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600字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600字1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麼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說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著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了。
初中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600字2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從周朝以來對於天下的定義。而《三國演義》一書所呈現的'便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史詩。讀罷後,我陷於遐想之中。
東漢末年,賣草鞋為生的貴族劉備,與殺人而逃的關公和殺豬賣酒的張飛“桃園三結義”,共創大業。三分天下時,因為劉備文有臥龍、鳳雛等經天緯地之賢臣;武有關公、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虎將。所以,劉備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雖然兵少糧少,可是他卻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繡、滅袁紹、攻劉表……可見,曹操.他十分聰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壯志。劉備他雖然兵也少,但他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禮賢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謙三讓徐州、臨難時攜民渡江、風雪中三顧茅廬、白帝城託孤……因此,有民心的劉備成就了偉業。
當我看到東吳和曹操打“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萬有餘的箭時,我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而周瑜是多麼驚訝,又多麼想殺了諸葛亮呀!他以為諸葛亮日後會成為江東大患。當看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時,馬上在腦海中想到:江東的將士們對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戰”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公了,他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可惜關公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之,一世英明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惜、可嘆、可恨。
在三國的最後時候,三分歸一統,司馬炎成了這個世界的主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初中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600字3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主要向讀者介紹了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諸侯割據的一副副歷史畫面
小說中出色的謀士比比皆是,最使我敬佩的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通。他後來投靠劉備,為劉備奪荊州、佔益州。劉備死後,諸葛亮有12年獨攬大權,他完全可以做第2個曹操,稱王稱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終其一生並未取代劉禪。這足以表示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
小說中的趙雲武藝超人,真乃一代良將。他曾衝進袁紹營中如入無人之境,大破袁紹。他也曾在萬軍之中單槍匹馬救劉備的兒子,並殺了曹操陣營的五十四員名將,奪了四條長槍和一把寶劍。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書中的關羽不僅武功過人,而且義薄雲天。他因一次戰役被迫降曹,但提出約定:他一但知道劉備的下落,就一定要去找劉備。在曹操營中,曹操為了籠絡關羽,經常送他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但關羽仍不變心,對故主忠心耿耿,並最終回到劉備身邊。
縱觀《三國演義》中各路英雄豪傑,他們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或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造福一方百姓,為後人留下一段段佳話,讓人望塵莫及,徒生敬佩之情。
撫卷沉思,我從這些歷史任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他們那種橫槍躍馬,馳騁疆場的灑脫英姿;感受到了他們憐惜蒼生,關心百姓的悲憫情懷;感受到了他們笑對死亡,捨生取義的英雄豪氣……
唉,雖然東漢末年和英雄很多,但早已灰飛煙滅,成為歷史,可惜!可惜!
初中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600字4
讀《三國演義》,我看到了忠義與背叛、仁德與殘暴,更看到承戰爭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盟友,不覺感嘆人性的複雜。而看到一幕幕精彩的好戲;桃園三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計又不禁拍案叫絕。
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曹操的深不可測,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劉備的愛民如子,趙子龍的一身是膽,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義薄雲天,司馬懿的陰險狡詐等等。其中,曹操和劉備兩人帶給我的感觸最多。
羅貫中筆下,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成功的藝術渲染下,我對這個運用暴虐殘忍的手段和施展陰謀詭計統一了中國北部“奸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陰險狡詐、虛偽冷酷、專橫跋扈等惡行,為曹操招了不少罵名。不過,對曹操的正面描寫也挺多,寫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博學多才,這樣的寫法是作者的主觀念和客觀真實得到統一。
而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機敏;論文治,他沒有曹操高深;論武功,他沒有曹操勇猛。但他具備統治那個時代最需要的品德——仁義且謙遜!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正是憑藉性格中的虛懷若谷,劉備得以廣納賢士,從最初的關羽、張飛,到後來的趙雲、黃忠,無不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每當我讀到曹操因殘暴而失民心時,或讀到劉備因感情用事而釀成大錯時,總會幻想:若是有一位明君結合了劉備和曹操二人的優點,既具備愛民如子的仁德,又擁有權衡得失的能力,那天下不就能長治久安了嗎?然而,“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我們只有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向著心中理想的生活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