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五年級上《泊船瓜洲》教學實錄及評析

五年級上《泊船瓜洲》教學實錄及評析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資訊的能力。

3.瞭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評:依據新課程標準,突出語文實踐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準備上課。回憶已學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古朗月行》、《靜夜思》、《楓橋夜泊》……

2.認識課題。

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大家首先一起來研究一下“泊”字。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師:誰能根據課前的資料蒐集說說“瓜洲”在什麼地方?

生:“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於長江北岸。

師:“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說把船停靠在瓜洲岸邊。課前你們蒐集了哪些關於這首詩的背景資料,我們來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生:……

3.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

師:我們已經學過好多古詩了,你打算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生:學古詩要先背誦。

師:先要??

生:讀熟,還要懂得意思。

生:還要求默寫。……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議、背、寫”)

師:我們就按這順序和方法學習。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制定學習程式與方法,使而後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

二、讀詩

1.試讀。

師: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先讀詩。請自由輕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試讀)

2.正音。討論並讀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間(jiānjiàn),鐘山只隔數(shùshǔ)重(zhòngchóng)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háihuán)

3.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評:沒有理解字詞句,就讓學生讀行嗎?行!因為古詩雖然比現代文難理解,但由於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讀準、讀通。正音是關鍵。餘下的在讀中自悟,稍作點撥,理解內容就容易多了】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後師範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麼盡興,老師也想讀,行嗎?

生:(齊聲)好!

師:(配音範讀)老師讀得好嗎?

生: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再讀一遍!(再讀,學生有激情地高聲朗讀)

【評: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徵求意見,注重了對學生的鼓勵,課堂充滿了親和力】

三、背誦

1.試背。

師:都會背讀了,現在你們想幹什麼?

生:(大部分)背書!

師:背書就背書。自己試試怎樣背得快。

(學生紛紛高聲背誦,課堂書聲朗朗)

【評:教師根據課堂進度,順應學生心理,靈活地變動順序,讓學生馬上背誦。彈性的教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落實】

2.彙報背誦結果。

師:誰願意背誦?

(三位同學同時站起來背誦)

師:還有誰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學站起來集體背誦)

師:(看到還有幾位同學沒背)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大膽地站起來,老師和你們一起背。

(餘下的幾位同學與老師一道背誦:《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評:班級學生人數多,課堂個體背誦涉及面又小,面向全體不好操作。以上這個片斷值得借鑑】

四、議議

1.交流收穫,粗通詩意。

師:透過誦讀,你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四人一組交流,再結合你手邊的資料討論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呢?還有哪些詞句讀不懂嗎?在學習片上寫下你的收穫和疑惑。時間10分鐘。

(10分鐘後全班交流學習收穫)

師:彙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穫,好嗎?

生:老師,我知道了“間”,在這裡讀作jiàn

,是“間隔”的意思。

生:老師,我透過查閱資料知道,“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鐘山”的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學生上黑板試畫圖)

◎鐘山

△△△△

◎京口

~~~~~~~~~~~~~~~~

~~~~~~~~~~~~~~~~

◎瓜洲

師: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

生:請問老師,“還”是什麼意思?

師:老師提供資料讓你們自己選擇判斷。

(師根據學生提問點選課件,螢幕展示以下內容。

〈1〉數重:幾層。

〈2〉綠:吹綠了。

〈3〉還:①指歸還。②指的是返回。

(學生對照詩句討論後選擇了第二種解釋)

師:還有什麼弄不懂的字詞嗎?誰能按書上註釋加上自己的理解來說說詩的大意呢?

(說說全詩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彙報說。)

2、體會詩的情感,簡筆勾畫。

師:讀到這兒,你知道詩人的寫作目的了嗎?

生:這是一首寫景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師:詩中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詩人這種思鄉的情緒呢?

生:“鐘山只隔數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又綠”可以看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詩人在作詩過程中曾九過多次,最後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風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過”字。

生:還可以用“來”。

師:詩的第三句繼續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詩人為什麼選作“綠”字呢?

生:“綠”字寫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綠色,寫出了顏色的美,表達詩人對家鄉的熱愛,襯托出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

師:“綠”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評: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五、畫畫

1、啟發。

師:這首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我們再體會一下,詩人寫出了一江之隔的幾個地點,還展示了春的新綠,月的皎潔。色澤鮮明,多麼美麗啊!在你們頭腦裡,一定能畫出了一幅絢麗的圖畫。現在,你想做些什麼?

生:我想用彩筆來畫畫看。

生:我想寫一寫,把這首詩默寫出來。

師:好的,請選擇你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寫字時,書寫要工整。畫畫時注意自己筆下的景物特點,加點彩色最好。待會將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好嗎?

生:好。

2.全班同學安靜地寫畫。

3.反饋。

師:寫完的同學上來將作品投影放大給大家欣賞,最好做些介紹。

生:(操作展示儀放大作業)我畫的是一輪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綠,幾重高山。詩人站在瓜洲岸邊,仰望明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同上)我豎著寫詩,大人寫詩都是這樣寫的,大家覺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評:課堂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展現兒童的天性。讓成功的體驗內化為繼續學習與發展的動力】

六、延伸

1.補充寫王安石的詩供學生選擇自讀。

師:同學們學得很好。《泊船瓜洲》是小學階段學習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寫的詩。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老師從其他地方選新編了幾首印發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

(全班同學或自讀、或同桌讀、或幾個人討論)

2.自由點選課件資料深入學習。

師:老師的課件內有這幾首詩的詳細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臺自己點選。

(幾位同學主動上臺點選課件相關內容,瀏覽討論)

【評: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3.下課了,老師將一張軟盤寄放在班長處,讓家有電腦又有興趣的同學借回家自學。

總評:

這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參與讀、講、背、寫的語文實踐,體現了三點

1.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本質所決定的,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透過學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身於學習中,才能保證落實主體地位。這節課從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時間上給予保證,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節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寫;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掌握學習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始與學生商定學習方法,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課後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與探索空間。

2.面向全體,著眼發展。教者尊重每個學生,讓全班學生都有展現的機會,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學生在課內點選課件資料自學,回家透過軟盤自學,溝通了課內課外,拓展了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落實了思想教育內容。這節課力求透過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感悟內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國文化遺產的豐富,進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