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通用10篇)

反思,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1

《掌聲》是三年級上冊的第八單元第29課,這篇課文寫了一個身有殘疾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學的掌聲鼓勵之下終於鼓起勇氣,走上講臺有聲有色地進行演講的動人情景。課文的故事內容粗粗看來並不難理解,但是從故事背後所表達出來的“讓我們珍惜別人送給我們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了把掌聲獻給別人”以及對殘疾少年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精神的讚美,以及同學間純真的友情的描繪,並不是學生一讀就能夠體會到的。所以我做了作了以下教學活動: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字

整堂課,我設計了匯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裡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字,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透過與文字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裡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字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透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透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缺乏情感共鳴性

本節課最大的敗筆就是我與學生情感上的脫離,要使學生感動首先教師應該先被感動,因為對教材理解不夠深刻,也沒有全心地投入到課文情境中去,以至於“感動”兩個字從我口中說出是那樣地蒼白和牽強,感覺在情感上我與學生,我與課文脫離了。

二、學生思維形式化

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只是起主導作用,但這節課上我的引匯出現了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教學過程中,我想問學生:英子在掌聲前給同學們留下怎樣的印象?而我卻提問:讀文後,一開始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有關的句子說說感受。結果學生並未領會“一開始”這個詞,就有同學說,“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即使老師再說明是“掌聲前”的印象的句子,還是有好幾個學生談了英子的變化的句子。這樣就使得這個品讀重點句的環節顯得凌亂,而且浪費時間。我原以為“一開始”這個詞會讓學生說“掌聲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說“掌聲前”,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問題範圍。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三、朗讀方式單一化

朗讀是一堂課的靈魂,很多的情感和意義都是在閱讀中體會的,多樣的閱讀方式不僅不會讓學生厭煩,而且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可以說閱讀是課堂教育的一大法寶。可是我卻沒有很好地應用起來,在這節課上很多次我都讓他們齊讀。以後的課堂上我應該使朗讀方式多樣化,比如小組讀,個人讀,自由讀等等,讓我的課堂更加“書聲琅琅”。

一節課的成與敗很大程度上在於備課者的精心設計,我對這節課的預設與它的實際生成,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這說明我對教材的挖掘還不深,備學生還不夠,這為我以後的教學指了一條明路。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2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走近人物的心理,感受英子的內心世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讀詞,讀句,落的幾種不同的讀法以及怎樣運用,指導寫字,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果因關係以及好處,這些方面我覺得落還是比較實的,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

二、以悟代講,以悟促情。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透過朗讀來啟發學生感悟課文人物的心理、情感。

三、對比理解,走近人物內心

如何讓學生領會英子的內心變化,從而走近人物內心,就要讓學生學會對比。當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時,同學們在幹什麼呢?有的同學說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有的說在課堂積極發言,大聲地唱歌。感受到同學們的開朗活潑,再看英子的表現,學生就能走近人物內心,感受英子的憂鬱、自卑。英子上學和放學也可以讓學生對比;同學們是結伴、聊著天上學,而英子總是一個人,感受她的孤獨。掌聲之前的英子和掌聲之後的變化要讓學生對比;這是感受人物情感的一座重要橋樑。

上完這節課,反思課堂,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原意是為了改變直接出示詞語這一不變的模式,想有點兒新意,但由於學情估計不足,在詞語這一環節,學生屢次出錯,我屢次糾正,因此用時過多,以至於後面時間不充分,顯得很倉促。另外,我的語言有時不夠簡潔,不夠準確,還需要錘鍊。課堂中,很多學生還是缺少主動思考及發言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維積極性及能力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3

掌聲,一個多麼平凡的詞語,但它卻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生像是一隻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行駛的小船,而掌聲好比指揮塔,指引你前進。有人說恩賜能令人感到人間的溫暖,那麼掌聲就是精神上的鼓勵,激勵著一些憂鬱的人。《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個性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以讀代講,主角轉換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主角轉換"的方法,透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字,自己尋找感受小英不同的內心世界。透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轉變後開心的情緒。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二,把課堂的掌聲與文字的掌聲相結合

在教學時,我由談話匯入開始直至上課結束,掌聲多次響起。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已經明白瞭如何及時把掌聲獻給別人。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4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完美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又設計了給課文補白。

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1小節與第5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小節,透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我說:"同學們,應對孤獨的小英,應對憂鬱的小英,應對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麼"(生自由說)你們的願望實現了,請同學們看這段文字――(文字投影):

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鬱,她和同學們一齊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的研讀。在學生比較閱讀後,感知小英的憂鬱,自卑和開朗,快樂之後,我問:"是什麼使小英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精心設計,用濃濃愛意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確,層次清晰,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讀,檢查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我還個性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如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好處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對同學們說什麼"的生動情境幫忙孩子體會人物心理,透過這次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透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5

