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講解:生命真諦的根易經講解:生命真諦的根 這一章是《易經》整個的綱要和精華。《易經》的學問及其形而上道,孔子在這裡為我們作了答覆。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孔子說,《易經
易經:開物成務 千秋大業易經:開物成務 千秋大業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第四章裡孔子已經作過答案,說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可是在本章裡,對於《易經》這門學問,又有另外的答案:“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他說《易經》
易經講解:退藏於密易經講解:退藏於密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蓍之德圓而神”,拿蓍草來講,蓍草長得很怪,它整個的心是圓的,很圓、很硬、中間有孔。空靈代表了“無思”、“無為”。這
易經講解:最高的智慧易經講解:最高的智慧 “神以知來,知以以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得道的人都很平凡,他們有道也不會表示出來,開始能夠前知,但他不用前知,所以古人說“先知者不祥”。 一個人有神通、有先知,是最不吉祥的。我們中國文化還有一句話“察見淵魚者不祥”,眼睛清明到水裡頭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楚,這個人就糟糕啦!
易經講解:神武不殺的聖人境界易經講解:神武不殺的聖人境界 所以什麼叫聖人?大家都問:我們中國為什麼標榜孔子?因為他絕不逃避困難。儘管也有很多人罵他,尤其是他碰到的那些道家人物,像楚狂接輿等,大家都在挖苦他,挖苦得很厲害。 有一次小學生跟孔老師失散了,學生找老師找不到,碰到一個叫蓬萌的——就是現在公寓大廈的管理員,問他
易經講解:變與通易經講解:變與通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坤卦代表陰、也代表地、也代表女性;乾卦代表陽、也代表天、也代表男性。乾坤兩卦代表的很多,有物體裡邊黃金、玉、冰也是以乾卦作代表,像釜、布、文也是
易經講解:你我的太極易經講解:你我的太極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太極本來是《易經》的名詞,後來被道家引用了,於是有些人便誤以為太極是道家發明的。太極是什麼呢?太極就是個圓圈。你們打太極拳的太極,在沒有動以前,這個圓圈是空的,這就是太極。 太極在沒有動以
易經講解:聖人尋寶易經講解:聖人尋寶 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這一段是講卜卦的作用,也可以說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神通中的依通。“賾”(音zé)是指看不見的那一面,幽深神秘叫賾。“探賾”就是探討它,把它抓出來,“索隱”就是探索、向裡邊挖,挖到後面隱藏的、看不見的,它看得見
易經講解:孔子的宗教哲學易經講解:孔子的宗教哲學 這一章是上傳的總結論。這個總結論可以說是《易經》對宗教的總評價,也就是對大家信宗教、求神、求菩薩、卜卦、算命的總結論。《易經》不是迷信,是破除迷信,同孔子諮的大同精神是一致的。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
易經講解:沒有聲音的語言易經講解:沒有聲音的語言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是孔子的名言。天下的書本,不管是聖人的經典(聖人的書本叫經典,普通人的叫書本),還是任何書本,都不能
易經講解:聖人之意易經講解:聖人之意 歷史上有許多事情說不清的。寫歷史的人除了文獻不全,整理難明外,還受了很多客觀環境的影響。像司馬遷寫《史記》,要藏之名山,傳之後人,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研究起來很困難。 有時候研究歷史也非常可笑,這個就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道理。那麼照孔子提出來的觀念來說,“聖人之意,
易經講解:唸佛珠與乾坤圈易經講解:唸佛珠與乾坤圈 下面是孔子在上傳的總結論中,告訴我們研究《易經》要特別注意乾坤兩卦。孔子說: 乾坤其易之縕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坤其易之縕邪?”邪就是耶,不是邪(xié),古文中這兩個字是通用的,不要把它當作妖邪
易經講解:地球的輪迴易經講解:地球的輪迴 你懂了這個道理,易的作用——天地的作用,就在這個中間起了變化。所以孔子告訴我們,要研究《易經》,乾坤兩卦要搞得非常清楚,“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我們生在天地之間,上面有虛空,下面有地球。如果沒有天地,就沒有人跟萬物,這是事實的現象。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的重點要把握住。
易經講解:有情世界易經講解:有情世界 “形而上”這個哲學名詞,大家都很熟悉,最初還是孔子提出來的。什麼叫形而上?再看下面的話,你就懂了。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孔子接上文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所以形而上者,萬物都有形象。上
易經講解:割捨之難易經講解:割捨之難 講到這個地方,大家可以知道我們中國文字的運用是非常高明的。譬如說孔子周遊列國,到了晚年沒有辦法在外面混啦,只好回到老家去,辦個補習 班打發時間。《論語》記載孔子回來的感嘆說:“吾黨 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吾黨 之小子狂簡”,這跟現代青年一樣,現代青年就犯這個
易經講解:千秋萬代易經講解:千秋萬代 “舉而措諸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上次我們談過,你這個人有沒有“事業”,不是你開公司當董事長、當老闆就叫做事業。當老闆、開店子那是四川人講的“玩錢”,玩弄金錢而已,那不是事業。 要能“舉而措諸天下之民”的,才算事業。你的所作所為對於人類社會有貢獻,因為你的貢獻,能使世界人類
易經講解:差不多先生易經講解:差不多先生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是故夫象”,《易經》的卦象,為什麼會有這個卦象呢?他說,上古的聖人“見天下之賾”——那個隱密、奧秘看不見的,有時候要用圖案來
易經講解:一言興邦易經講解:一言興邦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要想極透徹、極明白,瞭解這個宇宙間的奧秘,就要靠這個卦。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鼓是形容詞,充滿了就是鼓,閩南語裡
易經詳解:不動心與權力慾易經詳解:不動心與權力慾 昨天一個朋友來看我,說他看到我的《孟子·盡心章》那篇文章,連著看了三遍,感慨很多。 他說:“你的看法我很贊成,這樣來講對極啦!從前有些人講不動心,好像是要把心壓著不讓它動,那是不對的。不動心是要能做到臨事不動心,才是真不動心。”事實上,到了利害關頭,這個事業可做不
易經詳解:善《易》者不卜易經詳解:善《易》者不卜 《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只有兩個字把看相算命、做人做事都統統包括了,這兩個字就是“吉、兇”。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剛就是陽的,柔就是陰的;陰陽互相推排,陽極必生陰,陰極必生陽。陽來了,陰就沒有了;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