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反思

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反思

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反思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結束後,就進入了“教”這個環節,這是課堂教學的高潮。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而此環節的時間也只有10分鐘左右,這就決定了教的內容要少而精。教師只須教教材內容的20%,即重點、難點;只教學生不會的,即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例如魯迅的《故鄉》一文那充滿哲理性的結尾,對於初二學生來說,要真正理解其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對此應多講一兩句。在這一環節中,教的內容是少了,但教的要求不能降低。大綱要求理解的,就要講為什麼,讓學生真正理解,然後上升為理論,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研究怎麼運用。如對二重複句的分析,學生常見的錯誤是對第一個結構層次劃分不準。然而,這是分析二重複句結構層次的關鍵,“一步不慎,滿盤皆輸。”教師對此也要多講一點,以幫助學生如何總觀全域性,找出全句的第一個結構層次。在“教”的這個環節中,自然不是教師“一言堂”,老師教的方式是:先讓會的學生講,講對了,老師不重複;學生講得不完整,老師要補充;學生講錯了,老師要改正。如在與學生討論明確“魯迅對他筆下的孔乙己和吳敬梓對他筆下的范進所持態度相同嗎”這一問題時,有的同學說:“相同,都持批判態度。”有的同學說:“不相同,前者持同情態度,後者持批判態度。”顯然,這兩種答案不完全正確,教師此時就要補充、更正。

  由此可見,教的過程,是學生自學環節的延續和深化,是學生在進入最後一個環節——“當堂作業”中不出錯或少出錯的`保證。在“教”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充分發揮。

  綜上所述,“先學後教”,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教師要像教練一樣對學生給及時的的引導、指正。如果教師指導自學不得法,精講中抓不著要領,

  先學後教的效果就成問題。因此,先學後教的效果有多好,取決於教師的素質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