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通用11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1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數學家是蘇步青。因為他有著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因為他有著熱切的愛國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過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題目。他熱愛祖國,熱愛數學,他把他對祖國的愛戀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讚歎的事例,但是我想,數學家蘇步青的偉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師楊老師一席話有著密不可分的作用。

楊老師曾對蘇步青全班同學說過:":“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所以我想,蘇步青的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師更令人記憶深刻。我會像蘇步青學習。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個又一個的算式。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2

《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尤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尤拉智改羊圈》講述了尤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捨時,小尤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

米大了一些。尤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為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尤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闢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尤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於媽媽和老師。透過讀尤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尤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3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曆》,他上書皇帝,請求頒佈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曆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曆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曆》沒有透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曆》才頒佈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記得,媽媽告訴我,她經常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工作到深夜,不顧身體的疲勞,堅持著把事情做好,然後才會安心入睡。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一本數學家的故事裡面介紹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父親和祖父都愛好數學,他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從小就讀了很多書。他特別愛研究數學和天文曆法,經常觀察太陽和星球的情況。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很喜歡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對做官不敢興趣,還是專心的研究數學,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寫呀!他還創制出了一部新的歷法——大明曆。他為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註釋,又編寫了一本綴術。在當時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可見祖沖之是多麼偉大。

我要學習祖沖之這種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學習和研究精神。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

近期,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所發生的故事了。

華羅庚因病左腿殘疾,所以,他平時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在逆境中,他頑強的與命運抗爭。增發過誓言,說:“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來代替我這不健全的腿!”憑著這種頑強的精神與毅力,他終於從一個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青年成長為一代數學大師。華羅庚一生碩實累累,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導函式論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創始人。其著作《對壘素數論》,更成為20世紀數學論著的經典。華羅庚因為有了這種對生活的堅持不懈以及充滿希望的精神,所以,他在逆境中登上數學的最高峰。

是啊,學數學少不了的是那種頑強的精神。我一定會向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學習決不放棄的毅力!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是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在讀完中學後,因為家裡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

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勢頭,他從此以後便自己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1)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幹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幹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那樣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數學家的故事,其中偉大數學家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圓周率就是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比,這是一個無限不迴圈小數,各位數字的變化又沒有規律,計算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祖沖之從圓的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先算內接正十二邊形的邊長,再算內接正二十四邊形邊長……邊數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要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內接正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八邊形的邊長,才能得到這樣精密的圓周率,這是多麼不容易啊!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祖沖之這種精神所感動,要是沒有熟練的技巧和堅強的毅力,他怎能完成這上百次繁難複雜的運算?在想想自己平時做數學題的時候,遇上覆雜的題目幾次做不出來就想放棄,缺少了祖沖之這種刻苦專研的精神。遇到簡單的題目時,就自以為自己都會了,沒有好好計算,結果出現了不該有的錯誤。如果祖沖之像我們這樣馬虎,那他圓周率的精確度該差多遠啊!

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認真”和“仔細”四個字。所以,我們對待每件事都要有像祖沖之算圓周率那樣的認真態度,只有這樣,才會有讓你愉快的好結果。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數學上為祖國做出了貢獻,他寫的許多論文在國際上引起了反響,他還培養出一批成材的學生。

徐老先生為什麼能成為數學家?為什麼能做出這樣大的貢獻?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時候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文章裡寫道:“他在讀書時常把伯父給他的午飯錢省下來,用來買書和買練習本,為了節省用紙,他常用手指在睡覺的涼蓆上練字,夜深人靜,同學們早已進入甜蜜的夢鄉,徐利治卻來到走廊,在燈光下認真地學習。白天,他泡在圖書館裡用饅頭、白開水充飢……”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時候學習條件很不好,連買書、買練習本的錢都缺乏,只好節省午飯錢,然而,他勤奮學習,並不因學習條件差而氣餒。

在我們這時代,家庭生活比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個孩子,零花錢比較多,這些錢我們不是去打電子遊戲,就是去買好吃的。平時,也很浪費,一張紙不是寫幾個字就扔了,就是摺紙飛機玩,一點也不知道節省。

在學習上,現在很多同學都不認真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我也是這樣,做題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氣餒了。

我們的學習態度和徐老先生那種廢寢忘食的學習精神相比,真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從今以後,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學習精神來鞭策自己,努力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9

愉快的國慶宛如一條唱著歡歌的小河,不時湧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浪花,而《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則是其中最大最美的浪花。

