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霍金傳》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霍金傳》讀後感

《霍金傳》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霍金傳》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霍金傳》讀後感1

  一個21歲就被醫生診斷患了絕症的人;一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他,就是霍金。

  讀了《霍金傳》,使我受益匪淺。霍金以超人的毅力向命運挑戰,一個患有絕症的人,還抱著如此樂觀的態度來笑看人生,這點是非常難做到的,真讓人震驚。這篇課文寫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被醫生診斷患有絕症後,生活十分困難,但他勇與向命運挑戰,他不僅僅能活著,還不斷地對大爆炸、黑洞,甚至宇宙進行科學研究,終究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當我讀到“一個人有了聰明,並不一定能發揮出來,要取得相應的成就,還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時,我從中體會到了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這僅僅的一點是不夠的,要讓聰明才智發揮出來,取得相應的成就,還要需要努力拼搏百者不饒的精神,無論在什麼條件下,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努力奮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從霍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這種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是取得一切成功的關鍵。如果我們有了如此崇高的精神,還有什麼困難能阻攔我們呢?這不正是《霍金傳》給我們的啟示嗎?我又想到我們現在的人,如果有了什麼絕症或三長兩短,一定忙著寫遺囑,分遺產,交代後事,忙著向萬能的主祈禱,忙著過電影一樣回顧一生那些精彩的瞬間,忙著哀求醫生不惜一切代價用最好的藥救活自己或延長生命,可霍金都不是。在這樣的生活中,不斷地發現科學問題,研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我們一頂要向霍金學習,象他一樣,有毅力,不怕失敗,敢於向命運挑戰。邁開大步,與成功平行!克服一切困難,才能看見困難後面的寶藏!《霍金傳》一文在激勵我,不斷地提醒我:“風雨背後的彩虹才是最絢麗的!”

  《霍金傳》讀後感2

  我第一次知道霍金,是在初中英語教科書中看到了他的名字和圖片,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後來又在中央9套"走進霍金的宇宙世界"這個節目中,對霍金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現在讀了鹿理梅編著的《與萬物對話:霍金傳》,總算是對霍金有了更全面的瞭解。

  霍金很年輕時,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在輪椅上生活了四十多年,但是他在科學的道路上碩果累累,真的讓人不可思議。他身殘志堅的精神如同他的宇宙研究那樣,對普通大眾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這一點是我讀這本傳記感觸最深的地方。我也想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她也是位殘疾人,卻創造了人世間的奇蹟。我自然也想到我們滄浪讀書會里的素梅姐,她也很了不起,她能在行動不便的困境中堅持讀書,為自己創造一片更廣闊的天空。他們不甘沉淪,不輕易向命運妥協的優良品質,激發了很多的朋友去戰勝困難,迎接生活的挑戰。和他們比起來,我們很多人都很幸運,沒有理由不感恩生活。

  讀這本《霍金傳》,也喜歡霍金說過的這麼一段話:"我的一生是充實而滿足的。我相信殘疾人應專注於障礙不能阻止他們做的事,而不必對他們不能做的事徒然懊喪。在我的情形下,我盡力做我要做的大多數事情。"這樣的感受不僅對殘疾人朋友有借鑑作用,對我這個算是四肢健全的人,也很有啟發作用。:專注於自己能做的事,而不必對自己不能做的事徒然懊喪,少一些負面情緒,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自己要做的事情,可能會收穫屬於自己的驚喜吧。

  《霍金傳》讀後感3

  這次讀書會,要分享與霍金有關的內容。先讀《霍金傳》,可是沒讀幾頁,發現無法讀下去。作者以一箇中國人傳統的教育孩子的思維,去揣測英國人的教育,完全不顧中西方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差異性,杜撰了好多中國式的師生與生生對話,讓人看了有一種謎之尷尬。

  於是,換了一本,鹿理梅的《萬物理論霍金傳》。這本還算中規中矩,比較平實地介紹了霍金的一生及成就,還是覺得差了一些。在這過程中,發現霍金原來寫過自傳,有自傳又為何讀別人寫的傳記呢?於是,決心改而讀霍金的《我的簡史》。

