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電專業的畢業實習總結
實習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作用非凡的一道檻,其中充滿著磨礪與再學習的機會,下面給大家分享機電專業的畢業實習總結,歡迎借鑑!
關於機電專業的畢業實習總結篇1
三年的大學生活似彈指一揮間,從剛跨入大學時的失落和迷茫,到現在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從容、坦然。我知道,這又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挑戰,角色的轉換。這除了有較強的適應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於大學三年的學習積累和技能的培養,現在已經是到了一個檢測自己這三年來成果的時候了,無論是知識上的成長還是身心上的成長,都會在這次的實習工作中得到考驗。
畢業實習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踐性教學的主要方式,它不完全同於社會工作而又最接近與社會工作,是面對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的轉型點。而機電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經過大學三年的專業學習,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實際工作卻是非常的缺乏,仍需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畢業實習具體有以下幾個目的:加深對所學專業的感性認識,在實踐中運用並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習中獲得實際知識和實際技能;培養獨立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勞動觀念和群眾觀點,以及理論聯絡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誠信觀念,遵守職業道德;透過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增強自己的事業心與責任感;透過實習加強自身的溝通能力。
按學校規定在過完春節就該進入畢業實習階段了,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習慣,以往總是看到別人很早便開始上班,而作為學生的我一般都要在家過很久才會去學校上學,可是沒想到今年我也要如此這麼早的就加入到上班的洪流中,肯定會或多或少的有些不習慣。我是從正月初十開始上班的,還不算是太早,別人一般是初六就開始正式上班了,等到我去報道的時候工作基本上是走入了正軌,工廠裡都忙忙碌碌的,感覺跟學校要上課前的那氣氛差不多。去單位後也就搬入了集體宿舍去住,在學校住了這麼多年的集體宿舍,就沒出現什麼不習慣的,按照公司的要求是在生產上上班就一定要穿工作服,我也領了一套,但是錢以後還是要從工資里扣,這也是我第一次穿工作服。每天跟其他人一樣早早的起來,上下班都要簽到,一點都不含糊。
最開始的時候我被安排去了製圖室跟著他們製圖員一起做,這去了才發現以前在學校學的東西跟他們用的基本上都是不一樣的,就又要從頭開始學,好在以前還有點製圖軟體使用的經歷,學起來上手也很快。我們在公司主要用的是CAD和UG,CAD雖然也能繪製三維圖形,但是繪製起來比較的麻煩,所以CAD就只負責了二維零件圖的設計,其他的還是交給UG在做。
CAD方面也沒學狠麼很複雜的,一般都是繪製些二維圖和零件三檢視,就只要掌握了這些就可以了。CAD中的標準比較多,每一個圖層可以用到哪幾種線型和顏色都有相應的標準,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就一定不能選錯,否則以後線型重複了以後在修改起來就不是那麼方便。由於對cad圖都是進行一些細節的處理,必須要很認真,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錯。
UG的學習就比CAD的複雜了些,UG不僅是用於了產品三維實體圖的設計,而且還要對設計的產品就行必要的組裝,學習了很多的功能。其中一些簡單的就跟以前在PROE和Mastercam裡用到的差不多,無非就是“拉伸、倒角、溝槽、矩陣、映象、薄體建立”,這些以前基本上都用熟練了。最重要的.還是要算學習了“袋形和方凸形”這兩個功能,這兩個功能可厲害了,並不是跟“拉伸”那些工具只是簡單的實體變形,這兩個功能可以對編輯的面繪製非線性曲線,這樣就可以實現在零件中的一個曲面做成不同的角度,這個功能在齒輪的建立中也很有用。
在製圖室做了差不多一個月後,我就被調到生產一線去了,實習的時候就是要什麼事都要做,這樣才知道以後在工作中的真正感受,這時候也才第一次把工作服穿上。第一次去車間的時候能感覺到這裡跟辦公室的差別很大,這裡沒有空調沒有熱水,高大的車間屋頂也不經令寒意加重。去了首先做的就是駕駛室的裝配,做這些工作都是比較的簡單,學會了哪些東西裝在哪就可以了。車間的人比較多,工作的時候也可以說說話,我們經常就是兩個組比這做,輸了的組可是要負責買明天的水喝的,氣氛都還比較的活躍。後來去了整車的組裝車間,一輛輛的車就是從這裡開出來的,這裡要學的東西就比較多了,很多零件不是想怎麼裝就怎麼裝的,比如我們一定會先給車輛的管線進行提前的佈置,否則有些零件裝上後管線的位置就被堵住了。在這裡工作時說閒話的機率也比較小,都是些又大又重的鐵質部件,一不留神就容易出現安全事故,所以大家都是除了工作上必要的交流外都在專心的做事。在車間做事加班基本上都是免得了的了,雖然我只是個實習生,但是不能說別人都去了我不去吧,有時候只要是出車趕的急了點,我們晚上都要加班才行,加班也確實幸苦,每天本來就只那麼點休息的時間,我們還要多做好幾個小時,回去了都接近九點,一般都是直接洗洗就睡了。
關於機電專業的畢業實習總結篇2
讀了三年的大學,然而大多數人對本專業的認識還是不夠,在大二期末學院曾為我們組織了兩個星期的見習,但由於當時所學知識涉及本專業知識不多,所看到的東西與本專業很難聯絡起來,所以對本專業掌握並不是很理想。今年暑假,學院為了使我們更多瞭解機電產品、裝置,提高對機電工程製造技術的認識,加深機電在工業各領域應用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瞭解相關裝置及技術資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特意安排了我們到幾個擁有較多型別的機電一體化裝置,生產技術較先進的工廠進行生產操作實習。