這本書的作者叫孫健,也是一個厲害的特級教師。他在《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裡講了阿基米德用數學戰勝羅馬戰艦,牛頓在幹農活時沉迷於數學問題,尤拉巧思妙想幫爸爸擴大羊圈,高斯10歲時就能應用等差數列求和……這本《數學家的故事》帶領我們在數學故事的長廊中,讓我們愛上數學,也讓我對數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在《數學家的故事》中,我認識了歐幾里得、笛卡爾、費馬等多個偉大的數學家,更是發現了牛頓的萬有引力有多麼的'奇妙。在以前,有人說沒有萬有引力,他們只認為地球是正方形,是空氣讓物體自然墜落,如果沒有牛頓,可能我們幾百年後都發現不了萬有引力。而牛頓由於對科學有著嚴謹的態度,又有著求實的好習慣,經過不斷的仔細研究,發現了牛頓三定律。讓我們的科技又向前邁了一大步,話說數學是科技之母,所以大家要像這些偉大的數學家學習,將來科技才會越變越發達!

當我讀到阿基米德的故事時,我彷彿看到了阿基米德正在聚精會神的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的圖,絲毫沒有注意到,城池已經被羅馬人攻破了,雖然有這麼大的動靜,可是阿基米德太過沉迷於自己的問題,絲毫沒有察覺,這是多麼高尚的品質啊!他的專研精神令我佩服!

這本書裡還有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樣的數學家,他們熱愛數學,沉迷數學,才有瞭如今的輝煌。所以讓我們好好學習數學,讓這份輝煌,永遠傳承下去。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10

數學是一門多彩的學科,不同型別的數學家,有著不同個性與不同的成功箴言。對於一個崇尚數學理論的學者(比如Euclid),他可以不在乎現實中的一切,幾乎超脫;而對於實踐主義者(比如以趣題聞名於世的Samuel Loyd),數學的發明完全是為了實用。數學家Hardy(哈代)說過這種話:“從實用的觀點來判斷,我的數學生涯的價值等於零。”,他是Euclid型的,而數學科普大師Martin Gardner(我們暫且也把他歸為“數學家”)則關心數學的趣味性,他就是Loyd型的——對不同型別數學家來說,數學可以是一片完全未被探明的真理之海,也可以是讓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戲水池。為理論而生的人們 Euclid、Newton、Hardy等理論派是真理的追逐者,甚至連Hardy的名字,意思都是“艱苦的”——在我看來,他們並非是很好的榜樣,Euclid的《幾何原本》竟然連一個三角形面積公式都沒有——在他看來,除了理論之外,一切都是多餘的。但他們為真理投入了自己的一生,雖然結果有些可疑,但是畢竟是精神可嘉。純實用主義者 你也許不敢相信,暢銷智力玩具的設計人、著名的趣題專家Samuel Loyd拿不出大學文憑,甚至連高中學歷都沒有!他學習和研究數學僅僅是為了有趣——他沒有創造性的觀點,但是一道簡單的趣題卻可以讓理論派的數學家們頭痛不已——那些理論主義者們的“純數學研究”,竟不如一個沒有文憑的智力玩具設計人的靈機一動!中庸之道 Gauss也許是偏理論一點的數學家,但Gauss他的理論似乎也談得上婦孺皆知。比如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3歲的娃娃也不難理解。事實上,Gauss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複變函式論以及橢圓函式論等方面均有開創性貢獻。同時,他也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並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於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他似乎找到了中庸之道。一點看法

也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不可能成為像Euclid那樣純粹的學者,也沒有那樣的時間去鑽研數學趣題——中國的應試教育告訴我們,理論與實踐必須是平衡的——就像Gauss一樣,有時投入純粹的數學世界,有時也將理論運用於實際;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學學Loyd一樣放鬆心情;偶爾也辛苦一下——Euclid們的精神還是不得不學的。我想這是最符合我們中學生實際情況的解答了。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11

我今天看了一本書,名叫《數學家的故事》。

我最喜歡裡面的阿基米德。有一次,一位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其中摻有銀子的混合物,並且告訴他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想呀起,直到有一天,當他躺在澡盆裡洗澡時,他發現身體浸入水中後水盆裡的水溢了出來。於是他得到啟發,那麼,如果把王冠浸泡在水中,根據水面上升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為此發明了浮力原理。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了數學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鑽研,愛數學,愛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