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蘇東坡傳讀後感
貼心小編已經整理好了電視劇蘇東坡傳讀後感供大家閱讀,歡迎瀏覽。更多內容請關注聘才網。
篇一: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裡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題記
蘇東坡親歷五朝,而在這悠悠五朝之間,除去童年和青年時的春風得意,自神宗之後,一直到蘇東坡身死,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坎坷動盪,政治上的小人,為了打擊這一代文豪,不惜使盡萬般手段,一次次的貶謫,離中原愈發遙遠,到最後,甚至有了元祐黨人碑的出現,被刻上黨人碑的官員,重者關押,輕者貶放遠地,非經特許,不得內徒,而蘇軾,與司馬光一起,名列黑名單前列。但就是這樣的政治上的迫害,蘇東坡絲毫不以為意。“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林語堂說,“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而我看《蘇東坡傳》卻有許多的理由。其一,蘇東坡的詩詞既豪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婉約“不思量,自難忘……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怎樣的一生,才有這樣的才情?其二,蘇東坡與歐陽修,王安石,到底有怎樣的恩怨?其三,蘇東坡和佛家有怎樣的際會淵源?
天氣悶熱,來不及一一細寫。一言蔽之吧。東坡本人是個生性樂觀的人,多才多藝,深厚,廣博,詼諧,智利超群,又天真浪漫。有蟒蛇的智慧,鴿子的溫柔敦厚(林語堂語)蘇東坡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王安石是個怪人,徒有救世之心,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除去與他自己本人之外,天下無人可與相處,他還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王安石儀表邋遢。在他最好的年華21歲到46歲,一直謝絕任命,在一個偏遠的省份當一名小吏。他有創見,也善於言談。但在人際交往上,被認為矯揉造作,不盡人情。
蘇東坡本人一生坎坷,幾次被流放,浪跡天涯,成為百姓之友。他與道佛兩家都交往甚密。
篇二:
語堂的《蘇東坡傳》是一部很好的歷史人物傳記,同時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透過這本書,我清楚地瞭解了蘇東坡這位偉大人物的一生全貌:
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
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
他用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湧的篇章;
人如其文,蘇軾是一杯清茶,他將伴我一生。苦澀中遮不住的淡香溢位翠玉般的碧壺,沁滿心田,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也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哀思。這種苦澀的思念被寄予給一杯清茶,被寄託給一輪明月。淡的相思,淺淺的.哀愁無需言語,沉鬱便是所有。
蘇軾是一江碧水,他將伴我一生。掩飾不住內心的寂寥,傾訴不盡“高處不勝寒”的蒼涼。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鬢髮幾百之際,故人不在,源於內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蘇軾在他用文字編織的夢幻中遨遊,在他用詩堆積的象牙塔中放縱。“浮游天地間”“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結點,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蘇軾,我無語。因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風流。閱讀蘇軾,品位蘇軾,我終於明白,一切痛苦只是過眼雲煙,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如茶,伴我一生讓我平淡;
蘇軾如水,伴我一生讓我寧靜。
蘇軾:我心中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