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原文及譯文以柔克剛原文及譯文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註釋】 1、無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為沒有什麼能夠代替它。 2、受國之垢:垢,屈辱。意為承擔全國
君不自詐原文與譯文君不自詐原文與譯文 有上書請去佞臣者,上問:“佞臣為誰?”對曰:“臣居草澤①,不能的②知其人,願陛下與群臣言,或佯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③小數接
《明史韓文傳》原文及譯文賞析《明史韓文傳》原文及譯文賞析 韓文,字貫道,成化二年舉進士,除工科給事中。核韋州軍功,劾寧晉伯劉聚,都御史王越、馬文升等濫殺妄報。尋劾越薦李秉、王竑。語頗涉兩宮,帝怒,撻之文華殿庭。已,進右給事中,出為湖廣右參議。中貴督太和山,乾沒公費。文力遏之,以其羨易粟萬石,備振貸。九溪土酋與鄰境爭地相攻,文
《呂蒙為學》原文和譯文的賞析《呂蒙為學》原文和譯文的賞析 文言文《呂蒙為學》選自初中文言文閱讀,其古詩原文如下: 【原文】 呂蒙入吳,王勸其學,蒙乃博覽群籍,以《易》為宗。常在孫策座上酣醉,忽於眠中,誦《周易》一部,俄而驚起,眾人皆問之。蒙雲:“向夢見伏羲、文王、周公,與我論世祚興亡之事,日月廣明之道,莫不精窮極妙,未該
《遊居柿錄》的原文及譯文《遊居柿錄》的原文及譯文 【原文】 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然九水發,巴江之水亦發,九水方奔騰皓淼,以趨潯陽;而巴江之水,卷雪轟雷,自天上來。竭此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斂衽,而不敢與之爭。九水愈退,巴江愈進,向來之坎竇,隘不能受
《包恢傳》原文譯文解析《包恢傳》原文譯文解析 包恢傳 包恢字宏父,建昌人。自其父揚、世父約、叔父遜從朱熹、陸九淵學。恢少為諸父門人講《大學》,其言高明,諸父驚焉。嘉定十三年,舉進士。邵武守王遂闢光澤主簿平寇亂建寧守袁甫薦為府學教授募土豪討唐石之寇會歲飢盜起金壇溧陽之間恢部諸將為十誅夷之。 進左司郎官,未行,移福建兼
《韓褒傳》原文及譯文《韓褒傳》原文及譯文 韓褒,字弘業,潁川潁陽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學而不守章句。其師怪問之,對曰:“文字之間,常奉訓誘,至於商較異同,請從所好。”師因此奇之。及長,涉獵經史,深沈有遠略。時周文帝為刺史,素聞其名,待以客禮。及賀拔嶽為侯莫陳悅所害,諸將遣使迎周文。周文問以去留之計,褒曰:“此天授也,何
子貢論原文及譯文解析子貢論原文及譯文解析 王安石 予讀史所載子貢事,疑傳之者妄,不然,子貢安得為儒哉?夫所謂儒者,用於君則憂君之憂,食於民則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則修身而已。 當堯之時,天下之民患於洚水,堯以為憂,故禹於九年之間三過其門而不一省其子也。回① 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於洚水,天下之君憂有甚於堯,然回以禹
韓日纘《甘霖亭記》原文及譯文賞析的內容韓日纘《甘霖亭記》原文及譯文賞析的內容 甘霖亭記 韓日纘 甘霖亭者,為前太守荊公紀雨也。荊公守惠之明年,歲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疇龜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獲?”一月不雨謂之幹,再月不雨謂之亢,一時不雨謂之槁,槁則無歲,無歲是無民也。太守荊公容有蹙曰:“天於民務殖之也,非天棄民,
北史·高睿傳原文及譯文解析北史·高睿傳原文及譯文解析 高睿幼孤,聰慧夙成,特為神武所愛,養於宮中。睿讀《孝經》,至“資於事父”,輒流涕噓欷。十歲喪母,神武親送至領軍府。為發哀,舉聲殞絕,三日水漿不入口。居喪長齋,骨立,杖而後起。神武崩,哭泣嘔血。及壯,將婚,貌有戚容。文襄謂曰:“我為爾娶鄭述祖女,何嫌而不樂?”對曰:“自痛
韓雍傳原文及譯文賞析韓雍傳原文及譯文賞析 原文 韓雍,字永熙,長洲人,以才略稱。錄囚南畿,碭山教諭某笞膳夫,膳夫逃匿,父訴教諭殺其子。既誣服,雍蹤跡得之,白其冤。 十三年冬,處州賊葉宗留自福建犯江西,官軍不利,詔雍及鎮守侍郎楊寧督軍民協守。會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牒鄰境會討賊鄧茂七,俄以賊議降,止兵。雍曰:“賊果降,退
