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小學教育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彙編7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1

我參加了遠端教育技術培訓,經過這次培訓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著資訊科技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資訊科技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二、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透過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這些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三、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透過許多天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端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以使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四、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端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也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地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2

很高興參加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遠端培訓的學習,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能,對今後的工作大有幫助。透過認真學習、反思,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厚實文化底蘊、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教育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在此,記錄一點自己的收穫。

一、透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透過此次培訓,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侷限於一根粉筆、一本書的教育模式,已經遠遠不適用於今天的教學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路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可以說網頁學習的互動性,有助於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透過培訓,提升了現代教育技能。

原來,我對於計算機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層面上,例如在文件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寫。透過這次學習我們的頁,現在,我已經能夠熟練的利用計算機,進行各種方式的操作,編輯出自己較理想的電子稿件,傳送給同事和學生。能利用自己的部落格與同仁互動,時常的發表自己的一些學術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見解,對自己的業務水平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培訓中頁,填補了我計算機操作知識的空白。

三、透過培訓,夯實了專業知識基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是全面系統的學科本位知識。以往,我只是研讀一些與思想政治有關的資料,習慣於積累一點一滴的知識素材。現在,有培訓頁了,在這裡所有的學習內容一目瞭然,科學系統,有標可依,有律可循,學習起來方便至極。這個學習頁面的課程設定,突現了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的特色。在這個學習頁面上,透過老師引領,幫助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透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幫助我認識並掌握了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且能夠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

此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把學習到的網路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業務能力,使學生們變“苦學”為“樂學”,給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將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3

我有幸參加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遠端培訓的學習。透過學習,我明白了網上學習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訓學習中,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厚實文化底蘊、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

一、透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透過此次培訓,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侷限於一根粉筆、一本書的教育模式,已經遠遠不適用於今天的教學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路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可以說網頁學習的互動性,有助於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透過培訓,提升了現代教育技能。

原來,我對於計算機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層面上,例如在文件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寫。透過這次光顧我們的學習,如今,我已經能夠熟練的利用計算機,進行各種方式的操作,編輯出自己較理想的電子稿件,傳送給同事和學生。能利用自己的部落格與同仁互動,時常的發表自己的一些學術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見解,對自己的業務水平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培訓中學習網頁,填補了我計算機操作知識的空白。

三、透過培訓,夯實了專業知識基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應該是全面系統的學科本位知識。以往,我只是研讀一些與思想政治有關的資料,習慣於積累一點一滴的知識素材。現在,有培訓學習網頁了。在這裡所有的學習內容一目瞭然,科學系統,有標可依,有律可循,學習起來方便至極。這個學習頁面的課程設定,突現了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的特色。在這個學習頁面上,透過老師引領,幫助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透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幫助我認識並掌握了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且能夠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把學習到的網路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業務能力,使學生們變“苦學”為“樂學”,給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將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4

從xx年6月28日開始我參加了歷時一月多的遠端教育技術培訓,給我的體會很深,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著資訊科技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資訊科技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透過學員導師餘啟平老師的及時指導,班主任劉強老師的關愛,加上自己努力,取得了91.59分的好成績,在此表示感謝兩位老師!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30多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透過30多天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端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端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30多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5

這一次的遠端教育技術培訓,給我的體會很深,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著資訊科技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資訊科技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體會如下:

1、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透過這些天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端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我們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端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6

當前,資訊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人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一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念和舊的教學模式,瞭解新的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資訊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並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運用於教學實踐活動當中。

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先進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各種學習的反應。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於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和簡單的幻燈片演示來完成。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多媒體資訊科技介入教學後,像一股春風一樣,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學資源,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資訊科技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事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有利於營造輕鬆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習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資訊科技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資訊科技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資訊科技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資訊、交流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自身成才。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端培訓心得體會7

從20xx年12月開始我參加了歷時一月多的遠端教育技術培訓,給我的體會很深。隨著資訊科技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資訊科技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和同事們抓緊時間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謝謝老師及同學們的指導與幫助。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透過多天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端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端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模組一反思資訊社會的到來給教師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教師應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資訊社會的到來,讓我們的教育事業進入了新的天地。我們的教學環境再也不僅僅侷限於一尺講臺,一張黑板。我們的學校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就不得不使我們的教師,改進自己的思想,迎接資訊社會的挑戰,迎接資訊社會下的教學模式的挑戰。資訊社會的到來給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學習的能力。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新的教育技術不斷的更新換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能夠熟練的操作電腦、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等。使這些技術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教師可以透過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進行學習,也可以透過自學。透過網路平臺我已經參加過“河北省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全員培訓”、“國培訓計劃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育部—微軟攜手助學”培訓。很高興能參加這次培訓,我會認真完成培訓學習任務,也希望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老師和學員的幫助。

二、勇於探究的思想。

透過學習長春四十八中的成長故事之後,使我感受到他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更體會到了資訊時代的到來給教育改革帶來的巨大沖擊。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對於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主動去尋找方法,要有一種鑽研探究的精神。資訊社會時代的教師,應該勇於探究符合資訊時代的有效的教學模式,並能透過實踐檢驗自己的教學是否高效。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應該掌握必要的資訊科技能力,並將自己具備的資訊科技能力積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實現課堂教學的最最佳化。

三、及時反思、總結。

每位教師在工作中都有過成功與失敗的經歷,對於每一節課、每一個問題、每一個案例,我們都要及時做好反思與總結,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模組二反思

1.課程的主要結構要素有哪些?它給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帶來什麼啟示?

