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報告範文

物理實驗報告

物理實驗報告(通用11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實驗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實驗報告 篇1

用驗電器演示導體和絕緣體

【器材】

驗電器(或自制驗電器),有機玻璃或橡膠棒,絲綢或毛皮,被檢驗的物體:鐵絲、銅絲等金屬絲,陶瓷、松香、玻璃、橡膠等。

【操作】

(1)將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與驗電器接觸,使驗電器帶電,金箔張開一定的角度,然後用手接觸一下驗電器上的小球,金箔馬上合攏。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驗電器上的電荷透過手和人體傳給大地了,這證明人體是導體。

(2)用上述方法使驗電器重新帶電。手拿鐵絲和銅絲等金屬絲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可以看到金箔也會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透過金屬絲和人體傳到地球上去了,金屬絲是導體。當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金箔仍張開並不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沒有透過陶瓷、玻璃、松香等傳到地球上,說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絕緣體。

【注意事項】

被檢驗的絕緣體的表面要清潔乾燥,以免表面漏電。

實驗目的:觀察水的沸騰。

實驗步驟:

①在燒杯裡放入適量水,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然後把溫度計插入水裡。

②把酒精燈點著,給燒杯加熱。

③邊觀察邊記錄。

④做好實驗後,把器材整理好。

觀察記錄:

①水溫在60℃以下時,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杯底上氣泡越來越多,有少量氣泡上升。

②水溫在60℃~90℃之間時,杯底氣泡逐漸減少,氣泡上升逐漸加快。

③在90℃~100℃之間時,小氣泡上升越來越快。

④水在沸騰時,大量氣泡迅速上升,溫度在98℃不變。

⑤移走酒精燈,沸騰停止。

實驗結論:

①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汽化現象。

②水在沸騰時,溫度不變。

物理實驗報告 篇2

實驗目的:

透過演示來了解弧光放電的原理

實驗原理:

給存在一定距離的兩電極之間加上高壓,若兩電極間的電場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場時,兩電極間的空氣將被擊穿,併產生大規模的放電,形成氣體的弧光放電。

雅格布天梯的兩極構成一梯形,下端間距小,因而場強大(因)。其下端的空氣最先被擊穿而放電。由於電弧加熱(空氣的溫度升高,空氣就越易被電離,擊穿場強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氣也被擊穿,形成不斷放電。結果弧光區逐漸上移,猶如爬梯子一般的壯觀。當升至一定的高度時,由於兩電極間距過大,使極間場強太小不足以擊穿空氣,弧光因而熄滅。

簡單操作:

開啟電源,觀察弧光產生。並觀察現象。(注意弧光的產生、移動、消失)。

實驗現象:

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使極間最狹窄處的電場極度強。巨大的電場力使空氣電離而形成氣體離子導電,同時產生光和熱。熱空氣帶著電弧一起上升,就象聖經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夢中見到的天梯。

注意事項:

演示器工作一段時間後,進入保護狀態,自動斷電,稍等一段時間,儀器恢復後可繼續演示,

實驗拓展:

舉例說明電弧放電的應用

物理實驗報告 篇3

一、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時間:

探究預備:

1。不一樣,質量大的水時間長

2。不相同,物質種類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不同。培養實驗能力。

提出問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相同嗎

猜想與假設:不同

探究方案與實驗設計:

1、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

2、設計表格,多次實驗,記錄資料。

3、整理器材,進行資料分析。

實驗器材: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燒杯、溫度計、水、食用油

資料或資料的收集

分析和論證: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評估與交流:

1、水的比熱容較大,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較多的熱量,白天把水放出去,土地吸收相同熱量,比熱容小升高溫度較快。

2、新疆地區沙石比較多,比熱容小,吸收(放出)相同熱量,升高(降低)的溫度較多,溫差比較大。

物理實驗報告 篇4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裡倒水,蠟燭頭並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託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隻、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鬆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膠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於操作)一隻、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製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膠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並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歎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組成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連線方式。

二、實驗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驟:

1組成串聯電路

A按圖1-1的電路圖,先用鉛筆將圖1-2中的電路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連成實物電路圖(要求元件位置不動,並且導線不能交叉)。