為期23天的生產實習,我們先後去過了杭州通用機床廠,杭州機密機床加工工廠,上海閥門加工工廠,上海大眾汽車廠以及杭州發動機廠等大型工廠,瞭解這些工廠的生產情況,與本專業有關的各種知識,各廠工人的工作情況等等。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感測器在空調裝置的應用了,電子技術在機械製造工業的應用了,精密機械製造在機器製造的應用了,等等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透過這次生產實習,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彌補以前單一理論教學的不足,為後續專業課學習和畢業設計打好基礎。
杭州通用機床廠
在通機工廠的實習,瞭解了目前製造業的基本情況,只是由於機械行業特有的技術操作熟練性和其具有的較大風險性,很遺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體實踐的操作,但是觀察了一臺機床的各個零件的生產加工過程及其裝配過程,使許多自己從書本上學的知識鮮活了起來,明白了本專業在一些技術製造上的具體應用。
杭州精密機床廠
7月8日我們到了同屬杭州機床集團的杭州精密機床廠,顧名思義,杭州精密機床廠是生產一些加工精度較高,技術要求高的機床裝置的大型工廠,主要加工的是機床內部的一些精度等級較高的小部件或者一些高精度的機床,如m級,mm級平面磨床。由於加工要求較高,所以機器也比較精密,所以有些也要在恆溫這個環境下伺候它們呢。這樣才能保證機床的工作效能,進而保證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在聽了工人師傅的講解後,明白了一般零件的加工過程如下:
胚料———劃線———刨床(工藝上留加工餘量)——粗車——熱處理,調質——車床半精加工——磨——齒輪加工——淬火(齒面)——磨面
齒輪零件加工工藝:
粗車——熱處理——精車——磨內孔——磨芯,軸端面——磨另一端面——滾齒——鉗齒——剃齒——鍘鍵槽——鉗工——完工精機公司有三個用於加工磨頭體的加工中心和幾臺數控機床,數控機床的體積小,價格相對比較便宜,加工比較方便,加工中心有一個刀床和多個工作臺同時對多個工作面進行加工,不僅避免了由於基準不重合產生的誤差,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加工中心體積大,價格昂貴,而且對環境要求較高,這就提高了產品的成本,一般選擇加工經濟性較高的零件或者精度要求高的關鍵零件。在精機公司的實習中,極大地豐富了自己關於零件加工工藝的知識,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在這次實習中,感觸最深的是瞭解了數控機床在機械製造業中的重要性,它是電子資訊科技和傳統機械加工技術結合的產物,它集現代精密機械、計算機、通訊、液壓氣動、光電等多學科技術為一體,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動化和高柔性等特點,是尖端工業所不可缺少的生產裝置。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數控機床都是出自國外先進製造商,無論在數量上,精度,效能指標上,中國製造業都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需要我們奮起直追。
上海閥門廠&上海大眾汽車生產有限公司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乘車去了上海,因為時間比較緊迫,所以這次上海之行應該以參觀為主,在上海閥門廠的時間比較短,也很難獲得比較理想的實習效果,在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參觀,多少令我們瞭解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方向,我想,這也是本次上海之行最大的收穫。
就目前來言,汽車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的運用開看,如何將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更好的結合,實現機電一體化,將是日後一端時間機械發展的重中之重
杭州發動機廠
歷時將近一個月的實習結束,該次實習,真正到達機械製造業的第一前線,瞭解了我國目前製造業的發展狀況也粗步瞭解了機械製造也的發展趨勢。在新的世紀裡,科學技術必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更快更緊密得融合到各個領域中,而這一切都將大大拓寬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它的發展趨勢可以歸結為“四個化”:柔性化、靈捷化、智慧化、資訊化。即使工藝裝備與工藝路線能適用於生產各種產品的需要,能適用於迅速更換工藝、更換產品的需要,使其與環境協調的柔性,使生產推向市場的時間最短且使得企業生產製造靈活多變的靈捷化,還有使製造過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動化生產,追求人的智慧於機器只能高度結合的智慧化以及主要使資訊藉助於物質和能量的力量生產出價值的資訊化。
當然機械製造業的四個發展趨勢不是單獨的,它們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同時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將會使它出現新的發展方向。前面我們看到的是機械製造行業其自身線上的發展。然而,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部分,它也將和其它的行業更廣泛的結合。21世紀機械製造業的重要性表現在它的全球化、網路化、虛擬化、智慧化以及環保協調的綠色製造等。它將使人類不僅要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要從繁瑣的計算、分析等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從事高層次的創造性勞動,智慧化促進柔性化,它使生產系統具有更完善的判斷與適應能力。當然這一切還需要我們大家進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