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當幸福來敲門》高中觀後感

《當幸福來敲門》高中觀後感

幸福是什麼,好久未曾問過自己,大多時候,表達內心喜悅時都會說“開心”,總覺得幸福離自己很遙遠,需要無數的內心觸動融合,很難給幸福下一個定義。

《美國獨立宣言》裡強調,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卻並沒有用確切的定義來詮釋它。

想起《當幸福來敲門》裡那個剛毅堅韌的男人和那個毫無新意的劇情,同所有的勵志劇一樣,主人公會生活在一個困窘的環境,會有多種磨難,在他身上會發生無盡的倒黴事情,最後小人物歷經重重艱辛,獲得了成功。

儘管如此,劇情展開來看,還是給了我很多觸動,我無法不認可這是部好電影。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男人提著一隻笨重的骨療器械四處醫院門診奔走,面對紛至沓來的賬單,罰單,房租,水電單,稅單……他必須每月賣出兩臺儀器來得以維持生計,可事實上他的儀器已經很長時間無人問津了。

妻子每天在工廠裡上十六小時的班,5歲的孩子在一所上課時間看《愛之海》的託兒所裡上學,大致的社會定位在電影開端就已明瞭,很沉重的氛圍,充斥著壓抑逼仄的氣息。

男人在一幢證券公司樓下看到了大樓內進出的職業男女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他也渴望那樣的幸福,他給自己的職業定位為股票經紀人。

妻子因為無法忍受窘迫的生活決絕的留下孩子離開了,剩下無奈的父子倆相依為命,妻子微薄的收入抽離了,原本十分困頓的.生活更是無以為繼,很快,他們便居無定所,漂在了地鐵站的廁所裡,藏身於救濟站臨時宿舍裡,以教堂供應的免費食物果腹。

即便如此,他依舊毅然接受了為期6個月的無償培訓,後來憑藉著堅持,努力,信念終於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股票經紀人,成功來得如此不易,他落下了幸福的眼淚。

麵包有了,牛奶有了,一切都有好起來了。劇中男人的幸福如此具體,具體到給孩子一個安定的棲息處,一頓豐盛的晚餐,一份相對有聲望薪酬高的工作,幸福真的可以這樣去分解。

幸福的定義真的如此簡單,它可以是任何理想或者小小心願的代名詞,無論你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最後如願了,那就是幸福。

整部電影,感動的細節很多,我也不一一列舉,總的感覺有點不可思議。至少對國內的情形來說,這個故事很不現實,或者有些過於遷強,要實現非常困難。

電影裡的主人公如果換背景在中國,百分之七八十不會成功,因為中國是個非常現實主義的國家,你不順應環境,最終只能等著睡馬路、沿街乞討……電影最後主人公孤注一擲的期盼被正式錄取,如果萬一沒有錄取呢?(在中國社會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權利,物力陰暗面)就靠那剩下的錢怎麼過生活?難道還要帶兒子再去睡公廁?電影塑造的就是典型的美國夢,不管混的有多差,總是相信未來是有希望的,這一點深深的紮根於美國人的心中,而現實中能有這種情節的人在生計都成問題的時候是很難餓著肚子擁抱理想的。

電影裡主人公的精神可以效仿,它告訴我們遇到任何困境,不要隨波逐流,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不思進取。

成功更多的源於愛好和近似於狂熱的追求,但是思想絕對不能,因為他那個國家是美國,我們是中國,得直面略顯冷酷的現實,在這裡,你沒有教堂那種地方可以免費提供住宿,沒有救濟站可以過夜……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最緊要做的是先找到麵包,然後緊緊抱住它,在一個適度安全的環境裡,你再去抓住理想。要知道生存遠比生活殘酷。

最後,電影情節可以濃縮成一句話,足以影響我們的人生:“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努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