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的無知與追求真理作文1000字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刻意的無知與追求真理作文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劉瑜說:“刻意的無知可能帶來豐厚的.利益報酬,在這裡,無知是一種精明。”就像這位父親,當追求真理並不能帶來利益甚至會帶來損失時,他無情阻斷了兒子對真理的渴求。利益至上是一種本能。
曾有人詢問,為何中國數千年曆史,卻從未出現一個牛頓式的人。因為自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中國學者便一起圍著孔子轉。至於蘋果為什麼會掉下樹?兩個鐵球哪個先落地?食物為什麼會腐敗變質?於仕途無益,不言。王小波說,如果有一位哲人王解決了世上一切難題,他一定要生活在這位哲人王之前的時代。而中國被孔子這位哲人王統領千年,大抵是仕途利益太重,將真理壓得不堪一擊。於是每出現一個企圖分開“絲瓜藤”“肉豆須”的孩子,都會有一箇中國式的父親站出來,告訴他,別這折騰這些無用之事,學好四書五經科舉致仕才是真理。
有一個與“絲瓜藤、肉豆須”同樣糾結的問題叫“電車難題”,當一輛失控的電車開來,是把身邊的胖子推下去保全多數人的利益,還是堅持人權至上冷眼旁觀電車上的人死去?這一難題被國外諸多學者爭論已久,在國內卻並未掀起波瀾。國人對此大多嗤笑,浪費時間。當追求真理會帶來麻煩時,選擇無知真是太過明智!明智到某位法官會說:“不是你撞的,你幹嗎要扶?”法官很聰明,他知道調查真相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所以選擇無知;研究院很聰明,知道為瑞海物流公司造假可以收賄,所以閉眼不看;物流公司更聰明,知道無視資質可以賺錢,所以堅持儲存危化品。刻意的無知可以省麻煩得利益,卻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父親拯救了那一小塊地的食物,而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卻被扼殺。於實用主義者而言,父親是對的,因為絲瓜和肉豆的口味並不會被藤的纏繞方式影響;於科學家而言,孩子是對的,因為科學史上的重大成就許多都源自這類“無用功”。“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源於對職稱名譽的無慾無求,一心向學、不顧名利看似愚蠢,但站上諾獎舞臺的人卻是她。當年紅極一時的于丹借《論語》出書演講名利雙收,這做法確實聰明,不久卻因讀書少而寫不出東西淪為笑柄。可見,追求真理的無用功會在某刻得到回報,而堅持無知的智慧也終會扒下光鮮的表皮。
bbc的一部記錄片再度引發對中國教育制度的質疑。明明我們是最努力的,為什麼諾獎得主人數遠少於西方國家?大概因為,西方國家的家長會問“你問了什麼好問題?”而我們的家長會問“你得了多少分?”前者在追求學術,後者在追求學歷。中國人當真不知道求知的重要性嗎?我們是知道的,但當保持無知可以更便捷地取得高文憑、好工作,我們顯然更關注快速提高的方式。然而時間會在某刻回上一擊,告訴我們,刻意的無知是短暫的聰明,而追求真理則是長久的智慧。
所以,小男孩,告訴你父親,儘管那不影響食用,他們還是應該被理清。因為人生那麼長,我們總需要一些“無意義”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