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教學課件
《海倫凱勒》是典型的寫人文章,海倫凱勒是一位不尋常的、偉大的女性!為了讓學生充分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2.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透過想象寫話、揣摩文字寫批註等方法體會海倫的不幸遭遇與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充分感受海倫人格的魅力。
3.在理解文字的同時補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相關語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人物 談話匯入
1、師:同學們你們都預習過課文,對海倫有什麼瞭解嗎?學生自由發言
2、看來同學們對海倫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美國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讀“名著便覽”,完成資料卡:
海倫﹒ 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
海倫﹒ 凱勒一個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寫了14部著作的著名作家。
海倫﹒ 凱勒一個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海倫﹒ 凱勒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十大英雄偶像。
3、時隔100多年,當我們穿過悠長的時光隧道,回眸凝視這位度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時,我們不由得驚歎:生命的奇蹟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她,去讀懂海倫-凱勒傳奇的人生。讓我們一起工工整整地寫下她的名字:板書課題:海倫·凱勒(讀課題)勒這個字是個生字,請同學們注意寫正確。
二、 初讀課文,把握梗概
1、預習時,課文讀了幾遍?同桌檢讀,彙報檢查情況,指出不正確的讀音,提出難讀的句段,相機理解詞語:
雙目失明:瞎 雙耳失聰:聾 瞎和聾直接導致啞。
脾氣暴躁 海綿乾燥:辨別生字“暴躁、乾燥”
不分晝夜 夜以繼日 不屈不撓:撓:彎曲,比喻屈服
包紮(zā)多音字,還有zhā和zhá
2、海倫·凱勒一生的事蹟不勝列舉,這篇課文寫了她哪些感人故事呢?讓我們拿起課文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寫下提綱。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海倫幼年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
在 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學習盲文。
海倫客服困難,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學會了說話。
海倫終於獲得成功,她把自己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事業中。
4、這些事情是按什麼順序來記敘的?組織學生將這幾句話連起來讀,瞭解文章梗概,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5、海倫凱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初步印象?
三、觸控心靈 感受“痛楚”
瞭解了文章梗概就是把書讀薄了,現在我們還要把書讀厚,才能走近海倫,真正讀懂海倫。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幼時的海倫。
1、輕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小海倫有多麼不幸了嗎?
2、生交流資訊,教師隨機提取重要資訊:雙目失明雙耳失聰
師:雙目失明意味著什麼?
師:雙耳失聰又意味著什麼?
師:她看不到什麼,聽不到什麼呢? 能說具體些嗎?
師:此時的小海倫,年僅一歲半,正是學說話的年齡,這又意味著她還—— 生:她還不能說話。
師:是呀!小海倫的世界“無聲無色又無語”。如果是你,你會怎樣?
3、師:現在再請你來讀讀這句話,你會怎麼讀呢?
(1)師生配合讀、指名讀,評價。評價中相機進行:“隔絕”能換成“隔斷、隔開”嗎?
補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文字:有一天,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看不見了,眼前一片黑暗。我像被噩夢嚇倒一樣,全身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3)再讀
四、小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複習匯入:
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工工整整地寫一個名字,一個感動世界的名字——“海倫凱勒”。(請同學們和老師齊讀這個名字)
同學們,一個一歲半的孩子,正應該享受這世界的新一抹陽光、雨露,及父母的微笑。但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小海倫此時卻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災難。(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海倫一歲半時遇到了什麼災難了呢?)
是呀,一場重病讓小海倫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她在無聲無色的世界裡,是多麼的無助與悲痛呀。可海倫到了二十歲,她卻成了一名大學生。並有著遠大的理想,為更多像她一樣的人服務著。
是什麼讓她實現遠大理想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
二、以“點”走近人物
(板書)——“不屈不撓”,這是課文對海倫·凱勒精神的概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比喻在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這是工具書上的解釋,那文中的哪些語句能體現出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精神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相關語句)。
三、細讀課文,感動內心
現在同學們的書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滿你智慧的波浪線。誰來說,你找到的句子是什麼。
1、(課件)“他不分晝夜……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1)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你發現哪些詞語更能表現海倫不屈不撓的精神呢,用筆將它圈起來。
(2)你發現了什麼詞?
A、“不分晝夜”
你能談談對這個詞的理解嗎?(無論白天黑夜,他都在摸讀盲文,也許,媽媽囑咐她多少次“海倫睡吧”,可海倫哪顧得上休息呀!)
B、“像一塊乾燥的海綿”
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這是個比喻句,把渴求知識的海倫比作了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吮吸著,直至“這塊海綿”裝的慢慢的、飽飽的。)
C、“拼命摸讀”
從哪兒可以看出是“拼命”呢?——“每個手指頭都摸出了血”(師介紹:我們知道盲文是向外凸顯出來的,由點數和點位的不同來區分,只是靠著手指慢慢地仔細地摸讀,這樣的學習遠遠比我們正常人來得困難。但7歲多的小海倫撲到媽媽懷裡喊一聲“疼”了嗎?她仍在那兒不停地書寫。)
D、“如飢似渴”
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好象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形容要求很迫切。文中是指海倫十分渴求得到更多的知識。)是啊,她是那樣的如飢似渴,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在夏日的午後(我們都在午睡或乘涼,而海倫卻仍坐在書桌旁,汗流浹背地不停摸讀盲文);在冬日的夜晚(我們已經進入了夢想,海倫仍在不停地摸讀,小手和臉都凍得通紅)。
(3)同學們體會的都非常深刻,那能讀好這段話嗎?請大家邊朗讀邊感受,讀出你的體會。
指名讀,評議(你們覺得他讀得怎麼樣呢?對,讀書就是要走進課文,“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4)就這樣,海倫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終於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大家注意到引號了嗎,它在這有什麼作用呢?(不是真的說話,而是在摸讀盲文及用盲文與別人進行交流)。
過渡:這就是不屈不撓的海倫,文中還有哪些語句能體現海倫的不屈不撓呢?