B按圖1-1的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和斷開開關,觀察開關是同時控制兩個燈泡,還是隻控制其中一個燈光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開關改接在L1和L2之間,重做實驗B;再改接到L2和電池負極之間,再重做實驗B。觀察開關的控制作用是否改變了,並分別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電路圖電路圖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組成並聯電路

A畫出由兩盞電燈L1和L2組成的並聯電路圖,要求開關S接在幹路上,開關S1和S2分別接在兩個支路上,並按電路圖用鉛筆連線1-3

的實物電路圖。

電路圖

B按電路圖在實物上連線並聯電路,然後進行下述實驗和觀察:

a閉合S1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幹路開關S,觀察開關S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閉合S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幹路開關S1,觀察開關S1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閉合S和S1,再閉合或斷開幹路開關S2,觀察開關S2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

1在串聯電路里開關控制____________用電器;如果開關的位置改變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____。

2在並聯電路幹路裡的開關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_______________用電器。

物理實驗報告 篇5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儀器和器材(要求標明各儀器的規格型號)

三、實驗原理:簡明扼要地闡述實驗的理論依據、計算公式、畫出電路圖或光路圖

四、實驗步驟或內容:要求步驟或內容簡單明瞭

五、資料記錄:實驗中測得的原始資料和一些簡單的結果儘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並要求正確表示有效數字和單位

六、資料處理:根據實驗目的對測量結果進行計算或作圖表示,並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定,計算誤差或不確定度.

七、實驗結果:扼要地寫出實驗結論

八、誤差分析:當實驗資料的誤差達到一定程度後,要求對誤差進行分析,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

九、問題討論: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異常現象及可能的解釋,分析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實驗儀器的選擇和實驗方法的改進提出建議,簡述自己做實驗的心得體會,回答實驗思考題.

物理探究實驗: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準備:彈簧測力計,長木板,棉布,毛巾,帶鉤長方體木塊,砝碼,刻度尺,秒錶。

知識準備:

1.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運動的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4.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的大小就等於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數值可從彈簧測力計上讀出,這樣就測出了木塊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

探究導引

探究指導:

關閉發動機的列車會停下來,自由擺動的鞦韆會停下來,踢出去的足球會停下來,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

運動物體產生摩擦力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物體間要相互接觸,且擠壓;2.接觸面要粗糙;3.兩物體間要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點、方向外,還有大小。

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產生摩擦力的兩種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探究方案:

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砝碼,從而改變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把棉布鋪在長木板上,從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改變木塊與長木板的接觸面,從而改變接觸面積。

探究過程:

1.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2.在木塊上加5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8N

3.在木塊上加20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鋪上棉布,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1N

5.加快勻速拉動木塊的速度,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6.將木塊翻轉,使另一個面積更小的面與長木板接觸,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探究結論: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的面積大小無關。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對運動的速度無關。

物理實驗報告 篇6

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實驗目的:

觀察光的反射現象,找出光反射時所遵循的規律。

實驗器材:

平面鏡、一張白硬紙板、鐳射筆、量角器、幾支彩筆

實驗步驟:

1、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於鏡面,如上圖所示;

2、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

3、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用不同顏色的錄每次光的徑跡;

4、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i和?r,將資料記錄在下表中;

5、把紙板NOF向前或向後折,在紙板上還能看到反射光嗎?

物理實驗報告 篇7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係

實驗目的:

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實驗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實驗器材:

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刻度尺一把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後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後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蠟燭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

4、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

5、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在紙上的位置連起來,並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將資料記錄在下表中。

物理實驗報告 篇8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實驗目的:

觀察沸騰現象,找出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燒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紙板、水、秒錶。

實驗步驟:

1、按上圖組裝器材。在燒杯中加入30ml的水。

2、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當水沸騰,即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在表格中記錄溫度計的'示數T,記錄10次資料。

3、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冷卻後再整理器材。

5、以溫度T為橫座標,時間t為縱座標,在下圖中的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線起來,從而繪製成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關係的影象;

6、整理、分析實驗資料及其影象,歸納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物理實驗報告 篇9

實驗目的:

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

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火柴、石棉網、燒杯、中心有孔紙板、溫度計、水、秒錶

實驗裝置圖:

實驗步驟:

1.按裝置圖安裝實驗儀器,向燒杯中加入溫水,水位高為燒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燈給水加熱並觀察.(觀察水的溫度變化,水發出的聲音變化,水中的氣泡變化)

描述實驗中水的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情景:

(1)水中氣泡在沸騰前,沸騰時

(2)水的聲音在沸騰前,沸騰時

3. 當水溫達到90℃時開始計時,每半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填入下表中,至沸騰後兩分鐘停止。

實驗記錄表:

時間(分) 0 0.5 1 1.5 2 2.5 3 …

溫度(℃)

4、觀察撤火後水是否還繼續保持沸騰?

