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歌鑑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歌鑑賞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白居易《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詩歌鑑賞白居易《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詩歌鑑賞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 晚動歸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 葉戰水風涼。 煙波淡蕩搖空碧, 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 蓬萊宮在海中央。 長慶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
白居易《杭州春望》詩歌鑑賞白居易《杭州春望》詩歌鑑賞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 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 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 草綠裙腰一道斜。 此詩為長慶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作。詩對杭州春日景色作
白居易《秋雨夜眠》詩歌鑑賞白居易《秋雨夜眠》詩歌鑑賞 秋雨夜眠 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 安閒一老翁。 臥遲燈滅後, 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 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 霜葉滿階紅。 “秋雨夜眠”是古人寫得膩熟的題材。白居易卻能開拓意境,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細緻的描寫,成功
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詩歌鑑賞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詩歌鑑賞 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白居易 少時猶不憂生計, 老後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 相看七十欠三年。 閒徵雅令窮經史, 醉聽清吟勝管絃。 更待菊黃家醞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開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劉錫同在洛陽,
白居易詩歌語言藝術白居易詩歌語言藝術 白居易的大多數詩歌傳遞的思想一目瞭然,讀者能夠很快地理解詩人要表達的主題。詩歌題材通俗化、語言平易淺近,這是白居易詩歌的總體特點。 詩歌沒有一種固定的語言風格模式,在詩歌創作中允許作家對詩歌的語言形式有所創新。當然多樣性的語言、飽滿的內容都會為詩歌意蘊的形成增色添彩。白
白居易《琵琶行》悲劇色彩白居易《琵琶行》悲劇色彩 我國古代文人詩歌中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是藝術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傳千古的佳作。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白居易《琵琶行》悲劇色彩,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琵琶行》悲劇的表現 作為白居易的敘事長詩,《琵琶行》的成就是不可企及的。如果說喜劇可以愉悅我們的心情,那麼悲劇留給我我們的
淺析白居易《長恨歌》的雙重性淺析白居易《長恨歌》的雙重性 中國古代文人敘事詩的明珠《長恨歌》作為一個悲劇性的文學審美客體,由於其題材的特殊性和詩人白居易創作思想的矛盾性而使悲劇審美客體呈現出多重主題內涵。 1.隱事說。 這一觀點首先由愈平伯先生於1929年發表的《〈長恨歌〉及〈長恨歌傳〉的傳疑》一文提出。這一觀
白居易《長恨歌》中含否定詞句子的賞析白居易《長恨歌》中含否定詞句子的賞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句子都很熟悉吧,不同型別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那什麼樣的句子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長恨歌》中含否定詞句子的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柳先生傳》裡的否定句讀來讓人驚歎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歌鑑賞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歌鑑賞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詩歌鑑賞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詩歌鑑賞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第一句敘客中度節,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裡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這樣一個佳節,在家中和親人一
白居易《村夜》詩歌鑑賞白居易《村夜》詩歌鑑賞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麥花如雪。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豔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原因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原因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從此“換盡舊心腸”,成為白個人際遇和生活的轉折點,從所謂“兼濟天下”到了所謂“獨善其身”。 這次被貶,白居易自以為天涯淪落,牢騷滿腹,顧影自憐,很是寫了幾首好詩。江州司馬青衫溼哪,所以後世同情白的大有人在,認為白的被貶是當時唐政府的
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翻譯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翻譯 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官為九江郡的司馬。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浦口。夜裡聽到有人在船中彈琵琶,聽那鏗鏘清脆的絃聲,帶有長安京城的韻味。就打聽那個彈奏的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師學過琵琶。現在年紀大了,容貌衰老了,只好委託終身給商人為妻子。於是命人擺上酒席,
白居易觀刈麥教案白居易觀刈麥教案 一、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內容與形式統一,形式為內容服務,建立了現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
白居易與“小蠻腰”白居易與“小蠻腰” 想當年,白居易初到長安,著名詩人顧況拿他的名字打趣說,“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後來,白居易仕途亨通,利祿兩全,過起了李白、杜甫都望塵莫及的富貴人生。 擁有過眾多姬妾,只是其中一端。從白居易的詩歌看,他至少有過六位姬妾。姬妾,用今天的話說,大約就是:包養過的演藝界女子。
白居易課外資料白居易課外資料 白居易生於“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五、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 白居易畫像 [2],十八年,與元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後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
白居易《杜陵叟》賞析白居易《杜陵叟》賞析 《杜陵叟》 作者: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 虐人
白居易《花非花》賞析白居易《花非花》賞析 《花非花》 作者: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花非花》唐詩賞: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
白居易的“湘靈情結”和“長恨歌”白居易的“湘靈情結”和“長恨歌” 《長恨歌》作於元和元年(806),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白居易的“湘靈情結”和“長恨歌”,歡迎大家閱讀! 清代學者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香山詩名最著,及身已風行海內,李謫仙后一人而已……蓋其得名,在《長恨歌》一篇。”趙翼的評價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