2、(課件)“為了使我的夥伴……練習,練習,練習……”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段文字,看看哪些詞感動了你?(夜以繼日、反覆、甚至、每天堅持等)。
師:你從這些詞感受到了什麼?(練習說話的艱難)文中說到“薩勒發音時,要海倫把手放到他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音”。同學們也可以試一試,你感覺到了什麼?(練習說話太艱難了)因此海倫·凱勒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引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注意到了嗎?這三個練習之間為什麼不用頓號,而是逗號呢?(①“我讀得越來越高,是因為海倫的形象在三個練習中,在我的心中越來越高大。”②“我讀得越來越低,是因為我想到了海倫練習中吃的苦,我越來越心疼,所以讀得越讀越慢。)
師:對,學語文就是要有這樣的敏感,透過關鍵詞語及標點來理解句子。這段話應怎樣讀好呢?(請同學們齊讀。)很好,從你們的朗讀中深切的感受到了海倫的不屈不撓。
正是這種精神,她獲得了成功——導讀第7自然段。這淚水裡包含著什麼?
3、知識不僅打開了海倫的.眼界,還使她有了怎樣的改變?自由讀第5自然段。(勇敢、自信、陽光、熱愛生活)
四、深入體悟,昇華認識
師:海倫的成功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取得成功,還歸功於誰?(她的父母、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等傾注給她的愛)
補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文字:
說實在的,在那漫長的黑夜裡能得到一點兒光明,完全靠著母親的慈愛和智慧。
一直到她——沙利文我的家庭老師到來。她減輕了我心中的負擔,重新帶給我對世界的希望,並且開啟我心中的眼睛,點燃了我心中的燭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安妮·莎莉文。
師:正因為有了愛,她才感到生命有了開始,從而走向成功,將畢生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也是愛,才給了海倫不屈不撓、敢於同命運抗爭的力量。在這裡,老師要送給同學們一句話“人能走多遠,不要看雙腿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毅力。”我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我們的心靈之光將由此被點燃。
五、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海倫文章中那些感動世界的文字。(生讀,音樂漸起)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衝出黑暗》
雖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無論處於什麼樣環境,都要不斷努力,都要學會滿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不要埋怨別人對你設下困難,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難,即使失敗了我覺得也不會太傷心,但我堅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則是你肯定會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師:這些流露真情的文字終將成為我們指路的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2、課的最後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記住這位感動我們,感動世界的人吧!(指著海倫圖片,並引讀)
讓我們記住一種精神 / 不屈不撓 /戰勝命運的精神 / 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讓我們記住一種品格/ 熱愛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 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讓我們記住一個人/ 一個值得永遠懷念的人/一個永遠激勵我們不斷向前的人/ 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六、作業
好書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蒐集有關激勵大家不向不幸屈服的名言及故事寫入展示臺。
課後總結:
《海倫·凱勒》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教學前,我細細研讀了文字。本文主要從“不幸、抗爭、奉獻”三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海倫·凱勒的動人事蹟,從而讓學生領會並學習她那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然後讓他們暢所欲言說說“海倫·凱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說海倫是“不幸的”、“不屈不撓的”、“堅強不屈的”、“善良的”、“有愛心”的人。在體會小海倫的不幸時,我讓學生們仔細品讀第一小節,抓住重點句子,詞語,甚至是標點。孩子們靜下來默讀課文,邊讀邊鉤鉤劃劃在書上寫感受。在接下來的集體交流中,學生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我抓住“有聲有色”這個詞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眼中“有聲有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又讓他們來對比想象生活在“無邊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靜”中的小海倫的悲慘生活。
交流中,有的學生說“海倫是一個愛發脾氣的人。因為第一小節中有這樣一句‘她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課文雖然從整體上介紹了海倫·凱勒的生平,但還是太膚淺,不足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課前我精心備的課派上了用場。我引用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自述:“每次手語無法讓別人瞭解我的意思時,我都要大發脾氣,彷彿覺得有許多看不見的魔爪在緊緊地抓我,我拼命的想掙脫他們。烈火在胸中燃燒,卻又無法表達出來,只好瘋狂地踢打哭鬧,在地上翻滾吼叫,直到精疲力竭。”我引導孩子們換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海倫,你不能和別人交流,你的苦惱無法傾訴,你甚至都不能叫一聲‘媽媽’,你會怎樣做呢?”從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眸中,我讀出了他們對海倫的同情和理解了。
在引導學生們理解海倫的愛心時,我又適時地告訴他們,雖然海倫的遭遇在常人的眼中是不幸的,但她沒有抱怨,她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說:“上帝待我不薄……”。正是因為這種不抱怨,才有了她不屈不撓的奮鬥,才寫下了那麼多感動世界的文字,才造就了一位曾經震撼了整個世界的人—海倫·凱勒。
整節課,孩子們積極參與,情感得到了昇華。但是因為倉促,所以在情感教育上沒有讓他們多說一說面對坎坷,面對厄運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