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雕塑

城市雕塑的情境性探析論文

城市雕塑的情境性探析論文

隨著中國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文物質的再度膨脹,具有精神愉悅的城市生活與完善優美的城市環境景觀,已成為城市中的人們對城市生活品質的一種評價標準。在城市公共環境當中,城市雕塑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藝術形式介入到城市空間,就不再是作為獨立的物件存在,而更多的被賦予了心理性、社會性、文化性的象徵意義,它需要與與周圍環境相互依賴、協調發展,實現人與城市環境之間情感的溝通,這就是城市雕塑的情境性。

城市雕塑在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品質、傳達大眾情感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展現城市整體風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創造潛在經濟價值等方面,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如何在“公眾--雕塑--環境”的情境關係中建構審美文化場景,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城市雕塑的情境內涵。

城市雕塑離不開城市,現代多元的城市設計視角有個共同的特點,對“人”的意思的重新覺醒和高度重視,它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空間美學和視覺藝術,設計者考慮的不再僅僅是城市空間的藝術處理和美學效果,而是綜合考慮各種自然和人文要素,強調包括生態、歷史和文化等在內的多維複合空司環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適居性”和人的生活環境質量,從而最終達到改善城市整體空間環境與景觀之目的,促進城市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雕塑是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首先要求雕塑家由雕塑問題進而切入環境問題,因為城市雕塑關注於城市精神面貌,且通常以較大尺度存在於街頭巷尾這樣的公共場合。這就需要雕塑家具備寬廣的知識結構與關注視野,雕塑家需要用雕塑語言與城市規劃、建築、園林、景觀乃至公共管理等專業領域進行交叉融合。

城市環境有著不同的層次結構,不同層次的系統中具有各自的要素構成。城市中的雕塑與城市、建築是個有機整體,它們共同形成當代的公共藝術。所謂雕塑情境,是指將雕塑作品作為一種審美文化的創造物與互動平臺,置身於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環境之中,它與人們的生存環境和意識行為構成一個整體,城市雕塑不僅僅是創作一件單獨的作品也不僅僅是塑造一個造型,而應該是把它作為人們的生存環境和文化環境中的一個因素來設計,在相當的程度上,它構成城市生活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件城市雕塑作品,既作為件單獨的物件性存在,同時也是作為一種情境的關係存在。

其次,我們來探討城市雕塑的情境關係。

“人——雕塑——城市環境”構成了城市雕塑的情境關係,它涉及了城市的歷史、地理、文化、政治、經濟等內容,在這種關係中,雕塑作品表達兩種屬性:第一種屬性是雕塑作品的意指生所謂“意指”,是語言文字元號在使用者的表達與交流過程中所產生的表意過程。作品的意指性是指作品作為單獨的物件性存在,是作品自身所固有的。在這種屬性裡,雕塑以它的個體生邏輯體現了它的功能和結構,也以它的個體性邏輯體現了獨特的形式語言。創作無疑是需要獨創性,創作的作品之所以是新穎別緻的,就在於這件作品在審美價值和形式結構上都有它的獨特的地方,它是一件經過了創作者的想象力和審姜敏感力而創作出來的。可以說,每一件具有獨特形式語彙的雕塑從個體上看都是合適的,但是如果從情境關係結構角度看,卻未必是一件合適的作品。因為,當某件雕塑作品被放置在特定的環境或情境中時,要考慮它是否與它置身於其中的'環境相配合,它是否能作為一種有機的因素融入整體環境之中,它能否有助於整體情境關係的和諧建構,是否起了破壞整體情境或環境系統性的作用。

雕塑的第二個屬性是指作品的表現性,將人的情感投射在作品上而形成的。它顯示出人的心理性、社會性、文化性的象徵價值。在一定使用情境中根據人、物、社會、環境等的關係,我們可以準確定義作品角色,此種屬性的實現則是藉助雕塑作品形態語言的詮釋、材料的選用、空間要素的設定依據情境邏輯,傳達心理性、社會性、文化性的價值,賦予作品“人性”的力量,實現人與城幣環境之間情感的溝通。

由此可見,城市雕塑情境關係的核心是強調在人類對自我生存環境日益重視的條件下,滿足公眾對文化、心理環境的情感需求,顯現雕塑作品在城市環境中審美的、文化的維度。透過藝術這種表達方式和滿足生活需求的藝術創造,服務於社會公眾。雕塑是人類的精神產品,是社會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雕塑的語言和形式的制約因素很多,大眾的日常生存經驗作為社會共享元素是城市雕塑作品情境意義傳達的基礎,從公眾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新的城市空間,是作品意義的產生與流通途徑。但社會文化的內涵決定著雕塑的形式語言,成為更基本的制約因素。城市雕塑的創造也豐富美化了現代城市的景觀,及其精神內涵同時也凝結著一個特定時代的審美意識和民族文化,象徵著一座城市的文化積澱。

因此,當代雕塑創作者應該更多的關注當下社會的發展與生活形態的客觀需求,建立具有審美和藝術性的文化情景,使城市雕塑更加多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