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軟體系統維護及管控探討
計算機軟體主要是指計算機中各種相應的程式及其文件的總和。但與傳統的概念有所不同的是,這些程式並不完全等於軟體,換言之,就是說軟體的定義更加強調文件的重要性,文件為軟體的開發及維護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援和依據。計算機軟體是整個計算機系統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與計算機硬體並稱為計算機兩大主系統。若是將計算機看做人的軀體,則軟體系統就是人的靈魂。計算機要是沒有軟體系統予以支援,這樣的計算機只能算作裸機,具體一點講,就是由諸多物理裝置堆砌而成的物件,基本不具備任何工作能力。為此,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維護及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藉此本文就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維護及管理展開探討。
一、計算機軟體系統概述
通常情況下,計算機軟體大致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類。其中系統軟體的主要作用是負責維護、管理、控制和開發計算機的軟硬體資源,併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操作介面和編制應用軟體的資源環境。系統軟體主要包括作業系統、程式設計語言、處理程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其中作業系統屬於整個軟體系統的核心,具體負責計算機全部軟硬體資源的管理、分配和排程,它是計算機與使用者兩者之間的介面;程式設計語言主要是供程式設計人員使用的軟體,它屬於一種比較特殊的語言,可用於實現資料處理;資料庫管理系統也是計算機中較為重要的系統軟體,這是因為應用軟體功能的實現全部需要資料庫的支援,如電子商務系統和資訊管理系統等。應用軟體主要是指為解決某個特定領域中的具體問題而編制的軟體產品,如資訊管理系統、辦公軟體以及影象處理程式等等。由於應用領域的不同,所以應用軟體的種類比較繁多。計算機的軟體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其一,初期階段。該階段始於上世紀40年代,截止到50年代中期。在該階段中,計算機的軟體開發主要憑藉的是低階語言,開發效率相對較低,其應用領域也都侷限在工程和科學的數值計算上面。軟體文件的編制基本上未獲得足夠的重視,一般都是將重點放在程式碼的編寫上;其二,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直至60年代末期截止。在該階段中,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大量高階語言隨之誕生,各類軟體程式的開發效率也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作業系統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直至60年代後期,因為軟體的規模不斷擴大,加之複雜程度日益提高,從而導致了軟體危機,正因如此,具有針對性的軟體開發理論和實踐研究相繼出現;其三,成型階段。從上世紀70年代初期至今,軟體應用領域的規模不斷擴大,各類大型應用軟體的開發已經成為工程性任務,隨之形成了極具代表性的軟體工程,其在不斷推廣使用的過程中,獲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同時軟體技術也隨之得到相應發展,並逐步轉向整合化、自動化、智慧化、開發化和並行化。
二、計算機軟體系統故障診斷技術
為了進一步提高計算機軟體系統的執行安全性和可靠性,軟體維護人員應當瞭解並掌握軟體系統故障診斷技術。所謂的軟體系統故障診斷技術具體是指軟體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不可接受的內部狀態,這種狀態將會影響軟體系統的正常執行。
(一)故障分類
在軟體系統的實際執行過程中,因其性質以及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故障導致的後果也存在很大差別,有些故障由於對系統正常執行的影響相對較小,故此可以忽略不計。而有些故障會對裝置造成嚴重損害,因此,這種型別的故障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這就要求維護人員應按照故障引發的結果對其進行系統的分類,透過分類後,便於軟體維護人員制定相應的策略。通常情況下,可按照軟體系統故障所導致的後果對其進行分類,具體可分為如下幾類:其一,費用損失情況。主要是指按照故障造成的費用損失多少來判定該故障的嚴重程度,這是一種十分實用的分類方法,但是該方法的弊端是費用的具體損失情況不容易準確計算;其二,服務功能缺失程度。這種分類方法相對比較簡單,軟體系統服務功能缺失主要可分為四個等級:基本服務功能缺失、基本服務功能退化、使用不方便、影響輕微。