這天在多媒體教室講完了《掌聲》這篇課文,評課老師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給學生讀的時間,說的時間不多,但對於我自己在於本堂課的表現,並不如預想般令人滿意,現下將自我感覺的幾點不足之處加以總結,以便在今後的講課中能汲取經驗教訓,更加完善課堂教學。

其次,語言的匱乏是語文課堂中的一個大的缺陷。之前一向在教數學,漸漸淡忘了讀書,導致語言的嚴重不足,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個教案上有的詞語,而且語言描述不準確,不能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精彩,不能使學生透過語言的描述到達老師想要傳達的思想(這幾句話其實也不準確,並沒有表達出我的明確意思)。需要多讀書,讀專業書,繼續學習語文教學技巧,雖說不能到達出口成章,但也就應在有準備的前提下,能夠精確的表達想要傳遞的思想。

第三,對於整篇課文掌握不夠精準,資料還不夠熟悉,流程太形式化,並不能到達隨心所欲的地步。要想講好一篇課文,最起碼對於課文資料要信手拈來,毫不費力,能夠根據學生的理解狀況隨時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到達最終要傳達給學生的情感,知識等等的目的。此刻反而是強行讓學生跟著老師提前寫的稿子走,一旦偏離就生拉硬拽的拽回來,這樣只是一場老師的表演而已優秀《掌聲》教學反思優秀《掌聲》教學反思。

第四,由於用的是自己的學生,他們拼命地想要迎合老師,反而把自己的思路給堵塞了。因提前幾天就通知他們預習,而我們班的學生又太懂事,課堂上極盡可能的配合老師,一句剩餘的話都不說,感覺好像學生比老師還要緊張。課後我們班的班長問我“老師,我好像看見講臺前的橫幅上最後幾個字是比賽,你的多少分?是第幾啊?”弄得我又是感動於學生的關心又是覺的哭笑不得。

總之,這堂課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也使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還有許多的不足或許連我自己都不明白。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務必要隨時學習,隨時提高,最重要的是多讀書,讀好書,並且將書中的知識加以充分利用,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取得進步。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6

《掌聲》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做英子的小姑娘,由於身體殘疾,但透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讓她從一個內心自卑憂鬱變成了一個自信開朗的孩子,開始用微笑面對生活。文章透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們對英子深深的情和濃濃的愛。雖然是質樸的語言,但在平淡的語言中包含著充沛的情感。

課堂上直接點題,將課後的習題進行一一的講解,出示“文靜、默默、角落”和“勇氣、微笑、面對”兩種類描寫不同性格的詞語,引導學生髮現英子前後的變化。

接下來用重點講解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句子,如: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教學中運用角色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抓住關鍵詞“低”,來想象體會英子當時緊張、害怕的心理,讓學生真正把自己想象成英子,感受英子,然後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教會學生會運用抓關鍵詞、想象體會、用心朗讀的方法體會英子當時的心情,並且讓學生學會獨立完成對句子的分析,活學活用,再次用同樣的學習方法,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對“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一句話的學習。

透過對英子當時內心情感的理解後,創設情境“你想對英子說些什麼”來引出兩次掌聲,理解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最後講解課後習題,如果是英子自己來講這個故事,她會怎樣講呢?從第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試著講一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角色的轉換,怎麼變成自己的話來講故事,然後我就送給同學們一個錦囊秘訣,我告訴他們,把“英子”換成“我”,講給大家聽。後來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後就有很多自告奮勇的,學習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比如:

1、讓學生透過用心朗讀的方式感悟英子的內心變化,在關於朗讀的知道上,品讀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不夠及時,也不夠機智。

2、雖然現在三年級學生已經是中年級的學段了,但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有提筆不會寫的字太多,勤於查字典的習慣也沒有養成,因此識字教學仍然應放在重點來講解,更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

3、由於本篇課文的閱讀要求是默讀課文,我沒有過多地讓對課文進行朗讀,但給出的效果不太好。

4、由於設定的問題環節過多,稍顯枯燥,學生到後半部分有懈怠現象。

在今後的教學中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朗讀課文,讓學生將課文真正都讀通讀懂,可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加深理解。課堂需要在設定有鼓動學生的環節,及時調整,真正做到全員參與,身心投入。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7

《掌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子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由原先的憂鬱自卑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讚美了同學們的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個性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透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

