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舞蹈

舞蹈在娛樂文化時代背景下的發展的特徵研究論文

舞蹈在娛樂文化時代背景下的發展的特徵研究論文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程序,我們的生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也推動了精神生活的發展,人們可選擇的內容在一時之間多了起來。社會的迅速變革,資訊的不斷更新,人們的生活中開始出現了一些新名詞,比如“娛樂”。過去娛樂佔據人們生活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因為可娛樂的專案不多,且娛樂性不強。可在現在這個娛樂文化時代下,不論是男是女,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不論接受教育的多少,不論他或她有著什麼樣的身份,娛樂在他們中間開始變得必不可少起來,是生活中一味十分有效的新增劑。它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眼前,無論是人物、新聞、事件,似乎都先要打上它的旗號,才能積聚更多的人緣。它如此受歡迎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因為它代表著廣大群眾的欣賞品位和審美趨向,由此不免有人會說它有媚俗和無立場的傾向。

舞蹈、戲曲、戲劇等藝術形式原本就是產生和活動於市井的娛樂藝術,但半個世紀以來,人們的文化觀念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與現代生活和文化潮流已相去甚遠,當代的年輕人更是難以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再加上長時間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做模式,它們不可避免地離觀眾越來越遠。面對這個殘酷的客觀現實,舞蹈工作者們的態度和建議莫衷一是。一部分人堅持要繼續以傳承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為己任,聲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另一部分人強調要緊跟時代步伐,推陳出新,宣揚“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兩種看法存在著顯而易見的矛盾,但同時它們也正是對現在舞蹈發展狀況的一個概括描述。

一、曲高和寡,孤芳自賞

自五十年代起,從北京舞蹈學校的建立,到地方藝術團體的興起,舞蹈藝術又重新恢復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在外國專家的協助 ,以及前輩們的積極探索和鑽研下,中國的舞蹈藝術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下,逐漸形成了一套以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為目的,弘揚中國民族精神為己任,擁有中國古典氣質為特點的教學和表演模式。儘管作為一項學科,舞蹈的理論根基尚淺,但在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和例證下,它所取得的成績是十分顯著並令人興奮的。越來越多的舞蹈人為了實現舞蹈藝術的繁榮發展或是達到個人舞蹈事業的高峰,他們付出了艱辛的汗水,和高昂的代價。正是幾代人的努力,使舞蹈在千錘百煉中形成了精品藝術模組。精品的煉成固然可貴,但模組一旦形成,就不太容易改變。在瞬息萬變的當代社會,儘管舞界人士力求在舞蹈中展現時代氣息,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舞蹈精品,但這些深受固定藝術模組影響的高雅藝術往往得不到大眾的捧場,因為千篇一律的舞蹈藝術表現形式與內容已經讓人產生了審美疲勞。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市場經濟體制基礎上,表演藝術走向市場,比較古典、嚴肅的藝術,先天性地無法和流行文化在同一條件下相互競爭,它們的生存空間比後者要小得多。耗資幾百萬元精心打造的舞劇,門庭冷落,更不用說票房,出現了自己人跳給自己人看的怪現象。往往最後都是經營慘淡,而只有實行內部消化來解決問題。比起那些僅憑一個人的明星風采就吸引成千上萬的人為之提前搶票,即使在看不清楚人臉的情況下,仍不惜滿腔熱血為其吶喊的熱烈場景,真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

舞蹈人士埋怨大眾藝術品味低,殊不知要營造藝術氛圍,加強知識普及和培訓,讓觀眾瞭解她、認識它、喜愛它。舞團領導怪這個市場太不景氣,殊不知要樹立市場觀念,建立自己的營銷網路,加大宣傳力度。面對日益兇猛的大眾娛樂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衝擊,我們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若還是脫離廣大群眾(曲高和寡),只管生產,不管市場(孤芳自賞),那我們無疑將會失去市場競爭力,甚至於遭遇難以生存的危機。

二、速效製作,外強中乾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小節日、歷史紀念等,凡是較為大眾性的,或是具有一定政治因素的特殊時刻,免不了要辦一場大型的綜藝晚會,以謳歌時代精神,頌揚中心旋律。華麗奪目的外包裝加上明星們的頻頻亮相,配合上特定的晚會主題,這類藝術形式成為了觀眾們不錯的選擇。從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到定期的建國建黨日,五彩繽紛的各類綜藝晚會的`確為百姓們的平淡生活帶來了些許藝術的氣息,加上電視媒體的高傳播率,這類節目成了觀眾汲取藝術養分的最常見的渠道。為大眾生活增添歡樂,本無可厚非,但內容的速效製作,及形式的相似單一,不得不讓人從中反思。

瀏覽近期的綜藝晚會,人們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晚會規模無論大小,形式的編排都極其相似,就好像是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經同一工藝製作而成。有時連內容都一成不變,讓人不禁疑惑演員是否掌握了“分身術”之類的本領。如果都是這樣應急而生,互相效仿,且大批次生產,其藝術欣賞價值實在是讓人難以保證。

除了利用隨機套用和靈活嫁接,導致藝術創作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之外,一些根據媚俗化審美傾向而編制的作品,更是讓人跌破眼鏡。以感官刺激取代藝術原有的審美習性,在現有一些刻意迎合大眾口味的舞蹈節目中並不少見。濃裝豔抹、扭捏作態、在服飾上誇張暴露,並謊稱是唐朝燕樂雍容華麗、豪放昂揚的再現,實則是毫無歷史考察根據。

本身具有獨立藝術屬性的舞蹈,在群星雲集的舞臺上,在以歌唱為晚會主要支柱的情況下,不得不蹩腳於歌手的四周,以綠葉襯紅花的“歌伴舞”形式出現在觀眾面前。無需經過長期訓練的簡單比劃,和只是圍繞舞臺不同線路的跑跑過場,既沒達到舞蹈對音樂的烘托效應,更是嚴重損害了舞蹈藝術的獨立品格。這種尷尬的境地不僅是對觀眾的錯誤導向,舞蹈演員對自己的專業生涯也不得不為之大打折扣。如果讓這種形式繼續蔓延下去,人們卻熟視無睹的話,只會擾亂大眾的視聽,有害卻無影無形。

舞蹈在這個娛樂文化時代的大背景下,走進市場圖發展最終會成為必然,但這種市場化的道路會很長,期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使藝術與市場達到有機的結合,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我們該鑽研和探索的還有很多。不過,在勝利果實包圍下進行憂思和自醒,是我們首先應該要做的第一步,只有自我批評的越深刻,自我反省的意識更強,我們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挑戰中取得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