課程是由一系列的結構要素組成的,例如:目標、學習活動、教學方法、時間、環境等。對於課程結構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說法。泰勒在著作《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原理注重對目標、效率和行為的控制,強調透過控制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來促進學生對於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泰勒原理對應著課程結構的四要素:目標、內容、過程、評價。

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過程中,資訊科技會對課程結構的各個要素髮揮作用:

(1)資訊科技影響課程目標: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的新課標充分考慮到資訊化對於基礎教育的新要求,在課程目標中滲透了對學生掌握資訊科技開展學習的要求,成為“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2)資訊科技影響課程內容:作為多媒體教學內容,課件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感知;加速或延緩教學過程的進行,使教學過程更加最佳化;作為資源來源,學生可以瀏覽相應資源網站;改變時空結構和互動方式,從而改變教學形態;作為交流平臺,BBS促進學生的交流溝通,支援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建構性、社會性學習;作為學習工具,學生用電子文稿製作作品,增強了課堂/學校與社會/自然環境的連線與溝通能力,使學生獲得更多直接或者間接的體驗。

(3)資訊科技影響課程實施過程:(1)從單純課本到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2)從線性文字到超媒體、多媒體,包含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等各種教學資訊;(3)從既定不變的教學內容拓展到網路資源,為教學知識點提供詳盡的主體學習資源;(4)使固定的教學內容變成更新迅速,時效性強的數字化資源。

(4)資訊科技影響課程評價。(1)從結果到過程(2)從靜態到動態(3)從權威到主體

因此,探究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方法,需要考慮技術對課程各個要素的影響

模組四反思

研究性學習常見問題解決方案

一、研究性學習的定義

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學習的六要素

1、情境部分為問題解決提供可信的具體情境。這部分的作用是匯入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任務部分包括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是高度結構化的,都是圍繞一個基本問題派生出來的具體問題,學生可以藉此獲得回答基本問題的事實性資訊。

3、成果部分告訴學生將如何展示他們的問題解決情況。成果通常為電子作品形式,不但可以用於班級交流彙報,教師也將藉以評估學生的理解。

4、過程部分描述在學習與探究過程中學生應遵循的活動步驟和相關建議,包括小組角色與任務分配、工作流程與進度控制等。當活動較為簡單或步驟較少時,這部分也可併入任務部分。

5、資源部分為學生提供回答問題所需資訊的網上資源、光碟資源和圖書館資料等。

6、評價部分是透過量規來實現的。量規不但要有助於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有助於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技巧。

三、研究性學習的常見問題

1、如何處理師生之間角色的問題、

2、如何處理好教學節奏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才能發揮高效

4、有關於評價的問題。

5、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

四、解決研究性學習常見問題的辦法

1、師生關係實際上就是主導作用與主體地位的關係,有些教師把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分割開來,那是非常不正確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是無法分割的,可以說沒有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就沒有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同樣,沒有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無從談起,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認真閱讀教材、分析學情,科學的組織備課等,才能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

2、教學節奏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如何完成教學計劃,然而,在教學計劃制定之初,是無法完全預計教學過程的,當遇到突發事件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調控教學節奏,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想的原則,讓教學節奏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3、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用小組合作學習,有些學生自己獨立就能完成的內容,就沒比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於那些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困難,需要一個小組才能完成的學習主題,才要進行合作學習,並且做到目標明確、分工細緻,才能真正高效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4、評價是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一種認可度,評價的結果往往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所以,評價一定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要採用自評、他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多渠道、多層次的反饋資訊。是評價的結果能夠真實的反應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促進學生不斷地發展。

5、學生個體是存在差異的,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關注學生的不同差異,制定不同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模組五反思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平時收集圖片素材時到百度圖片和中國圖片庫進行收集。如果對一些常用的工具進行學習,也可以到百度搜索“我要自學網”此網站有各類軟體的使用方法,包括影片教程。這些都有利於我們教師平時將資訊科技整合到所教課程之中。

其次;我還經常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其中合適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講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簡報或多媒體課件,清楚的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資訊科技作為演示工具”是資訊科技用於學科教學的最初表現形式,是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最低層次,也是目前大多數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處於的層次。將資訊科技以輔助教學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完成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作用,通常透過網路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將資訊科技作為個別輔導工具主要應用技術有個別輔導軟體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工具。資訊科技作為演示工具來實現與課程資源的整合是整合的最低層次。