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情節感人,描述細緻。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在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透過不同的語氣朗讀,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改變後的開心情緒,透過這樣的比較讀,無疑為後文學生解讀“掌聲”的魔力和魅力蓄積了更多的精神能量。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透過設計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潛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透過抓描述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好處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裡,你想透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說些什麼?”“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的等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最後,在理解課文後,我邊播放音樂邊讓學生回憶自己以前有沒有得到過別人這樣的掌聲和給予別人這樣的掌聲,文章資料得到昇華。

這堂課下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時間安排的不夠緊湊,以至於最後顯得有點慌亂,“有話沒有時間說”,這就說明我前面部分講解的過於細緻,理解的過多,而讀的卻很少。只是引導學生細細的品味小英的心理變化過程,只是領著學生把資料讀了過去,而沒有細細的品讀。這也就導致了前半部分讓學生說話的時間長了些,課上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另外,學生的朗讀訓練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讀課文感情不夠深入,拖音現象嚴重,有待訓練。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8

《掌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因為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自卑的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應對生活”的故事。課文經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課文資料極具有感染力,但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孩子來說,卻是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讓他們的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是教學中應當解決的重要問題。

課文以“掌聲”為線索貫穿全文,在教學設計中,我抓住兩次掌聲來展開教學。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推進,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總是”、“默默”來體會英子的自卑及孤獨,在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我又創設了情景引讀,“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時,英子總是——”,“課下,同學們在操場上歡樂地玩耍時,英子總是——”。學生在反覆的想象朗讀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此時來談談自我的體會,再把這種體會帶入朗讀中,自然就讀出了感情。在教學“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經過抓關鍵詞“猶豫”、“慢吞吞”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再創設情境“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在想些什麼?”然後隨機採訪“英子”的感受,讓學生真正把自我當作英子,感受到英子的內心活動。之後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境、性格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的鼓勵,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明白人與人之間需要關心和鼓勵。我們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同時也要主動地學會去關心、鼓勵他人。

之後讓學生說說,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得到過別人的鼓勵和關心?我點了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可是他沒有回答出來,此時,還不待我講話,教室裡就想起了一片掌聲。我想,這掌聲遠比我這節課上得要精彩得多,同時也說明孩子們已經懂得了掌聲的意義。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9

教學中圍繞“掌聲”這一主題,抓住整體——區域性——整體的關係,透過掌聲前後英子的巨大變化質疑掌聲,精讀精練理解掌聲,最後昇華掌聲含義,做到循序漸進。教學中,我始終謹記面對文字,要有語文意識。要透過語言的形式把握語言的內容,再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了悟語言運用之妙,最終遷移內化於學生的語言活動之中。

開啟一篇篇課文,我們所見的從表面看來,僅僅是一個個字和一個個標點組成的一句句話,一段段話。除了這些字、句、標點以外,似乎一無所有。只有當讀者慢慢品味,字字斟酌時,方才發現那字裡行間的生命躍動之感。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三、四年級學生在閱讀中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就是要引導學生接觸、咀嚼、揣摩感悟這些語言。例如,教學中抓住“猶豫一詞,讓學生體會英子矛盾的內心衝突,感悟當時她的痛苦。這是理解英子之所以被掌聲感動的基礎。英子越是猶豫說明她越是需要他人的幫助與鼓勵。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抓住描寫人物神情、動作、語言等的詞語,透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方式來體會課文用詞的精準、語言的美,感悟文字所傳達的情感,以便走進人物的內心。對小英矛盾心理的體會,每個學生的理解可能不夠全面,但是透過小組合作交流,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抓住重點詞語,學生們就有了全面且更為深刻的理解,就更加體會到了兩次掌聲的可貴。

同時,我教學中較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朗讀方法的指導,以及指導學生如何“由表及裡”的感悟人物情感。

小學語文課掌聲的課後反思10

正式上課時,我詢問學生向別人表達歡迎、祝福應當用什麼方式?啟發學生對聽課教師的到來表示歡迎。緊之後經過生活化的幾幅掌聲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掌聲能夠帶給人信心、勇氣和力量。在教學中,緊扣掌聲前後英子的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體會英子的內心境感。

(一)成功之處:

1、本次教學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境、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明白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2、我採用了“以讀代講,主角轉換”的方法,經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字,自我尋找感受英子不一樣的內心世界。經過用不一樣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一樣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感受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境。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我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二)不足之處:

1、預習時間不是很充分,也沒有很的檢查。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預習,教師應當多加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並及時檢查。

2、沒有整體閱讀。雖然我安排朗讀的形式多樣化,如: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等。可是學生的朗讀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在平時課堂上多加練習。

3、本單元目標要求學生學會在默讀中理解故事資料,我在確定朗讀形式時,只備了教材,忽視了單元目標。如果在學生體會英子掌聲前後的情感變化時,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二、三自然段,相信應當能到達“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總之,經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提高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性獨特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