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往的桃花源記散文我向往的桃花源記散文 “桃花源”這個詞,我最初是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得知的。記得我在讀初中的時候,有一次讀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當時,我對《桃花源記》半懂不懂的,就此找到我的語文老師。他馬上給我進行了翻譯: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划船,忘記了路的遠近。忽然看
桃花源記的原文及閱讀答案桃花源記的原文及閱讀答案 導讀:《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桃花源記的原文及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
桃花源記中的成語及解釋桃花源記中的成語及解釋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 近義詞: 洞天福地 反義詞: 人間地獄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
文言文複習資料桃花源記文言文複習資料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陶淵明(東晉) 一、字詞解釋: 緣溪行 落英繽紛 欣然規往 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便舍船 初極狹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 乃大驚 具答之 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 鹹來
桃花源記優秀小學生暑假作文桃花源記優秀小學生暑假作文 我家住在桃花源的附近,所以經常去桃花源玩。 這天,我又獨自前往桃花源,欣賞美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棵披著碧綠頭髮的柳樹姑娘。然而桃花卻一朵沒有,只是茂密的桃樹和一個個又大又紅的桃子,桃樹上還掛了一個牌子:禁止摘桃,否則罰款100元。在這個時候,最美的不是柳樹姑娘,而
中考文言文複習資料:桃花源記中考文言文複習資料: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划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
文言文《桃花源記》的原文及譯文文言文《桃花源記》的原文及譯文 桃花源記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
桃花源記文言文練習桃花源記文言文練習 一、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悉如外人: 2無論魏晉: 3臨溪而漁: 4芳草鮮美: 5屋舍儼然: 6便扶向路: 7尋病終: 8便要還家 9欣然歸往: 10雞犬相聞 11鹹來問訊 12皆嘆惋 13桑竹之屬 14延至其家 15漁人甚異之 16阡陌交通: 17來此絕境 二、
《桃花源記》文言文閱讀《桃花源記》文言文閱讀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
《桃花源記》課時練習《桃花源記》課時練習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豁然( ) 儼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 郡下( ) 詣太守( ) 劉子驥( ) 2.選出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 A. 具答之B.便要還家 C.欲窮其林D.為天下唱 3.下面各句加點詞都有不同解釋,選出正確的
初中語文《桃花源記》同步練習初中語文《桃花源記》同步練習 一、填空: ①《桃花源記》的作者是 ,他名 ,字 ,是 時期的詩人。《桃花源記》原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 ,也是成語 的由來。(無答案)鄂教版 ② ,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 。 二、下列各項中藍色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武陵人捕魚為業
中考文言文閱讀之《桃花源記》中考文言文閱讀之《桃花源記》 一、文章內容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百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
桃花源記文言文練習附答案桃花源記文言文練習附答案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屬。阡
古典欣賞:《桃花源記》古典欣賞:《桃花源記》 一:《桃花源記》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
桃花源記原文及註釋桃花源記原文及註釋 原文 晉太元1中,武陵人2捕魚為業3。緣4溪行5,忘路之遠近6。忽逢7桃花林,夾岸8數百步,中無雜9樹,芳草鮮美10,落英11繽紛12。漁人甚異之13。復14前15行,欲16窮17其林。 林盡水源18,便19得20一山,山有小口,彷彿21若22有光。便舍23船,從口
初二年級語文的文言文桃花源記翻譯初二年級語文的文言文桃花源記翻譯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依靠打魚為生。有一天他順著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小河兩岸生長,在幾百步的
初中語文桃花源記說課稿初中語文桃花源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大綱》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2.教材內容的特點和作用 《桃花源記》是試用修訂本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詩人“
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註釋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註釋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最新《桃花源記》說課稿範文最新《桃花源記》說課稿範文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所寄託的社會理想。 2.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文意,瞭解“世外桃源”的故事,並能加以複述。 3.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體會文中語言簡潔而含蓄豐富的特點,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4.發揮想象,改寫文章,培養自己的想象力。 學習重
《桃花源記》讀後感500字《桃花源記》讀後感500字 範文一 世外桃源”至今已流傳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現在許多人嚮往不已。這樣的藝術效果和社會作用,是陶翁當時創作時做夢也想不到的(文學的社會作用往往會大大地超越作家當時創作意圖),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文學本身!這究意為何呢?經過反覆思考,本人感悟有三: