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交往與空間》讀後感

《交往與空間》讀後感

《交往與空間》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交往與空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雖然《交往與空間》成書於1971年,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以及世界來說仍舊有著現實的意義。

  無論是必要性活動,還是自發性的活動或者社會性活動,城市的尺度都在深刻的影響著現代城市的人類活動。而人口的變化,兒童的減少而老年化的增加在當下仍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但同時在中國,城市周邊的新城開發,很多大的空間尺度早已經超越了人應該承受的範圍,伴隨著工業化的程序和各種城市功能的劃分,不少富於生氣的城市和居住區變得死氣沉沉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今天的一些中國城市的攤大餅式的開發過程。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依賴於汽車出行,這種依賴也使得生活更加乏味。所以楊。蓋爾先生認為我們要集中的不是建築物,而是人和活動,這點我十分認同的。我不禁想到了洛杉磯,一個離開了汽車而無法行動的城市,正好違背了書中說的這些條件,使得洛杉磯成為了一個乏味的不適宜居住的城市。洛杉磯失敗了,我們不能重蹈覆轍,綜合性的公共交通系統的發展是給城市注入活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特別有意思的是,大學時一座城市的思想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城郊,大學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建立新的學區,一些商場住宅同時圍繞著大學開始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而同時這種功能城市的單一性帶來的一些利弊都在今天有著非常可預見的進行著。

  但是就綜合來說,書中的重點在我看來就是:人被人吸引。而城市設計所要做的就是怎麼樣去讓人吸引人參與到更多的交流中來。雖然這其中確實有著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設計,例如學校,反而是要封閉性的。城市的建築,交通,環境,以及建築本身的設計都需要體現這一點。例如一個擁有落地窗的商店或者健身中心,對於一個全封閉的環境來說,對於外界的吸引確實是足夠強大,無論是內部的人還是外面的人都希望透過這一面牆觀察到所處環境意外的東西,這看似很簡單的`道理確實也反應了我們的活動都是在不停的互相吸引中潛移默化。而環境的尺度,給人造成的影響,同時影響著人是否願意主動的發生活動和交往。道路的寬度,尋常巷陌的情切感,休憩場所的設計都在影響著人的活動。在有人出入於城市功能的任何地方,或者在一幢建築物內的功能能得益於戶外逗留條件的地方,建立起室內室外的良好聯絡,並在建築物前設定良好的休息場所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在一個設計的規劃佈局中,我們需要更多的考慮到我們的設計是否能夠具有這些良好的因素,從而使得我們的設計能夠實現我們最初對於人類活動的設想。而兒童,成年人,老人三種人群對於環境的要求都需要在設計之初就充分的考慮,書中強調了戶外活動常常是即興發生的,具有很強的流動性特點,這就對物質條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果要保證良好的體驗與交流的機會,而且有範圍廣泛的戶外娛樂活動,就必須使各種活動在戶內外流動,同時直接提供休息場所以及從事某一活動的機會。這樣,小型的、即興發生的活動就有條件發展起來,並有可能從眾多的小型活動中產生較大型的活動。而較大型的活動正式給予城市以生命力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