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自然作文> 高考作文感知自然無關遠近

高考作文感知自然無關遠近

高考作文感知自然無關遠近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

  看天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開啟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少了靜觀雲捲雲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滑鼠,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感知自然,無關遠近

  湖南省地質中學 劉超衡

  天光雲影,草長鶯飛,是自然對人類的賜予;綱目屬種,遷徙演化,是人類對自然的賦予。人類是自然之子,依附自然,必以感知自然為先,顧城的詩句“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強烈的對比表達了人對自然天然的親近。然而無論以什麼途徑去感知自然,無關遠近,關鍵取決於你的心。

  (評論:人類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賦予了人類而不是人類賦予了自然。自然賦予了人類,也賦予了人類感知自然,認識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本領並且透過自然得以發展和提高。人類與自然有一種天然的親緣關係,人不能脫離自然,但可以感知自然,這是堅持了可知論的觀點,但是人類要真的感知自然和認識自然還要不斷地努力,從現象到本質,以及自然規律的把握。並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感知自然的階段就能解決的問題。從空間關係上和時間順序上來說,對自然的感知和把握都具有無限的意義。歸根結底不是取決於人的主觀願望而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感知自然與遠近有關係,與主客觀條件都有關係。不能說“取決你的心”這是唯心主義的觀點,現在的人們已經習慣接受唯心主義的.觀點了,主要是新一代的知識分子和教師。)

  大自然光怪陸離具體可感,感知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近自然,自然之近,近在目之能及,指之能觸,鼻之能嗅。中國農曆月份的詩意別稱,都是以花之名,感知自然之景,察歲月之變遷。自古以來,描寫自然之景的詩句也不勝列舉: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精微;陶淵明“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之恬淡;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絢麗;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之清冷,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之驚喜;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遼闊。無不給我們帶來自然之美的享受。新時代的人們,也不乏親近自然。朝發夕至,快速便利,世界各地都留下中國人的足跡,旅行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投入到自然的懷抱,洗去壓力與煩擾。 (評論:透過例句古人感知自然的詩句來說明親近自然是感知自然的最佳途徑,很有說服力,古人透過眼耳鼻舌身五官直接感知自然認識,都是從不同的側面感知的,而且是情景交融的,藏情於景,借景生情的,不單純是對自然景物的片面感知,還有人生的感悟在其中,聯想到現代人感知自然的方式雖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還要直接親身去感知自然,而且可以走的更遠更快更省時。給人以一種古今的強烈對比的感覺,即給人以時空在收縮變短的感覺。但是對於感知的未知領域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具有無限的。末尾一句,寫到了旅行,也是一種投入自然懷抱的方式,原來是為了洗去生活的壓力與煩惱,就顯得格調不高雅,境界就明顯低於前面例舉的幾位古人。)

  然而自然不只是光影之於人眼的存在,自然也有神秘莫測的一面,深奧無比,顯得又似近又遠,遠得有無窮的未知。徐霞客聞奇必探,見險必截,必窮其奧而後止,窮其半生,著《徐霞客遊記》,對地貌地質水文植被都做了系統的考察,既是一部山水遊記,更是一部極富科學研究價值的地理鉅著;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考古證今,窮究物理,探尋自然百草之藥理;達爾文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評論:感知自然不能只浮在表面上,還要深入下去,感知要深化,徐霞客認識了中國地理的規律,達爾文認識了物種起源的規律,創立了新的學說,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很有說服力。)

  此外,身臨其境也未必能感知自然,到過清華園的人也許無法出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去鳳凰古城的遊客未必能感受到沈從文筆下的鳳凰那樣的靜美,去劍橋康橋的人未必能找到《再別康橋》的自然圖景,沿著史鐵生的足跡去地壇找尋也許會讓你遺憾。但一個從未到過三峽的酈道元居然寫出表現三峽的絕世名文,一個從未到過岳陽的范仲淹能寫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感觀自然,止於視覺享受,心沒有到達,身雖至之,亦不能知。若能存乎一心,就能無關遠近,才能更窺探自然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