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初中生物問題情境法的嘗試
一、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一)創設源於生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收集資訊的過程。
教學中,教材上呈現的情境雖然也貼近生活,但是數學資訊總是比較清晰地出現在學生面前,那麼學生自然省去了收集資訊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源於生活的問題情境,減少對資訊的加工,讓學生經歷在凌亂的數學資訊中進行收集與整理資訊的過程。
(二)創設只有問題的情境。
在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創設只有問題的情境,這個情境要有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想要解決問題必然需要一些數學資訊,教學時,教師可以用“放電影”式的辦法根據學生的需求逐個出示數學資訊,這樣用另一種方式讓學生學會了尋找數學資訊的策略。
二、重視探究的過程,關注策略的形成
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只看學生是否解決了問題,更要關注解決問題所用的策略的形成過程。其實這意味著關注學生解決問題中的探究過程,思維的參與程度,因為這是學生最佳化策略的形成和策略內化的基礎,所以要給學生探究問題的空間。
(一)深入地探究有利於策略的最佳化
當需要對資訊進行整理和篩選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的時候,教師一定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踐證明,學生整理資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並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有的把資訊抄下來;有的把資訊由順序的排列;有的把資訊進行分類,有的利用表格整理資訊,還有的將資訊畫線上段圖上……這些學生的活動使資訊的收集與整理更加有條理,進而有利於解決問題過程中對數量關係的`分析,這一環節學生已經在嘗試尋找整理資訊的策略。學生對資訊整理後,一定會有步驟地運用有用的資訊解決問題,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由於學生思考問題時的切入點不同,自然產生的方法與過程也就不同,但是此時學生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但是數學教學也要提倡“最佳化”思想,對學生的思維要求又提高了。所以解決問題時所產生的不同策略可以透過學生之間或者師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找到最優的策略。
(二)深入的探究過程有利於策略的內化
學生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無論自己想到的是何種策略,也說明他的思維是深度參與的,這種獲得策略的過程是深刻的。而最優的策略要麼是與他人交流討論得到的,要麼是自己的最優策略被同伴肯定,都可以構成最佳化策略的內化。經歷這樣的內化過程對每一個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形成發現、探索並應用策略的意識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注重及時的反思,提升學生對策略的認識
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隨著對自己想法與做法的不斷反思,在教學中及時地引導學生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是有必要的,有利於提高學生對自身形成策略過程的認識,從而也更加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策略的進一步認識。對小學生來說,教學中應重點讓學生反思每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如何形成的。這種反思側重於幫助學生回顧策略產生的過程:對數學資訊的收集———用了什麼樣的收集與整理的方法———用了什麼方法解決問題———如何得到最優策略。經常讓學生進行這種反思,自然會在學生的腦海裡刻畫出什麼樣的問題選擇什麼樣的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學生學習與思考的成果,而獲得這種策略所經歷的過程、得到的技巧和方法更是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最有價值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