  霍金二十歲左右患病,患的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漸凍人。醫生斷定他堅持不了兩年,可他卻頑強地堅持了五十多年。他的身體上殘缺的,可是他的精神卻從未被打敗。

  在我的記憶中,比較接近的殘疾人,是小學的一個女同學和初中的一個女同學。她們倆,都是小兒麻痺症患兒,她們都是一條腿瘸了。可是,她們都是樂觀開朗的孩子,從來沒有因為腿的問題而愁眉苦臉。她們明媚的笑容,開朗的性格,讓許多同學都喜歡圍在她們身邊,她們贏得了很多的好朋友。我甚至非常羨慕她們,因為下課的時候,她們的身邊總是圍著許多人一起開心地聊天。因為她們的關係,我一直覺得,對於一些殘疾人,我們可以把她們當做正常人平等對待,不需要去特意的同情與幫助。

  霍金,他除了因身體不能行動,需要別人的照顧以外,他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學業,當上大學的教授,還在物理學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他說為了養活孩子,就決定寫一本書,於是寫了《時間簡史》,後來又寫了好幾本科普書籍。他談笑風生,調侃美女,與人打賭,約會時間旅行者,去海底探險…做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普通人能做到的事,他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也做到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科幻電影迷,這些年來,每年新出的科幻電影,我都很積極且認真地看過。宇宙大爆炸,黑洞,時間旅行,平行宇宙,穿越……這些物理學上的名詞,是科幻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讀了跟霍金有關的書籍後,才發現,這些名詞,就是霍金這輩子研究的物理學問題,他在這些問題的研究中獲得了重大突破。而他的知名度,以及他寫的書,為普及這些物理知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霍金,我們這些普通人,對物理幾乎一竅不通的物理盲,才得以感受宇宙與時間的奇妙與美好!

  霍金的靈魂不受身體的羈絆,飛躍廣闊宇宙,獲得了美妙的生命體驗。這或許就是他堅持不懈,孜孜不倦地工作與生活的最重要原因!王小波說:除了現實的此生,還應該擁有一個詩意世界。對於霍金來說,不能自由行動的身體是他現實的此生,而廣袤無垠,壯觀美麗的宇宙就是他的詩意世界!

  《霍金傳》讀後感4

  《霍金傳》是英國的約翰·格里賓和邁克爾·懷特在1991年末為霍金修的傳。霍金的大名想必是家喻戶曉,他對於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的研究也應該是人盡皆知,可是,你卻未必知道關於他生活與婚姻的一切細節。比如,霍金,一個患有運動神經細胞病的殘疾人,一個幾乎不能活動的人,竟然和他的妻子有四個孩子,甚至還經常和他的孩子下棋和談天說地。下面,我就來跟你講一下霍金的故事。

  斯蒂芬·威廉·霍金於1942年1月8日出生在牛津在十歲的時候報考威斯敏斯特學校,卻沒有成功,最終,他去了聖奧爾本斯學校,然後在18歲時成功考入牛津大學,在此後的時間裡極為努力,成為了一名高材生。他的導師,也是以後的同事丹尼斯·夏馬曾這樣評價他:“他是我見過最具天賦的學生。”可是,就在他21歲,正在劍橋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時,他人生中最重要,也對他一生改變最大的事情發生了:他從樓梯頂滾到了樓梯底,去醫院檢查之後發現自己患的是運動神經細胞病,而且醫生說他只能再活兩年。這件事對於霍金的打擊是巨大的。

  他開始變得意志消沉,每天只聽瓦格納的音樂,什麼事也不幹。如果他就這樣消沉下去,我們現在可能就不會知道霍金的名字了。是他與簡·王爾德的結婚挽救了他。為了幫助這個殘疾但是大腦裡裝滿著偉大幻想的人,也為了挽救之後的大爆炸理論和黑洞理論,簡從一個高大上的劍橋博士,成為了一個勤儉持家的好妻子,全面操持家務活,並與霍金生了三個孩子,就這樣支援了霍金五十多年。有了簡的幫助,霍金的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先和彭羅斯一起證明了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接著又獨立發現了有正離子和反粒子效應產生的霍金輻射,成為了20世紀後半葉最偉大的宇宙學家……沒有之一!

  霍金能夠這樣成功絕非偶然。首先,他妻子的精心照料是他身心健康的最基本的保障,其次,他有羅傑·彭羅斯和丹尼斯·夏馬這兩個好同事。他們與霍金的配合直接導致了霍金舉世矚目的大發現。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可我認為霍金的運動神經細胞病可能還幫了大忙!雖然說霍金的病使他深陷在輪椅中,雖然使他不能說話,但是還是有好處的。首先,霍金就讀的牛津大學當時的學風慵懶,如果霍金沒有得病,他可能就一直慵懶下去了。第二,運動神經細胞病的特質是患者將漸漸的失去行動能力,但是他的思維將會保持完好,而理論物理學恰好是一個只需要活躍的思維的學科。正是霍金的病,把他推上了理論物理學的道路,間接導致了他的大發現。第三,霍金的病使他倍受別人的嘲笑,從而練就了霍金那種堅強的心理素質,而這是每一個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所以,我認為霍金的運動神經細胞病是導致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霍金傳》讓我認識到,無論身體的情況多麼糟糕,只要意志堅強,一切就皆有可能。

  《霍金傳》讀後感5

  本書是介紹世界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傳記。霍金被人們稱為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霍金的一生非常了不起、激勵人心,他是位家喻戶曉的卓越的科學家。然而他卻是個患嚴重肌萎縮症的殘疾人,他留給我們的印象是:頭朝右邊傾斜,肩膀左高右低,軀體瘦小扭曲,連嘴巴也歪成S型,坐在輪椅上。他20多年來所有的驚人成就都是在輪椅上完成的。

  本書講述了霍金的成就一生,他的家庭,他的教育,他的婚姻,他戰勝疾病探索科學真理的拼搏精神。但作為傳記類書籍角度來說,這本書(榮楚歐著的)寫的並不好,寫的比較粗糙,只能作為一個對霍金淺顯瞭解的入門。

  大家都知道,霍金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演講和問答只能透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的殘疾程度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殘廢。他一生中不僅生兒育女,而且成就非凡,喜愛音樂、書籍等,興趣廣泛。霍金的成就都歸因於他的才華以及不懈努力。儘管被疾病纏身,他樂觀堅強,訓練自己的大腦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運作,放棄了手寫方程式轉而用視覺化解決問題。我們很難想象的是,他日益衰敗的身體卻成就了他無與倫比的強大思維,成了他偉大成就的資源。

  在《霍金傳》一書中,不僅是霍金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的家庭教育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霍金小時候不合群,還口吃、內向、運動能力差,由於思維和行為方式不同,被同學們瞧不起,也無法融入同齡人的.圈子。甚至不少科目還存在學習障礙。是他的父母用耐心包容、理解陪伴、因勢利導,把他培養成充滿自信的人,使得他在未來成就非凡。

  最後讓我們謹記巨星霍金的這樣一句話: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霍金傳》讀後感6

  浩瀚的宇宙,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發掘探索,科學家們一步步邁向更遠處,他們孜孜以求,尋找著真理。

  《霍金傳》就為我們介紹了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理論物理學家。主人公當然是斯蒂芬霍金。作者克里斯廷拉森將為我們介紹這個輪椅上的卓越科學家。讀完這本書,我們就會認視到一個全面而又真實的霍金。

  作者將霍金從出生到老年的經歷和成就都寫得認真仔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2年1月8日,隨著一陣稚嫩的啼哭,霍金降生在牛津。後來的幾年裡,他有了兩個妹妹。受父親影響,11歲的霍金決定以科學為業。後來全家去了印度,他卻留在牛津與親戚漢弗萊一家生活。17歲時,他以優越成績考入了牛津大學。20歲時,他出現了病症,這年,他在牛津大學畢業,並以優的成績被劍橋大學錄取。他開始在薩馬指導下讀研,研究宇宙學和廣義相對論。1年後,他被確診患上肌萎縮性側所硬化症,預測兩年內死亡。這訊息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他並未絕望,而是繼續學術研究,他的事業也開始蓬勃發展。這後來的幾年,他發表的論文不斷獲獎,可病魔並未罷手,將他永遠拖上了輪椅,他越搓越勇,致力於研究,屢次獲獎。42歲到44歲間,他完成了《時間簡史》,此後,他聲名遠揚。他開始了更深遠的探索。59歲那年,他的《果殼裡的宇宙》發行了。

