弟姐妹、在言行中要謹慎講信用、要博愛眾生、多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精力充足,還應該多看書學習。《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偷懶不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在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讓他們生氣,傷心。看,廖廖幾句話,卻有著這麼深奧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人是多麼的聰慧。在學習《弟子規》之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女生。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在臥室裡看書,媽媽讓我去掃地,但我卻和媽媽頂嘴,後來還與媽媽對打,我記得當時媽媽氣急了了的表情。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任性,惹媽媽生氣、傷心。但是,現在我學習了《弟子規》,一定不會再那麼任性了,《弟子規》是一位良師,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弟子規》指導人們的言行,它是中國的活寶,我離不開它。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3

  暑假裡我把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深感相見恨晚,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沒有學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麼寶貴的精神遺產?我對現在的教育模式,價值體系產生了很大懷疑。

  《弟子規》講述的是看似很淺顯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養性的生活習慣,可這些貌似淺顯的語句做起來很不容易。如果從小時候就學習《弟子規》,會對孩子一生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小時候不懂具體的意思,會在以後生活中慢慢領悟到《弟子規》的正確性。《弟子規》是幫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這幾句話:“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現在網路也好,電視也好,為了一己私利,充斥著許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聞與廣告,變相的宣傳了“惡行”,他們要為社會大眾負責啊!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於使用的,因為他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工具。

  後面兩句是教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話說禍從口出,要人小心處世。

  還有許多句子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並踐行,《弟子規》真是簡單話明大道理,體現的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4

  學校給每一個學生髮了一本《弟子規》,要求咱們每一天誦讀。於是我每一天做完作業就會和母親坐在沙發上一齊讀,母親還為我解說意思呢!母親常說,領悟《弟子規》對咱們很有幫忙,它教育了咱們生活上,領悟上很多做人的道理。

  這天晚上,母親和我又在大聲地念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母親解說道:“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理解。”聽到那裡,我低下了頭,正因我想起我平時也真的做得不對。有時我做作業或者領悟不夠認真,父母會說我幾句,但是我不但不虛心理解父母的教導,而且還覺得父母好囉嗦好煩,亂髮脾氣。此刻我看著手裡的《弟子規》,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必須要聽從父母的教導,還要虛心的理解父母的批評。例如:母親經常說我的東西亂放,書桌上擺滿了領悟用品、玩具,每次都是她幫忙收拾。以後我要用《弟子規》中還提到的“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來警惕自我,每次做完作業我必須自覺地把領悟用品和玩具放好,不再讓母親為我操勞。

  《弟子規》讓我還學到了許多道理,這真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好書,以後我必須更加認真地領悟《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5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以前對電腦遊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滑鼠,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做人是就應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樣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透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6

  《弟子規》很好看。讓我們體會古人智慧,不僅可以學習古文,還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懂禮貌……

  這本書主要說了要關心兄弟姐妹,關心長輩,該怎麼做人。

  我覺得弟子規裡我印象最深的是: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後,守孝期間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密切”。這句話讓我學習到了要注意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襪子穿好,鞋穿好。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不喜愛我們,或者對我們管教得過嚴厲的時候,我們還是一樣孝順,這種孝順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的壽命有多長,都只不過是人們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編織美麗的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讓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比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類似的言簡意深句子在《弟子規》中隨外可見,它就像是一位老師,真誠的告訴人們應該怎麼與父母朋友相處,怎麼與其他人相處。有確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對我們以後的發民是有很大的好處。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7

  幸福是什麼?朋友的一個微笑,是幸福;兒女對父母的一聲問候,是幸福;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只要我們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在現如今的社會,由於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他們被家長寵愛著,導致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嚴重,從而導致了許多問題。大手大腳地花錢,和父母頂嘴,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打架,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沒有責任心......以致學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難。

  家長的教育,既要教給我們知識,也要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要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人,如何成為對世界有用的人。讓我們去學會禮儀,有禮貌地待人接物,可以促進我們更好地發展;讓我們明白“事雖小,勿擅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透過學習《弟子規》,我們看到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規裡的那樣做,將來不僅會有幸福的我們,幸福的家長,而我們也將會擁有一個安寧和諧的社會。

  幸福還有多遠?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認真地學習、踐行《弟子規》,就能把握住身邊的幸福,直到永遠!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8

  教育古以“明人倫為本”,借鑑《弟子規》理念與今天企業的道德管理,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應倡導“以德為先”的用人理念,在員工的聘用之初,就把好第一道關。要把《弟子規》倡議“孝梯”、“仁愛”作為道德品行考察的標準,並把“孝悌”、“誠信”、“合作”、“耐心”、“自律”、“盡責”、“謙遜”、“勤奮”等品行作為員工選用與晉升考核的關鍵要素,向員工明確地傳達這樣的價值導向。

  其次,建立健全必要的職業道德規範,促進職工養成文明的語言和行為習慣,把道德教育培訓與業務培訓相結合,貫穿在企業運作的整個過程中,以道德培訓推進業務技能培訓,讓員工自覺自願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以德為先”、“重德深教”的企業文化氛圍,使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員工的價值取向親密融合,從而打造出企業全面道德管理的有機模式,使企業步入健康良陛發展的通道。

  最後,企業領導者要堅定信念,要在每一項工作中體現企業“以德為先”的價值觀。企業領導若能把“孝梯”等風氣帶到自己的企業,以自身為榜樣,企業的凝聚力必然增強,員工亦甘於奉獻。否則,上樑不正,下樑必歪。試想,當領導者在言必稱“道德仁義”的同時,身卻有“剋扣員工工資”、“產品偷工減料”等行為之實,企業的道德體系又怎會不是水月鏡花。因此,要進行全面的道德管理,領導者本身就應是這種價值觀的化身。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9

  我最近讀了《弟子規》,知道了做人的一些規則,受到了許多啟發。《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親仁,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在這些方面做的還可以,為什麼說只是還可以呢?因為有時候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有時爸媽叫我有事,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後又一頭埋做自己的事。這是不應該的!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

  對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柔吾聲”,只是板著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是無價之寶。對照自己,在這些方面做的還好,但不是很好,因為我的時間有時在聊"qq"的鍵盤上慢慢地流走了;有時在看電視的遙控器上偷偷地溜走了……

  《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使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它將鞭策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10

  “弟子規聖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裡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齊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出則弟告訴了我要奉事兄長,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必須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必須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規》適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能夠幫忙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必須回按照《第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11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此刻禮貌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貼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能夠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夠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能夠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眾、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當等著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明白,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此刻社會它的動亂,我們能夠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當要從我們的學習中著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明白嗎?在古時候,他們十分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當如何把兒童教好。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汙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12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裡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話:“人而無信,萬事皆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