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數上冊連加連減的評課稿
一、說教材、說學生
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教材的又一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動的插圖,用小雞走來和離去的過程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讓學生根據直觀圖理解連加、連減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並註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以此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變成看得見的數,從而讓學生克服因記不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無法連續計算的障礙。
按理說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應該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極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於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尤其是我所代班級的學生,情況比較特殊,95%的學生是外地人,語言上的溝通就有困難,從這一個多月的瞭解,有幾乎一半的學生尤其愛動,注意力很不集中,良好的聽課的習慣還沒有養成,有待了解的情況還很多。所以今天這節課我是懷著一種試試看的心理而上的。
二、說說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口算。
2、透過動手操作、遊戲活動,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並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四、說教學過程
1、匯入,開課伊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創設了小朋友去鄉下奶奶家玩和乘坐口算號列車的情境,隨後進行口算練習,既複習了舊知,又為下步初步感知兩步計算與一步計算的關係設下了伏筆,更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有效地突出了新知識的重點。
2、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後,緊接著趁熱打鐵,利用動態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整件事情的經過,並透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引出後,並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並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我藉此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計算的,採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計算的順序問題。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後,我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彙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3、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於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透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4、觀察對比,小結演算法
透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係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樑,形成聯絡,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5、及時鼓勵與評價是小學生尤其需要的。
二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與認知特徵。因此整節課我注意適時給學生以鼓勵,運用表揚卡,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