  在這本傳記中,我首先讀到了一個堅強樂觀的霍金,當他得知自己患病後,曾一度絕望,可他看到另一病床的白血病男孩死後,他感到自己的價值,發現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從此,他堅強地掙出了絕望,並竭盡所能地探索宇宙,他的事業道路也變得前景輝煌。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卻讀到了幽默感,這本不屬於這一類人的詞竟出現在霍金的身上,在學術界內應是十分難得的,他曾與索恩在1974年關於天鵝X-1是否是黑洞打了傳奇式的一個賭,還立下字據,這冷嘲式的幽默感也讓人驚奇。

  就這樣,我似懂非懂地讀完了《霍金傳》,雖說我不能理解他那深奧的學術研究,但我卻對科學知識有了更全面的瞭解。我也認識了一個真正的霍金,他教會我面對困難的勇氣,相信真理,相信科學,樂觀與自信。

  想讓生命實現價值,就一定要堅持不懈,像霍金那樣去執著地追求。

  《霍金傳》讀後感7

  他,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他,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他,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演講和問答只能透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希望把自己當作只是碰巧身體有殘疾的科學家,而不是不起作用的科學家;他,就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斯蒂芬·霍金。

  霍金,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我在小學時就學過一篇關於他的文章。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翻開《霍金傳》這本書時,再次被霍金那身殘志堅、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所震撼。眾所皆知,霍金是個不幸的殘疾人,看到《霍金傳》的封面時,我也十分驚訝:頭朝右邊傾斜,肩膀左高右低,軀體瘦小扭曲,連嘴巴也歪成S型,坐在輪椅上。這與許多同樣卓越的科學家的形象截然不同。書中還有許多對霍金的描寫,讓我深有感觸。當醫生診斷身患絕症的霍金只能活兩年時,他雖然也曾沉悶、悲觀,但在一番心理鬥爭後,他選擇了與命運作鬥爭,選擇了在死前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他開始研究不斷膨脹的宇宙的不同性質。他思考著宇宙從什麼時候開始?時間有沒有盡頭?他發現了黑洞的蒸發性,推論出黑洞的大爆炸……後來,他寫出了不朽的名著《時間簡史》。1974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成為只有像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才能躋身的盧卡遜數學講座的教授。

  掩卷沉思,我感慨萬千。

  霍金,一個身殘志堅的、卓越的科學家,可我們呢?擁有健全的身體,卻無法像霍金那樣,有一番成功的業績,甚至沒有他那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品質。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的音樂期末成績才只有80分,這對於其他科目都很優異的我無疑是個打擊。因為這個成績,我甚至沒有評上三好學生。頓時,一種絕望油然而生。回到家,爸爸說:“琳兒,這次的只是一個小失敗,今後的路還長著呢。”我想了想,也對,於是開始努力學習,平時休息時也會哼歌。但是,老天似乎有意和我過不去,下一次的音樂考試我仍是80分。我沒有勇氣再去面對失敗,並再去努力了。我甚至決定放棄這門學科了。如今讀了《霍金傳》這本書,我看到了命運比自己還慘的科學家——霍金。霍金都被命運捉弄殘疾了,我這點挫折又算得了什麼?是的,我應該向他學習,堅持下去,不屈不撓,這樣才有可能成功。但遇到一些小坎坷就不再嘗試,那離成功豈不是遙不可及?所以,今後我不會再這麼輕易放棄任何一件事,像霍金一樣,做到堅持不懈,不屈不撓。

  《霍金傳》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屈不撓,因為一旦放棄,何談成功?霍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