(二)故障診斷技術的特點
軟體系統故障診斷技術具有以下特點:其一,軟體故障基本都是由程式執行中軟體錯誤被出發而導致的,這種錯誤一般都是由於設計原因造成的,若不對其進行更改,則這種錯誤會始終存在;其二,軟體的故障率會隨時間的增加而有所下降,這是因為軟體發生錯誤可穿插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進行;其三,有的.軟體的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被淘汰或廢除,具體是因為軟體版本較低,無法滿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其四,軟體系統對於普通的使用者而言,具有不可維護性,一旦出現錯誤只能透過開發商重新設計才能排除錯誤。
三、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維護及管理方法
(一)常用的軟體系統維護技術
目前,較為常用的軟體系統維護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1.改正性維護。在軟體的開發過程中,由於現階段沒有任何一種測試技術能夠檢查出軟體中所有的錯誤,所以勢必會有一些未被發現的錯誤被帶到運行當中,而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存在,使得軟體系統在執行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故障。對於這類錯誤的修改被稱為改正性維護。據不完全統計,軟體系統中的改正性維護佔全部維護工作的20%左右。2.適應性維護。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的迅猛發展,其外部環境和資料環境也都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確保軟體系統能夠適應這種變化而對其進行的修改被稱為適應性維護。3.完善性維護。在軟體系統的實際使用過程中,使用者由於某些特殊的需要會對軟體提出一些新的功能和效能方面的要求,為進一步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對軟體進行的修改稱為完善性維護。如使用者介面修改等等。4.預防性維護。為使計算機中的程式能夠被更好地糾錯,藉此來增強軟體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等,而採取的改進軟體效能的過程被稱為預防性維護。
(二)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管理方法
對於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管理可採取以下幾種方法:1.採用具有網路對拷功能的硬碟保護卡進行資料傳輸。可將所有軟體都安裝完畢的計算機作為發射臺,並將其他計算機作為接收端,這些計算機中均不需要安裝任何軟體。而作為發射臺的計算機能夠將預先設定好的系統完整地傳輸至接收端的計算機中,當傳輸完成後,硬碟保護卡會對每臺計算機的硬碟內容進行自動保護。這種方法的操作十分簡單,只需要在啟動機器時按照保護卡上的提示進行操作即可,其優點是無需開啟機箱拆下硬碟,只要確保網路連線正常便可以對硬碟進行復制。2.利用Ghost軟體對資料進行備份。Ghost軟體是一種面向通用型硬體傳送的軟體,透過該軟體對硬碟進行對拷,不僅能夠快速實現系統安裝和恢復,而且還便於維護管理。Ghost軟體的工作原理與其他的備份軟體有所不同,它是將硬碟中的某一個分割槽或是整個硬碟當成物件進行操作,能夠非常完整地對硬碟中的所有物件進行復制,如硬碟分割槽資訊、作業系統引導區內的資訊等。同時可將複製後的資訊壓縮成一個映像檔案,若有需要還可將該檔案恢復對相應的硬碟或分割槽中。該軟體具有如下功能:兩臺計算機間的硬碟對拷、兩個硬碟分割槽對拷、單臺計算機內的兩個硬碟對拷、映像檔案製作等等。其中應用較多的是分割槽備份功能,它可以將硬碟中某一個分割槽備份成為一個映像檔案,並將其儲存到另一個硬碟或是容量較大的軟盤中,一旦原本的分割槽出現故障時,便可將備份的檔案複製回去,使其恢復正常執行。這種方法常被用於沒有區域網的計算機機房軟體系統維護及管理當中。
(三)複製後軟體無法正常執行的解決途徑
通常情況下,在對硬碟資料進行復制以後,只需要更改一下計算機名稱便可以正常使用。然而有的軟體在複製後卻無法正常執行,軟體提示需要重新註冊,但是按照正常的註冊方法卻又無法完成註冊。導致軟體無法正常執行的原因是註冊資訊出現了錯誤。在對母盤軟體進行註冊安裝時,主要是針對擁有母盤的計算機硬體ID進行註冊的,當資料複製完成後,由於每臺計算機的硬體ID均不相同,加之原始的註冊資訊不復存在,因此,無法進行重新註冊。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為,在母盤的製作過程中,先不對軟體進行註冊,安裝完畢後也做測試執行。只需要確保安裝正常即可。待硬碟中的資料複製完成以後,再在每一臺計算機上分別對這些軟體進行註冊。這樣的註冊資訊都是針對這臺計算機,就不存在無法執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