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文《花鐘》的評課稿範文五篇
篇一: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欣玲為我們展示了第一課時的教學.。這堂課孩子們和老師的表現都不錯,欣玲是個素質非常高的老師,這節課上她有好多方面做得很好。
1、教態自然、大方、很具有親和力,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不會感到有壓力,所以能夠暢所欲言。
2、教學內容安排合理恰當,教學流程清晰流暢。先是初讀整體瞭解課文,然後是認識生字,再就是重點抓住第一段的品讀。
3、課件製作精美,課始五彩繽紛的花的圖片,一下子把孩子們和聽課的老師帶入了一個花的世界。
4、在品讀課文時,選擇性的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引導學生帶表情,加動作表演讀,孩子們讀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在朗讀感悟中積累了語言。
6、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孩子們質疑問難,培養孩子們提問的能力。拓展練習,補上開花狀態的詞句,培養孩子們語言運用能力,孩子們思維廣闊,說得也很棒。
5、對字詞的教學非常到位,學生能在課堂上紮紮實實地進行字詞的訓練。總之這是一堂很實在的語文課。
兩個小小的建議:課文中描寫花的句子,作者用詞豐富,尤其是動詞的運用。(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萬壽菊欣然怒放,菸草花在暮色中甦醒,曇花含笑一現……)我覺得可以抓住這些動詞,讓學生圈出來,體會用詞的美妙,學生對擬人句的運用可能感受更深。然後是在補充完兩種花的描述後,教師又安排了幾次朗讀,感覺學生後面的朗讀還不如之前了。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熟讀,試著背誦這部分,再完成課後的填空,也許來得更實在。
篇二:
李老師執教的《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閱讀文章,整堂課層次清晰,結構合理,主要教學了第一自然段。在教學中,老師教態大方、自然、得體,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李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當學生還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時,老師趁機讓學生走進文字,去感受、體驗語言文字的美。同時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各種花兒開放所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學會感受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也同時學會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能表達相同的內容。
當然老師也比較注重學生寫的訓練。在教學中,除了課文中出現的這些花外,老師又出示了3種花,想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仿寫,這種仿寫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體會祖國的語言文字。之後,學生的回答也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在學著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雖然還比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
建議: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句話強調了朗讀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師的設計確實做到了讓學生充分地讀,並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但總覺得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主要是在體會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寫花的細節方面,老師還沒做到很好引導,學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讀指導的有效性還沒完全突顯出來。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方面,教師沒有針對性、激勵性,以致教師的評價評而不導,評而不實,評而不治,評而不全。
因為是剛從二年級過渡三年級,所以在字詞方面還應加強識記,另外在體會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寫花的細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透過一些肢體語言,觀察想象,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詞語的意思,我們的老師也不用解釋那麼多了。 比如,在請學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時候,可以請學生觀察一大片萬壽菊開放的畫面,讓學生說說這些萬壽菊開得怎麼樣?再請學生說說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會怎麼做,怎麼想,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這樣是不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篇三:
在《花鐘》一文的教學中,我們看到,從這一課時的整體上看,賈輝老師設計了四大環節:閱讀質疑;合作質疑;變式質疑;應用質疑。上述這些教學環節,既有前後關聯,又有層次推進。
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賈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匯入階段,採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感悟朗讀是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賈老師在教學中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在品讀這段課文時,先讓學生了解這一段內容。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再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並透過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說出理由,透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進而加深對內容理解。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
聽了呂老師執教的《花鐘》,真所謂是課如其人,呂老師是一個非常豁達開朗的人,說起話來是眉飛色舞,她執教的課也是這種風格,孩子們在她具有磁性的語言中,在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
呂老師的課有好多值得我們鑑賞的地方:
1、教態大方、自然、得體,很具有親和力,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不會感到有壓力,所以能夠暢所欲言。
2、對字詞的教學非常到位,學生能在課堂上紮紮實實地進行字詞的掌握,這個環節把握得非常好。
3、在課堂教學中,呂老師注重引導孩子們質疑問難,並且把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再引導孩子梳理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提問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梳理問題的能力。注重了孩子們學習能力的培養。
4、充分地運用了多媒體,為課堂教學服務。
