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3篇

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

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3篇

  想要了解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細緻全面的調查,並將獲得的成果展現於調查報告中。但是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篇1

  近年來,新聞媒體在招聘採編人員時,存在著並不十分看好新聞系畢業生的情況。同時,業界人士也普遍反映,新聞院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畢業生不能滿足媒體發展的需要。身為一個在校的新聞系學生,本著對專業的喜好和對未來就業前景的關注,筆者選擇這一課題進行了歷時14天的調查研究。

  調查物件:

  紙質、非專業性媒體

  調查方法:

  1、採訪:分別透過直接採訪和電子郵件採訪的方式,採訪了《汕頭日報》副總編輯蘇偉鈿和《廣州日報》政文部記者陳翔。

  2、查閱:透過查閱國內新聞專業核心期刊上的相關論文,獲得材料。來源有《新聞記者》、《當代傳播》、《新聞知識》等。

  3、網上資料搜尋:由於精力和時間有限,一部分資料來自中華英才網、中國新聞研究中心等網站所進行的相關調查。

  畢業生能夠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是一個專業的設定價值所在。那麼新聞專業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是否能夠受到媒體的青睞,從而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呢?讓我們先看看從新聞院校、新聞學子、媒體三方面調查瞭解到的一些情況:

  I、新聞類專業:暴增至661個

  據教育部高教司據統計,94年以前,全國新聞學類專業66個;95-99年間,共增58個,平均每年增長10個左右;00-04年間,共增335個,平均每年增長70個左右;到了05年,我國新聞類專業已達661個,即在一年的時間內新增新聞類專業點202個。

  去年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新聞類專業在校生有12萬餘人。661個新聞類專業中,新聞學佔209個,廣告學232個,廣播電視新聞學146個,編輯出版學50個,傳播學專業點為24個。

  II、就業比例:新聞畢業生“不做新聞”

  綜合各大新聞院系的資料來看,畢業時最終進入到媒體從事新聞工作的本科新聞系學生,只佔總人數的30%-40%。以復旦大學為例,201x屆新聞學院學生的畢業走向資料顯示,35.1%的人去了各類報社、通訊社和雜誌社,5.4%的人進了廣播電視電臺,有4%的同學進了站,從事記者和編輯工作。19.9%的人在各類企業從事市場、諮詢、行政等工作,有9.4%的人在專業廣告公司就職。2.1%的人在國家機關從事其他機關工作。

  從媒體招聘的比例來看,新聞畢業生所佔的比例也遠達不到大多數的標準。《廣州日報》近年來定期招聘的人員中,新聞畢業生也只是佔到4-5成,沒有超過半數。

  III、媒體:您要新聞畢業生嗎?

  寧波某報編輯不久前在該報評報會上稱:“除人大、復旦等幾所高校,其他大學應該取消新聞專業。”其原因是該報近年來招收的新聞專業畢業生功底差,寫作能力明顯不如中文、歷史,甚至是其他專業的畢業生。

  雖然其觀點比較偏激,但卻反映出媒體招聘時並非別看好新聞系畢業生,反而時常青睞其他專業畢業生的情況。甚至有人發表這樣的怪談:想做新聞別學新聞,害了自己;學新聞的別做新聞,害了社會。

  從三則材料和資料中可以看到,新聞畢業生的數量在不斷攀升;“窩裡鬥”的同時,與其他專業畢業生之間的競爭也在日益加劇;媒體招聘時普遍存在不看好新聞系學生,而更青睞其他專業的學生的情況。這些都導致了新聞系的學生在畢業時並不一定能夠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顯然,是因為新聞院校培養的畢業生與媒體所需要的人才之間存在著一定差距。那麼媒體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

  複合型人才VS專門型人才

  在採編上,媒體到底需要的是“萬金油”人才還是專門型人才?這個問題是業界經常加以討論的課題。通常的觀點有兩種:一是需要新聞專業“萬金油”式的人才,有一定的寫作功底,什麼題目需要都可以寫作;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專門的路線需要專門的記者去跑,不同路線的記者是來自不同專業的專門型人才。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汕頭日報》的蘇偉鈿副總編輯卻給出了一個新穎的答案。她的回答是:這與報社的財政能力有關。財政能力較強的媒體,能夠提供更多的版面,版面的專業性也更強。此時它就有可能需要對這一專業領域比較瞭解的,非新聞系學生來擔任記者,並且經濟上也有這種支撐能力。而對於市縣一級的媒體,廣告收入較少,部分支出仍需財政補貼,經濟能力較弱。每天的4-8個版面並不能按照不同領域來劃分,有其他專業背景的學生無法發揮其專長。所以這些媒體選擇在各個領域都能採寫到新聞的“萬金油”式人才,在經濟上比較實惠的做法。

