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曉》譯文及鑑賞孟浩然《春曉》譯文及鑑賞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孟浩然《春曉》譯文及鑑賞,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春曉(1) 春 眠 不 覺 (2)曉, 處 處 聞 啼 鳥(3)。
《春曉》 孟浩然《春曉》 孟浩然 導語:《春曉》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春曉》孟浩然欣賞,歡迎大家閱讀! 《春曉》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詩如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是詩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0卷第18首。此詩是作者離開長安東遊時,途中寄給舊友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宿桐廬江1寄廣陵舊遊 山暝2聞猿愁,滄江3急夜流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透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留別王維》孟浩然全詩賞析《留別王維》孟浩然全詩賞析 《留別王維》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將離長安時贈別王維之詩作。此詩先述說自己在京沒有什麼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離京卻又可惜與好友分別,表達了心中的悵惘和矛盾。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留別王維》孟浩然全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⑴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全詩鑑賞《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全詩鑑賞 《夏日南亭懷辛大》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描繪了夏夜乘涼的悠閒自得,抒發了詩人對老友的懷念。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於該詩的鑑賞,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夏日南亭懷辛大⑴ 山光忽西落⑵,池月漸東上⑶。 散發乘夕涼⑷,開軒臥閒敞⑸。
孟浩然古詩《萬山潭作》賞析孟浩然古詩《萬山潭作》賞析 《萬山潭作》由孟浩然所作,詩中寫了清、閒,從神寄遊女、歸舟放歌的情境中,體現了詩人心境的悠閒、清靜、曠達、淡泊。整首詩有動有靜,沖淡之風,顯隱於動靜之中。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他的賞析! 萬山潭作1 垂釣坐磐石2,水清心亦閒3。 魚行潭樹下4,猿掛島藤間
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頂》賞析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頂》賞析 《登望楚山最高頂》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者孟浩然。望楚山在今襄陽南,而襄陽是孟浩然的故鄉,因此這首詩為作者登上家鄉的山峰最高頂時所作,抒發了作者此時雄壯豪邁的心情,表現了詩人對家鄉風光的熱愛。 登望楚山最高頂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唐詩《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唐詩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寫詩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徑之上等待友人的到來,而友人不至的情景。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⑴ 夕陽度西嶺⑵,群壑倏已暝⑶。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⑷。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⑹。 之子
孟浩然古詩的思想孟浩然古詩的思想 在一般讀者的眼中,孟浩然是一個恬淡平和,超凡脫俗的隱士。 與唐代其他許多詩人相比,孟浩然的思想相對來說要單純得多。但作為一個不得意的知識分子,尤其是生活於盛唐儒、道、釋並立時代卻仕進無門的知識分子,孟浩然的思想又帶有一定的複雜性。 一、孟浩然與儒家 孟浩然以布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原文賞析及翻譯註釋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原文賞析及翻譯註釋 《夏日南亭懷辛大》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描繪了夏夜乘涼的悠閒自得,抒發了詩人對老友的懷念。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後納涼,表現閒情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
孟浩然《留別王維》古詩賞析及翻譯註釋孟浩然《留別王維》古詩賞析及翻譯註釋 留別王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詞語解釋: 違:分離。 當路:當權者。 扉:門。 ⑴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
孟浩然《過故人莊》的意境分析孟浩然《過故人莊》的意境分析 《過故人莊》這首詩,詩人用簡單直白的語言,平鋪直敘,將樸實的農家氣氛,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真誠的情誼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大巧若拙地把藝術美巧妙地融入整個詩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蘊含著深厚韻味的言語,勾勒了一個渾然天成的詩的境界。 中國古詩詞中,描寫鄉村景色,表現鄉
從一則史料看孟浩然隱居不仕的原因從一則史料看孟浩然隱居不仕的原因 孟浩然有比較明顯的用世之心,也有良好的入仕條件,但他布衣終生,這在盛唐詩人群體中顯得比較獨特。 孟浩然的詩歌,其中《夜歸鹿門歌》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兩首詩表現了孟浩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前者顯示出隱逸的情懷,後者卻表達了鮮明的出仕意願。這種矛盾心理很多詩人都
王維與孟浩然隱逸思想的迥異及原因王維與孟浩然隱逸思想的迥異及原因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王維與孟浩然,受特定的歷史環境和儒道佛思想影響,二人最終都走上了隱逸之路, 然而其隱逸思想存在著差異,這與二人的閱歷、心態、性格等的不同有密切關係。 王維、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觀此二人一生,都走上歸隱之路,其詩歌亦
孟浩然《武陵泛舟》古詩賞析及註釋孟浩然《武陵泛舟》古詩賞析及註釋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武陵川路狹,前入花林。 莫測幽源裡,仙家信幾深。 水回青嶂合,雲度綠溪陰。 坐聽閒猿嘯,彌清塵外心。 註釋: ①陶淵明(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孟浩然《東京留別諸公》全詩鑑賞孟浩然《東京留別諸公》全詩鑑賞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世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
孟浩然詩作中的道家情懷孟浩然詩作中的道家情懷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向來被大家冠以“隱逸詩人”的稱號,因為他的詩歌確是暗合了道家的一些思想,也流露出了對道家的羨慕。 王國維在他的代表作<<宋元戲曲史>>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全詩註釋鑑賞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全詩註釋鑑賞 彭湖中望廬山 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 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 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 勢壓九江雄。 黯凝黛色, 崢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 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 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 未暇息微躬。
孟浩然詩《雲門蘭若與友人同遊》箋註孟浩然詩《雲門蘭若與友人同遊》箋註 孟浩然詩《雲門蘭若與友人同遊》主要描寫了什麼?箋註是如何的? 詩題一作《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雲門”,山名,在浙江紹興南,亦名東山,山有云門寺。南朝梁處士何胤曾居於此。《梁書·文學傳下·王籍》:“(王籍)除輕車湘東王諮議參軍,隨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