寧老師執教的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課文中描寫花開了的語言特別生動。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裡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甦醒,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等,用詞十分優美。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大難點。在這堂課上,寧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找找每段重點句子,用上“把每一段的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一句總結,把方法教給了學生,真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本文的結構層次為“歸納現象——解釋原因——實際應用”,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從最有趣的段落——什麼是花鐘?(即最後一節)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並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捨,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3、寧老師一開始出示:用“開花了”替代所有表示開花語句的具體表達方法,學生馬上感覺到了這樣的表達既重複又死板。這時,教師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表示開花的詞,再讀相應的句子。這一讀,感覺就來了,再也用不著多說什麼。從“開花了”到“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睡夢中醒來”等,學生經歷了一次美文欣賞之旅。又如對時間的品味,這段文字在時間的表達上非常準確,在時間的運用上非常精當,不但在寫時間時用上“左右”,而且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前面,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中間,如“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老師在學生一次次的朗讀中引導學生髮現語言這些特點,揣摩、品味、積累。
郭老師的課以漂亮的花匯入,讓人賞心悅目,引入美的情境之中,在品讀寫花鐘的那一段文字最為精彩,這一段文字描寫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時的情景,描寫花的開放,有的用擬人手法,有的用直敘手法,意思都一樣,而表達形式不一樣,而郭老師關注這種表達形式,引導孩子去觀察、品味,這種關注傳遞出來的是一種語文韻味,一種語文意境。又如對時間的品味,這段文字在時間的表達上非常準確,在時間的運用上非常精當,
不但在寫時間時用上“左右”,而且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前面,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中間,如“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老師在學生一次次的朗讀中引導學生髮現語言這些特點,揣摩、品味、積累。最後小練筆又是寫這三種花,填補書上列舉花的時間上的空白,讓人恍然大悟,而在寫話時老師提醒學生運用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陸老師抓住了這段文字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反覆審視、掂量、咀嚼、玩味,達到積累並運用語言,濃濃的語文味洋溢在課堂中。
篇四:
今天聽了朱老師的《花鐘》一課,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一篇科普小品文,課文用生動而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各種各樣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帶有濃重科學性的閱讀文章,也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教學難點是闡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回顧朱老師整個教學過程,我特別欣賞她的這幾點做法:
一、老師注重課件的運用,讓學生在欣賞花兒美麗的樣子時,在課件的展示中感受課文語言之美,進一步激發情感,培養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對花的喜愛,以便於新課的學習。
二、識字環節非常紮實有效
朱老師將生字新詞利用課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組是新的詞語,第二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課中新的生字。學習時,首先抓讀準字音。先個別抽讀,集體糾正。接著男女讀,再讓全班齊讀,讀完請學生髮現規律,互相說一說,哪些生詞拼讀得注意。簡短的`言語,形象的理解記憶,就將識字的方法傳授給了學生,非常紮實,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詞語,豐富寫作的語言。
三、品、讀、繪結合
本節課的重點在於理解花朵不同時間開放的原因,為了便於學生理解這一重點,教師先讓學生默讀探究答案,教師相應點撥,指導學生繪出花鐘的日鍾圖和夜鍾圖,接著課件出示“花鐘”圖,引出下文。多種手段結合,理解課文。
四、給予學生很大的肯定
整堂課中,朱老師都及時的給孩子們鼓勵,讓孩子們感覺到了學習興趣,充滿了自信心。孩子生詞的不夠好,但是能讀下來,老師便說:“真不錯,會讀了”。讀好了的學生,老師會說:“非常了不起。”給了孩子們鼓勵,上課也更積極了。在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老師都不忘說一句:“還有誰想起來試試呢?”更是激發了更多孩子的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在這有些需要探討的地方,在課件出示花鐘圖時,應先讓學生仔細觀看一下圖片,瞭解花朵,這樣學生會有更直觀的印象,理解這個難點更容易些。學生繪畫“花鐘”難度也小了。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給位老師點評指正,互相交流學習。
篇五:
聽了李老師執教的《花鐘》,真所謂是課如其人,李老師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說起話來是眉飛色舞,她執教的課也是這種風格,孩子們在她具有磁性的語言中,在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她的課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李老師的課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對重點語段的朗讀教學。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在品讀這段課文時,先讓學生了解這一段內容。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再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並透過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說出理由,透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進而加深對內容理解。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李老師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再次,在課堂教學中,李老師注重引導孩子們質疑問難,對於課堂問題的質疑做到有的放矢,引導孩子梳理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思考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梳理問題的能力。注重了孩子們學習能力的培養。
最後李老師抓住了這篇文章運用語言準確的這一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反覆審視、掂量、咀嚼、玩味,達到積累並運用語言,濃濃的語文味洋溢在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