  有專家認為,新聞系的畢業生上手快,但發展空間較小;而其他專業的學生雖然在寫作能力上已開始不及新聞學生,但是一旦掌握了採編技巧,就具有複合性優勢。蘇副總編表示贊同這種觀點,並做出了自己的解釋:“新聞系的畢業生對新聞報道的寫作方式、格式等比較熟悉,上手快,較善於把握新聞角度。但在做某專業領域的採訪時,就顯示出缺乏專業知識的缺陷。”

  《廣州日報》的陳翔記者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新聞系學生確實存在上手很快,新聞敏感比較容易培養的優勢;劣勢是不夠專,比較浮,駕馭大題材、大稿子能力不是很足。比其他專業學生上手快是必定的,但發展得看各人。如果能夠突破浮在表面的特點,新聞系的學生還是可以往上發展的。

  照此看來,新聞系的學生要想在媒體中取得發展,就應保持住自己的專業優勢,克服“萬金油”式人才缺乏其他專業知識、“不夠專”的弱點。而大多數克服弱點的成功經驗,是成為一名複合型人才。新聞系學生能夠在大學其間除了學好本專業課程外,更多的接觸其他領域的知識,最好是能掌握另外一門學科知識或專業技術,從而達到知識上的“複合”。另一方面,在專業技能上,除寫作技能外,新聞系學生還應當掌握攝影、美編、編輯軟體使用等專業技能,達到技能上的“複合”。

  蘇副總編認為,像這樣的複合型人才,才是媒體所普遍需要的。這類學生在應對媒體內部調整時,適應能力更強。這也應當是新聞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方向之一。

  要技能,更要素養

  在調查媒體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時,筆者發現無論是受訪的編輯、記者,還是其他專家學者的文章都指出,新聞系學生在完成深度報道方面,存在著一定不足:蘇副總編認為,剛畢業的新聞系學生書生氣太重,缺乏人生閱歷和從業經歷,在做深度報道時,難以做到“深度”採訪;陳翔記者認為剛畢業的學生普遍缺乏駕馭大題材、大稿子的能力,也缺乏文采。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大學新聞專業的課程設定有關。新聞專業的學生雖然經過一定的新聞教育和實習環節,但是與社會的接觸仍然太少,實習機會也不夠多。這與媒體需要知識儲備和經驗閱歷俱佳的人才的情況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學者何志武在他的文章《新聞教育面臨的幾大困惑》中指出:雖然新聞院校一般會透過各種途徑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但這方面的功夫仍須加強,既要讓學生樹立“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意識,又要對記者這個職業的艱辛又充足的精神準備。缺乏勤奮吃苦精神的學生即使學歷高,專業也好,但不能吃苦,採訪不花工夫,寫稿馬馬虎虎,這樣的新聞從業人員很快就會被媒體所淘汰。最近曾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某家報紙媒體招聘了若干名碩士生和博士生做記者,在職業培訓階段,就有三分之二的新記者因為吃不了苦,成了逃兵。這是新聞畢業生所應當積極避免發生的情況。

  一直以來,新聞業界都存在著“記者是吃青春飯的職業”的說法。針對這種說法,業界人士朱學東毫不猶豫的批判道:“這是心態問題!”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採訪時舉例說,在國外很多記者都是滿頭銀髮,在工作中他們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尷尬。資深記者的經歷、磨難,對於他的工作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韌性和毅力都是記者克服年齡問題的法寶。

  這一板塊的觀點是:媒體對人才的需求除了技能上的要求外,還要求記者們擁有專業素養。這裡所說專業素養應該包括知識儲備、經驗閱歷、社會責任感、韌性和耐性等。如果新聞畢業生具備了這些,必然會更受媒體歡迎,從而增大留在媒體工作的機會。