李勉傳原文及譯文賞析李勉傳原文及譯文賞析 李勉傳 ①李勉,字玄卿,鄭王元懿曾孫也。 ②至德初,從至靈武,拜監察御史。時關東獻俘百餘,詔並處斬,囚有仰天嘆者,勉過問之,對日:“某被脅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 “元惡未殄,遭點汙者半天下,皆欲澡心歸化。若盡殺之,是驅天下以資凶逆也。”肅宗遽令奔騎宥釋,由是
精選《宋史·曾肇傳》原文及譯文賞析精選《宋史·曾肇傳》原文及譯文賞析 曾肇,字子開,舉進士,調黃岩簿,用薦為鄭州教授,擢崇文校書、同知太常禮院。太常自秦以來,禮文殘缺,先儒各以臆說,無所稽據。肇在職,多所釐正。 曾公亮薨,肇狀其行,神宗覽而嘉之。元祐初,擢起居舍人。論葉康直知秦州不當,執政訝不先白,御史因攻之。肇求去,範純仁語於
《師說》原文和譯文的解析《師說》原文和譯文的解析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胡銓傳》原文及譯文解析的內容《胡銓傳》原文及譯文解析的內容 胡銓字邦衡,廬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銓因御題問“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雲:“湯、武聽民而興,桀、紂聽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鋒鏑間,外亂內訌。而策臣數十條,皆質之天,不聽於民。”又謂:“今宰相非晏殊,樞密、參政非韓琦、杜衍、范仲淹。”策萬餘言,高宗見而異之,將
韓琦大度原文及譯文韓琦大度原文及譯文 韓琦大度 原文 韓魏公①在大名日,有人獻玉盞二隻,雲耕者入壞冢而得,表裡無纖瑕可指,真絕寶也。公以百金答③之,尤為寶玩。乃開醇④召漕使⑤顯官,特設一卓⑥,覆以繡衣,致玉盞其上,且將用之酌酒⑦,遍勸坐客。俄為吏將⑧誤觸臺倒,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將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笑謂
《聊齋志異雷曹》原文及譯文《聊齋志異雷曹》原文及譯文 樂雲鶴、夏平子,二人少同裡,長同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歲知名。樂虛心事之,夏亦相規不倦,樂文思日進,由是名並著。無何,夏連疫卒,樂以時恤諸其家。於是士大夫益賢樂。樂恆產無多,家計日蹙,乃嘆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歿,而況於我!不如早自圖也。”於是去讀而賈。操業半年,家
邵曄字日華幼嗜學原文及譯文賞析邵曄字日華幼嗜學原文及譯文賞析 邵曄,字日華,幼嗜學,恥從闢署。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解褐,授邵陽主簿,知蓬州錄事參軍。時太子中舍楊全知州,性悍率矇昧,部民張道豐等三人被誣為劫盜,悉置於死,獄已具,曄察其枉,不署牘,白全當核其實。全不聽,引道豐等抵法,號呼不服,再繫獄按驗。既而捕獲正盜,道豐等遂
關於“李崇,字繼長,頓丘人也”原文及譯文賞析關於“李崇,字繼長,頓丘人也”原文及譯文賞析 李崇,字繼長,頓丘人也。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誕之子。襲爵陳留公、鎮西大將軍。高祖初,為大使巡察冀州。尋以本官行梁州刺史。時巴氏擾動,,詔崇以本將軍為荊州刺史,鎮上洛,敕發陝、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辭曰:“邊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詔代之,自然易帖。但須一宣詔旨而
《葉嘉,閩人也,其先處上谷》原文與譯文《葉嘉,閩人也,其先處上谷》原文與譯文 葉嘉傳 (宋)蘇軾 葉嘉①,閩人也。其先處上谷。曾祖茂先,養高不仕,好遊名山,至武夷,悅之,遂家焉。嘗曰:“吾植功種德,不為時採,然遺香後世,吾子孫必盛於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孫遂為郝源民。 至嘉,少植節操。或勸之業武。曰:“吾當為天下英武之精,一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