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遊日記七》原文跟譯文《楚遊日記七》原文跟譯文 三月初一日桂王臨朝,命承奉劉及王承奉之侄設齋桃花衝施僧。靜聞往投齋,唔王承奉之侄,始知前投揭議助之意,內司不爽。蓋此助非餘本意,今既得金物,更少貸於劉,便可西去。靜聞見王意如此,不能無望。餘乃議先往道州,遊九疑,留靜聞候助於此,餘仍還後與同去,庶彼得坐俟,餘得行遊,為兩便
滇遊日記十六的原文與譯文滇遊日記十六的原文與譯文 徐弘祖 【原文】 二十七日(有缺文)餘見前路漸翳,而支間有跡,可躡石而上,遂北上攀陟之。 屢懸峻梯空,從崖石間作猿猴升。 一里半,則兩崖前突,皆純石撐霄,拔壑而起,自下望之,若建標豎物作表識空中,自上凌之,復有一線連脊,又如瓊臺中懸,雙闕並倚也。後即為橫亙大脊。披
愚公移原文與譯文愚公移原文與譯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位於,河南省濟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玉堂故事原文註釋及譯文玉堂故事原文註釋及譯文 玉堂故事 【原文】 學士院玉堂①,太宗皇帝曾親倖②,至今唯學士上日③許正坐,他日皆不敢獨坐。故事,堂中設視草④臺,每草制,則具衣冠據臺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臺而已。玉堂東承旨⑤閤子,窗格上有火燃處。太宗嘗夜幸玉堂,蘇易簡⑥為學士,已寢遽起,無燭具衣冠,宮嬪自窗格引燭入
《館職稱學士》 原文以譯文《館職稱學士》 原文以譯文 館職稱學士 【原文】 《集賢院記》①:開元故事,校書官許稱學士②。今三館職事皆稱學士③,用開元故事也。 【註釋】 ①《集賢院記》:即唐人韋述所撰《集賢註記》。原書三卷,記唐代開元、天寶間集賢院置院始末、院中故事及學士名氏。已佚,今存佚文尚多。 ②校書官:泛指集
原始石斧原文及譯文原始石斧原文及譯文 原始石斧 【原文】 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雲雷神所墜,多於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嘗親見。元豐中,予居隨州①,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其一楔,信如所傳。凡雷斧,多以銅鐵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無孔。世傳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間多雷斧、雷楔。按《圖經》,雷州②境內有雷、擎二水,
《慈悲之心》原文及譯文《慈悲之心》原文及譯文 古人所說:為鼠常留飯也未必真的是讓人給老鼠留飯而是勸人為人處世要有同情弱者的胸懷。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原話是怎樣說的吧,希望我們的推薦對大家有所啟發哦,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等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無此, 便所謂土木無骸而已。
崔顥的《登黃鶴樓》原文及譯文崔顥的《登黃鶴樓》原文及譯文 作者: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燬,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
《酒以成禮》原文和譯文《酒以成禮》原文和譯文 【原文】 鍾毓(yù)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註釋】 ①託:假裝。②酒以成
宋史·龐安時傳原文及譯文宋史·龐安時傳原文及譯文 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獨取黃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父大驚,時年猶未冠。已而病聵,乃益讀《靈樞》《太素》《甲乙》諸秘書,凡經傳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貫。嘗曰:
遊白水書付過的原文及譯文遊白水書付過的原文及譯文 遊白水 書付過 [宋] 蘇軾 紹聖元年十月十二日 ,與幼子過遊白水佛跡院 ,浴於湯池 ,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 ,有懸水百仞 ,山八九折 ,折處輒為潭,深者磓石五丈 ,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 ,可喜可畏。水際有巨人跡數十[11],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
藍橋驛見元九詩的原文及譯文藍橋驛見元九詩的原文及譯文 藍橋驛見元九詩 白居易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注: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於元和五年自監察御史貶為江陵士曹參軍,經歷了五年屈辱生涯。元和十年春奉召還京,他滿懷希望回到長安。可是,他正月剛回長安,三月就再一次遠謫通州。五
《禮記 大傳 治天下必自人道始》原文選段及譯文《禮記 大傳 治天下必自人道始》原文選段及譯文 【原文選段】: 治天下必自人道始 聖人南面而聽①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②,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③。五者一④得於天下,民無不足,無不贍者。五者一物紕繆⑤,民莫得其死。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權度量,考文章⑥
關於《史記·絳侯周勃世》原文及譯文關於《史記·絳侯周勃世》原文及譯文 本文是《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的一節。絳侯周勃是漢開國功臣。諸呂危劉時,他與丞相陳平共謀誅諸呂,立孝文皇帝。周亞夫是周勃之子,先為河內守,因其兄絳侯勝之有罪,以賢封為條侯,續絳侯後。歷仕文帝、景帝兩朝,曾任河內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職。以善於將兵、直言持正著
《詩經·大雅·大明》原文及譯文《詩經·大雅·大明》原文及譯文 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
《景延樓記》的原文及譯文《景延樓記》的原文及譯文 原文 予嘗夜泊小舟於峽水之口,左右後先之舟,非吳之估則楚之羈也,大者宦遊之樓船,而小者漁子之鉤艇也。岸有市焉。予躡芒屨策瘦藤以上,望而樂之。 蓋水自吉水之同川入峽,峽之兩崖對立如削,山一重一掩,而水亦一縱一橫。石與舟相仇,而舟與水相諜。舟人目與手不相計則殆矣。下視皆深
《聶隱娘》的原文譯文和賞析《聶隱娘》的原文譯文和賞析 原文 聶隱娘者,貞元中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年方十歲,有尼乞食於鋒舍,見隱娘,悅之,雲:“問押衙乞取此女教。”鋒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鐵櫃中盛,亦須偷去矣。”及夜,果失隱娘所向。鋒大驚駭,令人搜尋,曾無影響。父母每思之,相對涕泣而已。 後五年,尼送隱娘歸,告鋒曰
《君臣對》原文譯文與賞析《君臣對》原文譯文與賞析 《君臣對》 原文 太宗問許敬宗曰:“朕觀群臣之中,惟卿最賢,有言非者,何也?” 敬宗對曰:“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恨其光輝。天地之大,人皆有嘆,何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眾人之口;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遭株,父聽
白髮賦原文及譯文白髮賦原文及譯文 《白髮賦》 原文 星星白髮,生於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 白髮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子觀桔柚,一暠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願戢子之手,攝子之鑷。 諮爾白髮
《明聖二湖》原文、譯文及賞析《明聖二湖》原文、譯文及賞析 原文 自馬臻開鑑湖,而由漢及唐,得名最早。後至北宋,西湖起而奪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鑑湖之淡遠,自不及西湖之冶豔矣。至於湘湖則僻處蕭然,舟車罕至,故韻士高人無有齒及之者。 餘弟毅孺常比西湖為美人,湘湖為隱士,鑑湖為神仙。餘不謂然。餘以湘湖為處子,眠娗羞澀,猶及見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