  營銷、管理、傳媒技術等其他方面的非採編人才

  有專業文章指出,目前我國的新聞人才結構呈橄欖型,即採編人員為主體,其他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比重較小。而據統計分析,合理的'媒體人才結構應該為啞鈴型,即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為主,日常工作人員比例較小。由於以前市場化程度低,導致媒體人才(除採編人員外)儲備嚴重不足。隨著改革日益深入,中國傳媒業被逐步推向了市場,專業的營銷型人才和管理人才開始出現空缺。(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有許多文章將營銷和管理兩方面的人才需求合二為一,稱之為“經營人才”。本人並不十分贊同。)近年來,媒體對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尋找記者、編輯,尋找懂管理、營銷的人才需求呼聲不斷。有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共有5000多家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達55萬人,但懂得媒體經營管理的人才卻不到1%。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缺乏,幾乎成了媒體的“通病”。

  “媒體職業經理人”是一個比較新的職業名詞,指那些熟知中國傳媒國情,懂得新聞業務知識,具有一定經營管理理念及技能,以媒體經營管理為職業的經營管理人才。他們一般應具有三種能力:一是把握政策的能力,有政治頭腦和制度意識;二是熟悉新聞業務,懂得編輯和採訪等基本新聞業務知識;三是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懂得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財務會計學等基本經管知識。發行人、總經理、總編輯、內容總監、發行總監、廣告總監、生產總監、人力資源總監以及網路媒體的執行長等,均可稱為“媒體職業經理人”。

  在媒體經營的過程中,對媒體產品(即報紙、雜誌)和廣告版面的營銷工作,決定了媒體的經濟來源。一個媒體中,具體執行營銷工作的部門有發行、廣告、印務等部門。蘇副總編指出,一個懂得新聞傳播規律的經營者,知道如何透過傳媒,來為媒體創收。另一方面,媒體經營體制改革以後,對管理型人才的也產生了極大的需求。媒體管理層也同媒體營銷一樣,需要管理人員同時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懂得新聞傳播的規律。目前,我國媒體的管理人員大多從新聞業務部門提拔起來,有的是上級行政部門委派的,絕大多數沒有經過專門培訓,也缺乏經營管理現代傳媒的經驗和意識。

  媒體對營銷、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同樣也是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別於上文提到“複合型人才”的是,這是媒體內部執行、管理的人才需求,是職業領域的複合,而非採編上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複合。對新聞系的畢業生,更多的是要求他們在營銷和管理領域具有一定的能力或經驗,要求較高。

  除了營銷、管理方面,媒體對非採編人才的需求還體現在傳媒技術方面。筆者歸納的傳媒技術,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美編技術、印務技術等。網路的日益發達,也帶動了紙質媒體向網路媒體領域發展。在這過程中,對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有一技之長的新聞畢業生,進入報社後可以得到專才專用,屬於比較受歡迎的人才之一。美編和印務方面對就業者的新聞素質沒有太大的要求,但是這兩方面的人才也是一個媒體經營運作所必不可少的,也應該成為新聞畢業生選擇進入媒體工作的考慮方向之一。

  結論:

  從調查的資料和結果來看,媒體對採編人才的需求體現在複合型人才和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人才上。其原因是新聞媒體不願為支付培訓成本,需要一進媒體就能幹活,而且還能具備多方面能力的人才。而剛出校門的新聞畢業生卻恰好普遍需要較長的“預熱”過程。另一方面,媒體還需要執行方面的營銷、管理人才,需求量相當大,並且仍有增大的趨勢。

  結合自身經驗來講,透過這次調查,筆者發現在媒體人才方面,供求雙方存在著錯位。而要改變這種現象,提高新聞畢業生的就業率,則需要新聞學院在專業課程設定、增加實踐環節等方面儘早與市場需求接軌,培養出媒體需要的人才。

  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篇2

  經過一週多緊張有序的走訪、調查以及宣傳,迎來了我們暑期社會實踐的圓滿結束,我們按計劃完成了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並且受到了理想效果,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政策的瞭解。我們走訪了勞動局、就業保障局,在xx局長等的交談下了解到了黃陂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並且瞭解到與農民工相關的政策:小額擔保貸款的條件以及貸款金額,就業培訓的相關部門及政策,農民工個人保險燈政策。而且我們拿到了黃陂區勞動局根據自身情況編目的關於農民工的政策與指導,因還未出版,沒有具體的書名,只是一份稿件。

  其次,我們走訪了陽光電腦培訓中心、黃陂技術學校等培訓機構,瞭解到了機構培訓的物件與內容,更重要的是農民工參加培訓的基本情況。

  再次,我們透過xx區勞動局的介紹,走訪了xx養豬場及其附近的涼亭村、晨龍電子公司及其所在的油崗村、同建電子公司及同建村,從城市來到邊遠地區,再回到城市邊緣相對發展較快的地區。透過與村長交談了解本村的政策、農民工就業等基本情況,透過與農民工及其家屬的交談更直接的瞭解了他們的現狀與需求,並介紹了政府的相關政策。另外,我們還大範圍的做了問卷調查,透過具體資料來科學的分析農民工的現狀與需求,更具有科學性、真實性。