其三:應用迅雷:迅雷(Thunder)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款下載軟體,以下載速度快而聞名。它能夠將網路上的伺服器和計算機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構成獨特的迅雷網路,透過迅雷網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各種資料檔案。同時迅雷網路可以對伺服器資源進行均衡,有效降低了伺服器負載。

其四:sagIt捕捉軟體:SnagIt捕捉軟體是一款強大的螢幕捕捉程式,不僅能捕捉Windows下的螢幕,也能捕捉DOS下的螢幕。其存檔支援的圖形格式很多,捕捉到的影象可被存為BMP、PCX、TIF、GIF或JPEG格式。同時,它還可以將捕獲到的螢幕操作儲存為AVI檔案。操作簡便也是SnagIt的特色之一,整個過程只需要依照提示執行幾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成功地抓取圖。

模組六反思

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用到各樣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等等,都會涉獵到這方面的知識。透過對第六模組的學習,讓我對評價的方法和工具有了更多的認識,讓我學到了更多的評價的方法和工具。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這三種評價方法主要運用於不同階段的教學評價。診斷性評價也稱教學前評價或前置評價,一般是在某項活動開始之前,為使計劃更有效地實施而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更側重於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而總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後,注重的是教與學的結果,藉此對被評價者所取得的成績做出全面鑑定,區分等級,對整個教學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評定。

評價的工具:1、電子檔案袋,它可以包含多種數字化形式的學習材料。可以包含學生的作品、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等。2、量規,是一種結構化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工具,常以二維表格的形式呈現,在表現性評價或本真性評價中,利用量規不僅可以為學習者指明學習方向,同時也可以為不同的評價者提供統一的判斷標準。量規從與目標相關的多個方面詳細規定評價指標,因而操作性好、準確性高。將量規與作業分析等評價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評價的主觀隨意性。3、概念圖,能有效地記錄學習者的思維歷程、概念形成過程,因而適用於教與學活動的不同階段。

在沒有學習到這些知識的時候,我在工作中經常運用的是學生“成長記錄袋”、觀察、作業分析、測驗等最常見的評價方式。相信透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會很恰當的運用評價工作和適合的方法,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做出客觀的評價。

模組七反思

目前基礎建設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打破陳舊的教學方式,改善課堂教學的狀態,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情感與性格的培養。而成為了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習主體,要實現這樣的轉變,首先必須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情境。在課堂上,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扮演居高臨下的傳授者和管理者,面對問題,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更不重述學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學生思考,而是引導學生去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從而獲得結論。由於沒有了可以依賴的“傳授”,學生必須以自己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藉助書本知識去主動思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帶有個性特點的認知,並透過教師的探討性引導、反駁性引導、展望性引導等等指導方法,激發意志,啟發思維,完善知識。這追求的不單單是一個結論,更是一種經歷,是學生去親身體驗、感知學習與認知的過程。它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與外界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參與知識的建構,鼓勵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去自己解決問題,透過思辨、暢想、感悟等豐富多彩而又體驗深刻的獲取過程,來達到學生知識、能力與性格共同發展的目的。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扮演受知識的“容器”,而成為了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習主體,課堂上也看不到僵局和苦惱,有的只是妙趣橫生的智力活動場面和獲得成果的歡快鏡頭。

課堂教學中的分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積極的、信賴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得大量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間、學生間建立起一種融洽、默契的關係,彼此之間充滿信賴和支援。在以前“滿堂灌”的課堂中,學生是沒有合作學習的機會的,也就缺乏與外界溝通合作、共同獲取的經驗,從根本上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因為一個人的思維角度、空間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根據量學的原理,合作可以擴大學習的效益。而分組合作學習,則要求在學生獨立形成自己見解的基礎上,透過交流反饋和群體探索把學習引向縱深,使學生置身於一個寬鬆的情境中,形成資訊雙向、多向性的交流,讓學生獲取與人交往、合作的技巧,也使課堂變得活潑而富有熱情。

另外,課堂也應是一個充滿民主與和諧的學習環境。無論是優秀生、個別生均能在課堂上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而無論怎樣的意見都能獲得公正而科學的評價,他們的差別僅僅是思維上的不同,視角的不同,特長的不同,而沒有好壞的區分,課堂上聽不到譏諷和不屑,有的只是尊重和愛護,使學生的個性、獨創性以及完整的情感、健康的人性均得到良好的發展。

一個接納的、支援的、寬容的課堂,是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課堂;是以學生的互動、幫助與分享為紐帶的課堂。它強調的是一種相互認同、相互接納的關係,它培養了學生樂於探索的精神和積極合作的技巧,讓學生充分地發揮各自的特長,從未知到已知,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價值,獲得終身受益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得到多種體驗,提升學習的興趣,挖掘深層思維,具有實踐性、參與性、開放性、創造性等特點,是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學習方式生動有情趣,師生間、學生間產生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引起了學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的責任,強化和持久學習的動機,有利於保持學生學習的慾望。而承認差距,注重個體性,誘導學生自行探究獲得,尊重個人見解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循序漸進的得到發展,讓學生對自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