5、實驗結果分析:

①以時間為橫座標,溫度為縱座標,根據記錄用描點法作出水的沸騰影象。

②請學生敘述實驗現象。

沸騰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來,水聲;繼續加熱時,水中發生劇烈的現象,大量上升並且變(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氣,散到空氣中,水聲變(填“大”或“小”)。

沸騰的概念:

③實驗中是否一加熱,水就沸騰?

④水沸騰時溫度如何變化?

⑤停止加熱,水是否還繼續沸騰?說明什麼?

物理實驗報告 篇10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原理:

光的折射

實驗器材:

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光具座

實驗步驟:

1、按上圖組裝實驗裝置,將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調整到同一高度;

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間某刻度處,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物距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錄物距u和像距v;

3、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改變物距u,使f<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錄物距u和像距v;

4、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改變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的像,此時成虛像,應從光屏這側向透鏡裡觀察蠟燭的像,觀察虛像的

物理實驗報告 篇11

試驗日期 實驗一:昆特管

預習部分

【實驗目的】:透過演示昆特管,反應來回兩個聲波在煤油介質中交錯從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現象。

【實驗儀器】電源,昆特管

【實驗原理】:兩束波的疊加原理,波峰與波峰相遇,波谷與谷相遇,平衡點與平衡點相遇,使震動的現象放大。 報告部分 【實驗內容】:一根玻璃長,管裡面放一些沒有,在一段時致的封閉端,另一端連線一個接通電源的聲波發生器,開啟電源,聲波產生,透過調節聲波的頻率大小,來找到合適的頻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現象放大,從而發現有幾個地方、出現了劇烈的震動,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靜。

【實驗體會】:看到這個實驗,瞭解到波的疊加特性,也感

受到物理的神奇。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電磁波、聲波、光波的世界當中,瞭解一些基本的關於博得只是對於我們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實驗二: 魚洗實驗

【實驗目的:演示共振現象 】

【實驗儀器:魚洗盆 】

【注意事項】

【實驗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時,“魚洗”會隨著摩擦的頻率產生振動。當摩擦力引起的振動頻率和“魚洗”壁振動的固有頻率相等或接近時,“魚洗”壁產生共振,振動幅度急劇增大。但由於“魚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產生的波動不能向外傳播,於是在“魚洗”壁上入射波與反射波相互疊加而形成駐波。駐波中振幅最大的點稱波腹,最小的點稱波節。用手摩擦一個圓盆形的物體,最容易產生一個數值較低的共振頻率,也就是由四個波腹和四個波節組成的振動形態,“魚洗壁”上振幅最大處會立即激盪水面,將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當四個波腹同時作用時,就會出現水花四濺。有意識地在“魚洗壁”上的四個振幅最大處鑄上四條魚,水花就像從魚口裡噴出的一樣。 五:實驗步驟和現象:實驗時,把“魚洗”盆中放入適量水,將雙手用肥皂洗乾淨,然後用雙手去摩擦“魚洗”耳的頂部。隨著雙手同步地同步摩擦時,“魚洗”盆會發出悅耳的蜂嗚聲,水珠從4個部位噴出,當聲音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水花四濺。繼續用手摩擦“魚洗”耳,就會使水花噴濺得很高,就象魚噴水一樣有趣。

【原始資料記錄】

【資料處理及結果分析】

實 驗 三:錐 體 上 滾

預習部分

【實驗目的】:

1.透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使學生加深瞭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於穩定的運動規律。

2.說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動的趨勢,同時說明物體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

【實驗儀器】:錐體上滾演示儀

【注意事項】:

1:不要將椎體搬離軌道

2:椎體啟動時位置要正,防止滾動式摔下來造成損壞

報告部分 【實驗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的能 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 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 降低了。實驗現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實驗步驟】:

1.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高階,雙錐體並不下滾;

2.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低端,鬆手後雙錐體向高階滾去;

3.重複第2步操作,仔細觀察雙錐體上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