  另外,我們進行了宣傳工作,得到了廣大農民工的關注與支援,有很多農民工主動上來諮詢,我們耐心的回答他們的問題,並宣傳了相關政策,還發放了與他們相關的政策檔案指南,例如:小額擔保貸款辦事指南、創業培訓辦事指南等。

  最後,我們回訪了勞動局,向他們反饋了我們的調查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而且,我們諮詢了關於農民工政策的更加詳細的內容,使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們鍛鍊了自己,包括自己的交際能力等,並且初步關注社會、近距離接觸社會、深入瞭解社會,這使得我們大學生受益匪淺,對於我們未來踏入社會時有很大幫助。

  另外我們也真正收穫了具體的事情。從偏遠地區涼亭村與近郊區油崗村的走訪中發現:在近郊區農民工的年齡範圍廣,人數多,而且參加過培訓機構,技術含量高,總體來說是思想覺悟高,在此基礎上,在經濟危機下就業情況收影響較小;然而在偏遠地區,農民工集中是青壯年,但是他們的思想較為保守,他們寧願投親靠友也不相信培訓機構,儘管政府出資每天10元的補助費。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改善農民工的基本情況應該首抓偏遠地區,而且應該從思想覺悟上開始著手,大量宣傳開放的思想,鼓勵創新的思想等。所以我們應該“開放思想,實事求是”。

  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篇3

  20xx年7月25日 週一 晴

  今天由於要去社群進行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調查報告,所以早上起了個大早!社群居委會的人員到八點才上班,所以我在七點五十準時從家裡出發,到地方的時候他們的兩個工作人員已經到了。我就把我做這份調查的內容、原因及目的給他們解釋了一下,他們聽後表示很支援我進行的這份調查,並且給我蓋了章。把這一切的前序工作做好的時候已經快九點了,剩下的時間我就開始在我們建蒲小區進行調查。

  調查過程不能說有多順利吧,因為我要一家一家的敲門,有的家裡都沒人,就算家裡有人的家裡也不一定有我要調查的物件。如果家裡有符合我要調查的物件,我就耐心的給他們講講我做這份調查的內容、原因及目的。還好最後他們都欣然的表示願意配合調查。和他們說好了明天我來收調查報告表。但是這樣的速度是比較慢的,一直到中午才找到了五個符合要求的人。於是只好等下午再繼續在社群內進行調查。

  很快就到了下午,下午的調查比上午快了一些,可能是因為上午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吧。我兩點半開始工作,到四點半就又找到了五個符合要求的人,和他們或者他們的家人交代好說明天我來取報告表。然後這一天的工作就算是結束了,回家去好好的想了想今天所做的,覺得還算可以,十份的調查報告都發出去了,就等著明天去收表了。

  晚上早早的休息了,然後一夜好眠。

  20xx年7月26日 週二雨

  一大早起床就感覺天氣很陰沉。這夏天的天氣真的是想娃娃的臉呀,說變就變。還是早上七點五十從家出發,不同的是今天沒有往區委會跑,而是直接去各家收我的調查報告了。每收一份都對他們表示感謝他們配合我的工作,他們都會很客氣的說沒事的,不麻煩!這讓我心裡覺得熱熱的,還是我們家鄉人可愛可親呀(嘿嘿,這都屬於題外話了)!

  收的很快,九點半就收齊到家了。到家之後開始整理收上來的調查問卷,對該做的統計都統計的下,連我爸媽也加入了幫我統計的隊伍中了去。所以到了下午五點各種資料都已經出來了,只剩下寫調查報告了。而調查報告我則放在了明天再寫。

  自己表示對今天的工作還算滿意,剩下的就是明天寫調查報告了,這個是個重點,不能掉以輕心。

  20xx年7月27日 週三陰

  今天沒有起太早,八點才起床。洗漱好之後看是寫調查報告,在寫之前先在網上查了一下人家的範文格式,知道了格式之後自己才開始寫報告。

  在寫報告的過程中還用到了表格,有的不太會弄還是在百度上搜索了怎麼畫表格才在最後弄出來了。

  這個假期的這份調查報告算是整出來了,接下來的幾天可以放鬆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