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第一課科技活動計劃
一、教學目標:
⒈根據生活經驗,探索縫製小布袋的方法。 ⒉掌握用平針縫制的技能。
⒊初步形成生活自理的意識,做生活小主人。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平針縫制的技術。 2、教學難點:
(1)縫製過程中兩手的協調配合。 (2)收針時的打結也是很難把握的。
三、教學設計:
1、技術要點分析:
在小學階段,關於手縫這一內容,在這裡是第一次出現,首先要落實穿線、打結這兩個技能。一般情況下,左手拿針,右手拿線,並把線的一端剪光,然後進行穿線。打結:關於打結的方法有許多,能達到效果便可,但要提示的是結的大小要根據布的密疏(或洞眼)所定。
平針,雖一上一下看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說,要掌握左手拿布,右手拿針的縫製動作配合協調,也是需要強調的。
收針:要求不留下過長的線,這樣才能使布袋收口緊密。
2、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①課前展示“主題活動”——探索“平針”的奧秘。 ②生活中的“平針”調查。
(1)展示情境,學生嘗試。
①利用圖片、課件或者教師直接示範,創設一個能激發學生想嘗試的情境。 ②學生嘗試穿結、打結。 ③反饋、小結。
④學生能者為師,再次嘗試。
(2)根據生活經驗,探索布袋的方法。 ①按小組(異質分組)進行討論。 ②反饋比較各種方法。 ③小結。
(3)閱讀課文,比較討論 ①讀課文,比較異同點。 ②討論最佳方法。(或者最合適的方法)
(4)實踐操作,巡視指導。
(5)展示比較,學生演示。
(6)再實踐操作。
(7)評價延伸。
工藝製作單元教材分析與與建議
“做中學”和“學中做”是勞動與技術教育學習的主要特徵。但是勞動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上。它強調學生透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並用的過程。
勞動與技術教育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又要反映技術發展的內在聯絡,還要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小學3—6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形成的同時,注重透過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教育內容的學習,學習創新和創造,對學生進行技術和科技發明創造的啟蒙。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逐步增加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技術含量,充實具有現代意義的'教育內容,以增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時代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
透過勞動與技術教育內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實現勞動與技術教育工具價值的統一。工藝製作的學習物件從單純的作品製作向作品設計、作品評價兩方面拓展;農業技術的學習物件從單純的作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向品種改良、產品儲存與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拓展。這樣,既能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又能拓展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經歷,發展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